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细小病毒的防治
2021-10-30李强
李强
【摘要】猪细小病毒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高接触性传染病,其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导致母猪不孕、流产或产死胎等现象。由于母猪受到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无法正常生产和繁殖,使得养殖户的收益会受到影响下跌,从而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猪细小病毒的治疗和预防。本文将从多种角度对猪细小病毒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猪细小病毒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防治
近些年来,睡着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和扩大,猪细小病毒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猪细小病毒会造成母猪繁殖功能障碍,且具有较高的的传染性,使得猪细小病毒在养殖场内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加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积极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强对猪细小病毒的监控和防治,从源头上减少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几率,从而降低生猪养殖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特征
1.1易感动物
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生猪均以感染猪细小病毒,其中家猪和野猪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概率要高于其它品种的生猪,且初产母猪的发病率比经产母猪的发病要高[1]。
1.2传染源猪
猪细小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来自于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可以从感染公猪的精液中检测出病毒,被感染母猪的子宫分泌物、死胎或流产胎儿中也可检测出病毒。被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多,在移出病猪且空圈4~5个月的情况下,猪舍内的病毒仍可对易感猪造成感染。
1.3传播途径
猪细小病毒可通过被感染母猪垂直感染胚胎、仔猪和胎猪,同时经污染的饲料和环境可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感染,并且被感染公猪的精液能够通过交配从生殖道传染给母猪。
1.4流行季节
猪细小病毒病多发于春、夏两季或母猪交配与产仔的季节。怀孕期的前30~40天是母猪最易受到感染的时期,不同孕期阶段的感染会造成不同的生产结局,且感染病毒的概率与生猪的年龄成正比。如若母猪怀孕早期受到感染,那么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2.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危害是对母猪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使母猪的生殖器官受到损害[2]。在母猪妊娠早期,猪细小病毒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胚胎,使得胚胎在吸收病毒后死亡,同时母猪会出现反复发情且久配不孕的症状。在母猪妊娠中期,猪细小病毒的感染会导致胎儿畸形、木乃伊胎或者死亡。在母猪妊娠后期,大多数胎儿受到猪细小病毒的感染仍能存活,但其出生后体质较差。猪细小病毒病对公猪基本没有影响,公猪的性欲、精子活力和受精率都不会出现太多改变。
3.病理变化
3.1母猪流产
对被感染母猪进行剖检,可发现被感染母猪的子宫明显大于正常生猪的子宫,其肉眼可见子宫内存在黑色肿块;子宫切开后子宫内膜存在炎症现象,部分胎盘被钙化,子宫内的死胎被软组织吸收形成木乃伊胎。
4.诊断方法
4.1血清学诊断
以病毒能凝集豚鼠紅细胞原理为依据,通过试管和微量反应法来进行诊断。将生猪的血清放置与56℃的环境下进行半小时的灭活,再加入缓冲盐水进行成倍稀释,将等量的血凝抗原添加至稀释液中,将液体混匀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小时,随后加入浓度为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混匀,在4℃的环境下放置5~6小时再观察结果。
4.2 病毒分离法
采集生猪的病料进行特殊处理进行病毒接种,带病毒细胞培养扩大之后使用特异性血清和中和实验进行检测。可研磨胎儿组织选取流产胎儿的病料,研磨完成之后使用无菌的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转速为每分钟3000r,离心10分钟,再却上清液进行细胞接种。检查结果为阳性,表示患有猪细小病毒病。
5.防治措施
5.1控制感染源
日常养殖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减少场外传染源的入侵[3]。如需引种,严格遵从动物卫生检疫规范,对引入生猪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并进行常见疾病的检测,确定无异常现象之后将生猪混入猪群中饲养,控制传染源。
5.2严格消毒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和改善猪舍环境是控制猪细小病毒的重要途径。养殖人员需要根据防疫要求制定合理的猪舍消毒净化,每天定时完成粪便和尿液的清扫工作,并定期使用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开展猪舍消毒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传染源,有效防止病菌的滋生。
5.3封锁隔离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疑似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生殖立即进行隔离,并将情况及时汇报给上级。在发生猪细小病毒感染现象的期间,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停止对外的运输工作,做好病死猪后期的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菌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工作,将正常的生猪和病猪进行分开饲养,并定期正常猪的情况,避免正常猪群出现感染。
5.4加强饲养管理
选取健康合格的饲料,一旦发现饲料发霉和变质不可继续使用,同时合理调整养殖场的日粮结构,保障生猪饮食的营养均衡,并为生猪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除此之外,合理调控猪舍的温度和湿度,严格执行对猪舍、使用器具和饲喂器具等工具的消毒工作,进一步降低感染概率。
5.5接种免疫
定期对养殖场内的生猪进行猪细小病毒疫苗的接种,在降低感染概率的同时提高接种生猪的免疫力[4]。一般在配种前一个月左右需要进行一次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初产母猪最佳接种月龄为5~6月之间,接种完成1个月左右再次进行接种;经产母猪最佳接种月龄在配种前3周左右;对种公猪也需要进行接种,减少病毒通过精液传染给交配母猪的概率,公猪每年需要接受2次注射,每只生猪的肌肉注射剂量为2ml,维持6个月之后进行二次接种。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备种母猪和公猪的最佳接种月龄在6~7月之间,或者在进行配种的前3周进行第二次接种,每只生猪的肌肉注射剂量为2ml,一次接种可以维持6个月。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主要接种对象为母猪,最佳接种时间在母猪妊娠前几周内,提高母猪在妊娠过程中的免疫力。
5.6药物治疗
对出现脱水症状的病猪需要给予补水补盐措施,防止病猪虚脱;对于出现继发性感染的病猪可以使用抗生素,降低持续感染的概率;对妊娠后期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母猪可以采取引产措施,并使用0.1mg前列腺烯醇液进行肌肉注射,避免胎儿在子宫内滞留。另外,时生猪在受到感染后体质变差,需要强化饲养,做好猪舍紧急免疫工作。
6.结语
综上所述,猪细小病毒的传染性和存活率较高,一旦发生猪细小病毒感染,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消毒和防治,那么猪细小病毒会在养殖场内进行持续传染。因此,养殖人员必须从日常饲养和清洁工作做起,并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活动,有效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源,提高生猪的抗疫能力,降低猪细小病毒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张华第,钱忠辉,葛宇燕. 非洲猪瘟形势下猪细小病毒病防控策略[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39;.269(06):44-46.
[2] 韩宝力.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2020,000(004):114-115.
[3] 韩宝力.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J]. 现代畜牧科技,2020,000(004):114-115.
[4] 孙静华.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控[J]. 现代畜牧科技,2018,44(08):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