中国“时间银行”
2021-10-30陈凯余春
陈凯 余春
摘要:在世界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美国、瑞士、日本等国纷纷尝试应用“时间银行”这一社会保险模式来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受此启发,本项目是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时间银行”有偿互助养老模式,使之本土化适应中国现阶段国情,扩大养老服务者群体、及时匹配养老供需、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中国“时间银行”的成功应用,将大大增强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和责任感,解决中国当前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服务
引言
中国“时间银行”是一个以时间存储为基础和以时间货币化转换为传播媒介的第三方时间储蓄管理网络平台,是一个属于公益性的“时间银行”帐户系统。通过“时间银行”平台,不同层次阶段的志愿者参与为晚年群众提供各种生活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累计每次服务的时间数,待到自己年老期间需要被服务或自己家人在年老需要被服务时,可以兑换成相同时数的服务时间,从而提高闲置时间的利用效率。“时间银行”互联网和社区线上线下交叉结合的管理服务平台,够将不同年龄层次阶段的自愿服务力量充分地集合在一起,扩展成为社區志愿者团体。“时间银行”的存储内容涵盖了从生活照顾、医学护理、精神安抚等多方面的养老服务,其服务场所包括居家上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医院等。
一、项目简述
随着当前我国老龄化严重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养老家庭基本养老服务职能的逐渐削弱、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资源配置不够等诸多养老方面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现代养老保健服务经营模式主要原因是由于面对当前中国老人群体处于居住不同地区结构分散、状态各异、需求结构层次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情况,呈现出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服务项目内容简单、资源消耗浪费严重、供需矛盾明显丧失等特殊局面[1]。
因此,提出“时间银行”这一模式来解决当前养老服务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时间银行”平台进行时间的存储、支取,时间存储者年龄限制为18-65岁,时间支取者限制为65岁以上老人,或身患重大疾病的55岁以上老人。“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大致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类型是“C2C”(个人对于个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家庭和老年人居中或者医院内部提供“点对点”的照料和服务,由时间支取者向其发布有关养老服务需求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服务需求加以确认和评估;另一种模式是“C2B”(个人对于机构)的服务模式,在社区内由养老服务中心或者由养老院直接提供抚恤和照顾,由经过资质审核的此类机构发布养老服务需求信息,并对服务加以确认和评价。“时间银行”存储业务内容包括了从生活照顾、医学护理、精神安抚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的养老服务。本项目确立了一套人性化、多层次的服务计量规范,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地维护了服务主体和被服务主体双方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二、项目的独创性、领先性
(1)构建了人性化、多层次的服务计量规范,更加公平、合理有序地维护了服务主体与被服务主体之间的权益与义务。
(2)精准扶持,定期针对特殊的困难群体等重点扶持对象开展时间币赠送服务,让这些困难群体也拥有了“买”养老服务的能力,防止道德过于货币化、功利化。
(3)在储蓄激励机制下增加了一种增值服务,时间存储者未来不仅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时间内所有者的免费服务,还能够额外收取相当于时间内的利息。满意度评分>4.95的三星以上用户可获得时间币利息,利率以当年公布为准。
(4)考虑到许多子女在外工作,无法为异地父母尽养老义务。因此,时间存储者积累下来的时间币,不仅可用于自己未来养老,还可以供其父母使用,传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反之,若时间支取者生前未用完其存储的时间币,也可以按90%折算留给其配偶或子女使用,或者转赠给空巢老人等人群使用,从而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5)时间存储不设上限,但避免“时间银行”运营出现坏账,时间币计算以抛物线非线性增长,即超过一定存储时间(1000h),时间币增长速度降低。
(6)实现了时间币的全国通存通兑,运用“互联网+”的思维,确保时间币可以在各个区域相互流通,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跨区域的转移和接续,使得流动人口也有机会积极投入到“时间银行”模式中。
(7)通过内部的建设增强“时间银行”本身的竞争力和公信能力。例如在社会中设置专门的司法部门负责处理与服务者之间存在的相关纠纷和民事事件,定期组织相应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讲座等。
(8)开发“时间银行”网站及APP,为每位成功的会员都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的储蓄帐户,并将自身的服务资料记录下来。信息平台记录时间支取者年龄、地址、籍贯、身体健康状态、服务要求等相关信息数据,以便提供精准养老服务。时间存储者与支取者通过该平台双向选择,并运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对时间存储和支取进行实时存档,摒弃人工手写记录这一效率低下方式。另外,在网站上每周发布时间存储排行榜,激发时间存储者的荣誉感。子女与父母进行帐号绑定,子女可查看或代替父母预约养老服务,加强了老人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9)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以及线上线下24小时在线服务,保证供需服务及时性。
(10)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机构,对于时间储备者进行了专门的养老服务理论和常规的养老服务项目基础技能的统一教育和培训,其中所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心理认识、伦理学以及急救医疗与保护等相关知识。确保养老照料服务质量,同时消除时间支取者心中对服务的疑虑。
