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南民谣的文化内涵
2021-10-30彭红亮林麟胡炜婧杨朝霞喻赛
彭红亮 林麟 胡炜婧 杨朝霞 喻赛
摘要:民谣是体现地方文化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湖南民谣能体现湖湘文化中最精髓的文化特质,本文对湖南民谣中呈现的“重义刚强”“ 淳朴务实”“乐观豁达”“热情勇敢”“自强不息”等文化特征及民风特点来探究其湖湘文化的内涵特点。
关键词:湖南民谣,湖湘文化,内涵
前言
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形态,它对湖南境内人们的思想与生活影响甚为深远,湖湘文化渊源极深,屈原、贾谊及马王堆汉墓呈现的楚汉文化特征,成为湖湘文化的源头,到周敦颐、王船山等人传播的理学思想的渊源,以及近代曾国藩、左宗棠和魏源等人对湖湘文化的进一步推进,还有现当代黄兴、毛泽东等一大批湖南籍领袖的文字思想对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湖南民谣作为湖湘文化的一种最为常见表现形式,我们在调查湖南民谣的实践中也能窥见湖湘文化的一些精神特质。
湖南民谣地方特点浓厚,有的历史久远,也有一些现当代即时创作与流传的作品,它往往作者不详,内容却很丰富,有关于宗教的或者爱情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或工作的等等,在吟诵时有喃喃细语的、缠绵悱恻的,也有高亢激昂的、铮铮风骨的,不一而尽。虽然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但其文化内涵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为探究湖南民谣中的湖湘文化特点,我们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湖南方言民谣采录与传播》的项目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以湖南民谣为主线,深度挖掘民谣背后的故事,结合民谣的方言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对湖南方言与文化的保护,采取现代的手段更广泛的传播湖南地方文化,结合大众对民谣歌曲喜爱,采用喜闻乐见的民谣诵读、民谣传唱等方式,以利于湖南民谣的存续与传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通过录制视频、创办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直播平台等形式,将方言歌謠更加立体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以此达到深入挖掘湖南民谣背后的湖湘文化精神内涵,弘扬以民谣为代表的方言和文化的传承保护。
一、湖南民谣中展现的湖湘文化“重义刚强”的内核
义,在中国儒家传统中,可以引申为正义、仁义、道义、情义等说法,在湖湘文化的字典里,一个“义”字,道尽了湖南人的刚强不屈与民族大义。
湖南人的大义,为国家民族之义,被写进“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化传承里,湖南民谣的吟诵中这类题材的体现尤为突出。例如长沙细伢子(注:即小孩子)从小学习唱诵的民谣当中就有“董存瑞、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革命的任务完成了!”董存瑞用自己生命来完成革命任务,也取得了百姓对他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英勇战士民族大义的追崇,将他的故事编入儿童吟唱的民谣,口口相传,直至后世。
还有民间传说小红军湘水被日本鬼子抓住带路,他一路哼着民谣“豆腐一蒲壳,和尚喫菱角,菱角溜溜尖,和尚上哒天,天上四只字,讲是和尚犯哒事”,一路上敌人都在疑惑他念的是什么,没有注意脚下的情况,最终将敌人引入了地雷区。在这样一首看似是说人民日常生活的民谣却也有着这样一个热血的故事。正因为湖湘文化中民族大义的影响,年仅十岁的孩子,也为民族大义临危镇定、气定神闲、不惧死亡。
湖南现代民谣中这样一句:“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能湖南民谣凸显湖湘文化特色的舍身忘死、刚强不屈的气韵。
二、湖南民谣展现了淳朴务实、乐观豁达的风俗人情
湖南人过年有一些地方特色年俗。其中春节扫尘是每个家庭必做的,还流传着一首民谣:“腊月二十五,弹尘扫房土;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抹一抹;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搞走。”意在干干净净过大年。到了除夕,一定要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在上面撒上红红的辣椒,象征着来年红红火火大年三十晚上的鱼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着年年有“鱼”,五谷丰登。简单、纯粹的象征寓意,展现了湖南人在节日中的风俗。
湖南人务实,说话也不拐弯抹角,找人借钱有民谣:“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若是不还,下次就难”。一方面对人慷慨大方,但是对方不讲诚信,就没有下回的生意了。这种淳朴与实在,让人敬佩。
湖南人务实是从小就开始熏陶,双峰民谣:“摇啊摇,捡柴烧,一日捡一把,十日捡一交,天晴担柴卖,落雨买柴烧,果哆伢几有划算(注:即很有盘算和准备的意思)”教育孩子会盘算会算账。
双峰民谣“哭哩哭,笑哩笑,菢鸡婆打摇摇”,孩童时代就通过歌谣吟唱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张家界的民谣《打剪子》中展现了湖南土家人的民俗风情。“张打铁李打铁,打把花剪送姐姐,姐姐搞纸剪,花剪少不得。我要回去打毛铁,我要回去打毛铁。”虽然是讲平常生活当中打剪子的事情,但也暗含姓张姓李的两位小伙子争相回去打剪子,为了送剪子给姐姐,也就是心爱的人。这展现了土家人在婚恋风俗上的淳朴、美好。
三、湖南民谣体现湖南人热情勇敢、敢说敢骂的民风
凤阳花鼓民谣“一根那个竹杆容易哟弯啰呵,三缕啊麻沙呀扯脱难,猛虎啊落在呀平阳啰呵地哟喔,蛟龙啊无水啊困沙滩。锁啦依子啷当啷当依子哟喔嚯,不怕力小怕孤单哪,众人合伙金不换,众人那个合伙呀金不换。”就体现了热情的湖南人讲究团结而不惧困难勇敢的人情特色。
再有民谣“汽车来哒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虽是笑话戏谑式的念白,却也是热情勇敢的民风体现。
近年也有不少嬉笑怒骂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民谣,例如:“少养干部多养猪! 建筑老板讲:想要富,敢将工程变豆腐;投资的人就讲:想要足,先用金钱铺好路;国企蛀虫讲:想快富,敢将国资变私库;贪官还讲:想满足,收贿赂,印章底下出财路……”讽刺挖苦,入木三分。
四、湖南民谣亦不乏不惧困难、自强不息的勇气
双峰民谣:“喜宝喜,做鞋底,一夜做得三碗米,鸡要喫,鸭要喫,喜宝自己喫块黑捞巴。”勤劳勇敢,日夜劳作的画面跃然而出。
还有民谣“月光光,地光光,两姊妹,同烧香。东一拜,西一拜。拜到头前扯世界。世界莫奈何,看外婆。外婆打发三尺布,舅木几打发三根线。回来做件新衣服。今日连倒新一新,明日烂布筋,绿布补,红布补。补到宝庆府,买只花牯牯。”同样是反映了这种勇气所在。
结论
湖南民谣不仅带有湖湘文化当中“淳朴重义”“勇敢尚武”“自强不息”等诸多湖湘文化的特点,还全面展现了湖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湖南人热情勇敢的性格特点。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代表之一。习近平主席在敦煌考察时探讨了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他说“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因此,今天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民族文化的魅力,探究民谣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晓辉.湖湘文化与地方民族音乐关系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32):100-106.
[2]何世剑,张晨.20世纪以来民谣研究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0-35.
[3]马昌忠,刘云波.湖湘文化与湖南精神[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10.
「1」注:本文为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湖南方言民谣采录与传播》的项目成果。
课题:本文为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湖南方言民谣采录与传播》的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