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探究

2021-10-30宋淑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文明礼仪农村小学

宋淑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当下教育领域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在个人素养上也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教师针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始终需要进行积极探索,进而使小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小学;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近年来,新形势下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引起了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教育领域尤其注重引导农村小学教师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但由于农村的教学条件存在较多的缺陷,因此,教师应基于教学课堂创新培养策略,以便小学生逐步加强对文明礼仪习惯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农村小学教师应如何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行阐述。

一、农村文明礼仪教学及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必要性

文明礼仪习惯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是尤其重要的部分。文明礼仪习惯指的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树立一个正直的形象,在生活中形成热爱环境、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等优秀的品质。同时,对人有礼貌,行为举止端庄即是礼仪的含义。那么,小学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小学生在校园中要学的知识不仅是学科教材上的知识,同时还有做人的知识。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即是引导他们做人的第一步,推动他们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的行为习惯、思想态度以及端庄有礼是一个人形象的体现,并且代表学校的形象、社会的形象、国家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则可促使小学生在形象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也可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上的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总而言之,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进行培养。

二、如何推动农村小学生形成文明礼仪习惯

积极利用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认识文明礼仪。农村小学教师需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则应当积极利用学习环境,使他们对文明礼仪习的养成有更进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在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文明礼仪习候养成的意识。那么,农村小学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利用学习环境,进一步推动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呢?首先,教师应将文明礼仪习惯的知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教学中认识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对一个人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提高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享受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地形成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思想其次,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个环节都可增添文明礼仪习惧的微小教学,在导入部分,教师则可播放关于文明礼仪习惯知识的卡通小视频,进而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观看视频,深刻认识文明礼仪习惯。而在教学中师则可基于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展文明礼仪知识,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积极性。

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加强监督管理。学校应重视开展有关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活动,进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有更深刻的认知,并在活动中有效实践文明礼仪。同时,教师也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可在班级中开展班会,例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的过程中,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在活动中实践文明礼仪活动。教师作出相应的引导与调整则可使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文明礼仪游戏。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教师、医生、警察等角色,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认识到文明行为,并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强调感受到文明礼仪对人的重要性。最后,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监督管理,例如,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做文明行为,以及对学生的形态礼仪也应当做出相应的指导,进而使学生能够在文明礼仪活动中以及教师的严格监督下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农村小学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那么,就该篇文章來看,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方式主要有:首先,教师应当利用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认知文明礼仪;其次,则是在校园中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动,教师日常加强监督管理,则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形成文明礼仪习惯。

★ 本文系2020年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规范农村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LHKT202014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文明礼仪农村小学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