(11)建立“时间银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年轻储户积极参与“时间银行”的活动积极性,满足供需平衡。在储蓄时间币兑换制度上与政府协调,对于服务突出的时间币存储人员在落户、就业、职称、学习、外出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获得较多的待遇和条件。即可将存储的时间兑换未来的养老服务时间,也可以兑换落户等福利,未兑换的时间作为准备金,保障“时间银行”时间币的持续供应。
三、环境分析
3.1国内环境分析
目前由于中国的整体人口年龄结构已逐渐趋向于人口老龄化,其中65岁及以上年轻化的人口约2000万,占2015年全国老龄总人口的8.87%,老龄化风险指数相对较低。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社会复杂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例如,许多中国年轻子女因为日常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而无法时刻照料赡养他们的老人,这就必然使得很迫切地需要一个政府机构或者说就是社会组织来指派去帮助他们解决或者说就是帮助协调那些日益严重的各种社会困难问题。子女只要能够透过“时间银行”,就已经可以为老人家庭无力赡养下的老人子女提供一些休息时间,在他们最终没有需要之时支取。
3.2国外发展状况
“时间银行”的概念是EdgarCahn教授于1980年在英国提出的,后来扩展到全世界[2]。英国、法国、瑞士、美国、日本等22个国家;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试行“时间银行”系统,如美国引入了一个为期两年的“时间银行”实验,英国的“时间银行”的概念纳入NHS(国家健康保险)。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明显降低,大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更有用。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者的认同感逐渐增强,他们开始不赞成记分,习惯了积极为公众服务。其中60%的人实际上花掉了他们赚到的积分。“时间银行”的概念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正式注册的公司来实施“时间银行”的概念。因此,我们利用国内市场不成熟的优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将“时间银行”成功推广。
四、市场前景及规模
4.1市场前景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进程的推迟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一种附属物,如影随形,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生活照料缺乏、价值感低、精神慰藉缺少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社会养老福利制度急需改善,各种养老模式被提上了日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国务院于2015年7月4日正式批准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充分地考虑依托目前我国国内现有的大型互联网养老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资源和专业社会服务力量,以服务老年人进入社区为主要信息服务内容基础,搭建一个新型居家综合养老护理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共享平台,提供家庭医疗养老护理信息查询、健康养老保险服务管理、康复医疗护理及养老照料等多种类型居家综合养老信息服务。
4.2市场规模
目前,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人口老龄化严重,更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帮助,“时间银行”则主要是以时间储存者和时间支取者的形式存在。时间储存者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可以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一些生活上或精神上的服务,从而获取时间货币,这些时间货币既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养老进行储存,又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储存。时间支取者主要是以老年人为主,我国老龄化严重,老年人自身活动不便,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照顾这些老年人,通过“时间银行”,可以寻找一些年轻人来为自己服务,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
我国最新数据中,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3]。在这些数据的背后顯示着,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问题,“时间银行”的发展规模将越来越大。
五、项目内容
5.1服务内容
传统的养老仅满足了物质层面的需要,却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需要,老人们往往因为碍于自己子女工作繁忙的痛苦心情,不敢向他们吐露自己的心声,甚至还出现了许多老人死后在家中去世好几天才被当地人广泛知晓的惨案。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模式,从六个角度进行了服务,一个是老年人的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居民生活材料等方面的需求,二个是老年人的生活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三个是老年专项特殊物质和卫生用品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四个是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五个是老年人的文化、休闲和旅游等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六个是老年人享受理财保险等相关法业婚姻关系方面的要求[4]。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养老模式,打造人性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新型养老服务。
5.2服务流程
“时间银行”分为线上(APP,24小时电话),线下(社区工作点)报名服务,时间支取者与时间存储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的一种供需平衡的养老模式[5]。
(1)注册会员
