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困境成因

2021-10-30杨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困境

摘 要:随着科教兴国、国兴教育战略的实施,教育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不乏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笔者试以困境表现、原因分析为主线,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要视角探究造成农村家庭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回归本质,让农村孩子真正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困境;原因

一、困境表现

(一)观念层面

1.教育理念缺乏民主平等意识

虽然当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已渗透进大部分的学校和家庭,但是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且困于生计难有时间精力去主动学习较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多数还是秉持着“父为子纲”等略带专制的“家长本位”的传统教育观念。

2.教育目的过于功利性

农村的部分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但在重视背后却是功利主义的驱使,家长对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习惯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的关注和培养,使得家庭教育不能达成其本质的育人目的。这种畸形家庭教育传达出的功利性的价值观使得孩子失去其个体独立性而成为达成父母教育期待的手段。

(二)物质层面

1.家庭条件

农村家庭所享有的家庭教育资源与城镇家庭有着很大差距,城镇大部分家长有意识、有经济基础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能根据孩子的主观意愿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而农村家长受制于客观因素,在教育投入上较少,孩子能享有的物质资源相应的较少。

2.学校条件

只有当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因此,农村学校的物质条件,如学校基础设施、师资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家庭教育的效能。

3.社会条件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难点便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完善,教育公共投入是否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这些都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进而也影响家校配合,影响着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教合一,共同发挥作用,如此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与健全发展。基于以上困境,笔者试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入手探究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原因。

(一)家庭角度

1.施教者角度

《辞海》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笔者试从施教者是父母或祖辈展开论述:

(1)施教者为祖辈

祖辈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因而,他们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难免陈旧与落后,不仅易与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发生矛盾与冲突,也容易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施教者为父母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农村家长多数是社会中下层甚至社会底层,学历不高制约着其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进而制约着孩子所享有的教育资源等。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方面受就近入学政策影响,农村学生多数只能去设施、师资较差的农村学校;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社区自然环境较差、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制约着学生享有的社区资源质量。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农村家长不仅缺乏对教育理论、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认识,身体形态文化资本掌握不够,普遍较低的学历文凭还制约着对制度形态文化资本的获取。

2.受教者角度

农村家庭教育的受教者主要是学生,是农村孩子,笔者试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入手为切入点,从受教者角度入手探究农村家庭教育困境的原因。

(1)家庭层面

孩子所受的家庭层面的影响主要由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素质等因素制约,即上文笔者所论述的家长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此处不再赘述。

(2)学校层面

农村学校一方面基础设施较差、师资薄弱,学生很难得到全面、高效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较差,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为家庭教育增加难度。

(3)社会层面

我国正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对农村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工业化的现代化特征影响着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核心化、家庭关系单一化,然而独生子女背后往往是孩子心灵的孤独与健全精神人格的缺失,如自私、任性等。

(二)学校层面

1.农村学校管理、发展存在问题

(1)教育管理问题突出。农村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在价值观、道德规范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再加之隔代教育本身的许多弊端,管理这些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

(2)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凸显。农村学校教师一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对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应;另一部分则是在学校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育不适应,难以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2.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教育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尚待解决等,这些问题主体的共性便是农村教育,全社会需要合力解决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的问题,为农村教育发展减负、减压。

3.家校沟通不足

家校沟通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与家庭对教育责任的分担上,家庭与学校应在并列的关系上彰显出自己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学校教育而去制约了家庭教育的发展,每种教育环境都应该表现出自己的作用。

(三)社会层面

1.市場经济负面影响

受市场经济追求经济效应的影响,农村家长更倾向于用教育来谋求个人、家庭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渐渐地变成了经济的奴隶。

2.传播媒介的道德失范

随着信息化席卷全球,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影响着父母教育观的树立,被过度宣传、褒赞的“成功教育案例”使得父母不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却对社会上的所谓的“成功经验”“育儿经”趋之若鹜,农村家庭教育成为了媒体案例的模仿秀。

结语

由于儿童的发展受多因素制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正视农村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质量以及三者之间的合作、沟通效率效能,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全方面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杨素(1998-),女,汉,江苏盐城市人,教育硕士,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猜你喜欢

困境
课程故事向左,现实困境向右
技术语言困境下的中文打字机
突破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新时代城乡接合部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及出路
走出困境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做自己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