可通过APP、网站、电话、社区工作点报名,经审核后实名注册,成为会员。时间支取者需填写年龄,性别,籍贯,住址,服务要求,健康状况等,进行信息采集,方便后期服务的运行,并绑定银行账户;时间存储者需填写年龄,性别,籍贯,住址,特长,可提供服务内容与时段等进行信息采集。
(2)发布信息
时间支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信息发布方式:一是直接登录网站或手机APP客户端;二是可直接拨打24小时咨询电话,后台会自动检测地理位置,连接到当地社区工作点。时间支取者可以选择使用普通话或者当地方言,从而确保部分不会说普通话的人群,扩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人群。线下:三是可到附近的社区工作点向工作人员告知需求。
(3)接单
通过APP平台,时间投入人和时间支取人形成供求关系。时间支取者可在APP页面下单,后台根据其用户信息在附近进行信息匹配,综合考虑选出最优的匹配结果,经双方确认或默许后确认订单。
(4)服务过程
匹配结果产生后,时间支取者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了时间支取者的需要,涵盖了生活照顾、医学护理、精神安抚等各个方面的养老服务。
(5)满意度互评
时间存储者与时间支取者进行满意度互评,互评分数将影响匹配优先权以及时间币计量。时间支取者对时间存储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其评价对时间存储者以后享受的有效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后台根据时间支取者以往的评价信息等综合考虑对时间投入者以后所享用的时间进行折扣或者提升;时间存储者对时间支取者进行可行性评价,其评价对时间支出者可用时间的增减以及匹配优先权产生影响。
(6)存储/支取时间币
根据服务时间长短、服务劳动强度、服务紧急程度、服务满意程度这4个指标来计算时间币。
5.3服务创新点
(1)交互性
交互式特点是"互联网+"的养老模式最基本的特征,突破了传统养老模式。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养老服务平台向客户提出自己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服务所有者和客户需求的提供方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养老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所有者和客户的服务信息,养老服务的运营和管理方也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养老服务平台向客户整合所有者和服务的资源,使得所有者和客户的需求都能够在最短的一段时间里得到满足,实现了三方的共赢。
(2)智能化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依托智能化的设备来实现针对一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提供的本地化和人性化服务。养老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自主整合养老服务大数据,通过移动手机、计算器和电脑等智能终端设施实现对养老服务要求的认知信息化、养老服务组织甄别的智能化、社区对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的智能化。通过对用户信息的采集,后台进行智能匹配,实现最优匹配效果。“时间银行”通过前期信息采集,有针对性地对时间支取者和时间存储者进行最优匹配。
(3)人性化
1)参与方式通过线上APP及24小时服务咨询电话或线下附近社区工作点报名,解决了部分不会运用网络及讲普通话的人群,体现了人性化,同时也扩大了受众人群。
2)时间存储者所获得的可享用的有效时间,可以转赠于其父母;时间支取者所剩的可享用的有效时间,在其自愿的情况下,也可转让给其直系亲属或者他人,这既体现了人性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时间存储者多服务,为自己及父母未来养老赢得保障。
3)“时间银行”倡导和推崇互助精神的建设,用虚拟化的时间币和人民币作为支付的主要货币,既能够有效地避免了人们刻意地去追求生活中的物质上的满足,也同样能充分体现出服务者的劳动价值,使得服务者能够在未来不断地免费享受或者获得他人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就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信机制。
(4)标准化
服务计量的标准化,更加规范、公平、合理地维护了服务人员和被服务人员双方共同享有的权益与义务。
1)不同服务劳动强度对应的时间币兑换系数
2)服务紧急程度对应的时间币兑换系数
3)服务满意程度对应的时间币兑换系数
时间币=服务时间×不同服务劳动强度兑换系数×不同服务紧急程度兑换系数×不同服务满意程度兑换系数。
(5)信用等级制度
信用等级制度为了有效的保障储户实现收支平衡采取的一种星级评比的制度,“时间银行”会向服务时间内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或者数量的储户提供一定精神奖励和一些物质兑现,累计服务达20小时,方可兑换一个时间币。
(6)赔偿和惩罚制度
“时间银行”的赔偿与惩罚制度主要是为弥补客户的需求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双方及其他储户可能造成的损失和经济上的利益,并且针对存在恶意或者非法破坏客户利益的储户实施惩罚。由时间支付者、时间存取者以及時间银行这三方分别负责。
结束语
区别于国内外已成功开发运行的“时间银行”项目,本项目在时间币本土化实践技术应用层面的突破与创新之处主要是在于:第一、开发了全国第一个“时间银行”APP及其网站,将时间币信息进行存档,实现了时间币在全国通存通兑;第二、确立了人性化、多层次的服务计量规范,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地维护了服务者与被服务商之间的权益与义务;第三、通过优化运行机制,保证时间存储商未来能够支取当前时间的利息,获得增值服务;第四、与政府、保险公司、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提升“时间银行”的信誉力、拓展了可兑换优惠政策、获得项目资金的保障、降低了推广费用成本;第五、定期向空巢老人、残疾儿童等特别困难群体发放时间币,保证本项目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1]盛见.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困境及突破路径[J].科学发展,2020 (10):106-113.
[2]董丽婷,倪钦敏,邱伟芬等.国外护工行业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29):3928-39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EB/0L].(2015- 06-102)[2015.12.15].
[4]刘乐,周路艳,李雪文,等.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8):3990-3992.
[5]闾志俊.“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