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2021-10-30赵斌
赵斌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设计对教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直击核心的作用,教师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梳理课堂知识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环节,充分落实教学素材在情境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课堂情境创设如何出发
情境在教学中是情感的延伸,它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适应新时代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课堂游戏、角色扮演、素材欣赏等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课堂的磨练,融合思维指导,唤醒和启迪学生的智慧。
例如,在讲授“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案例游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何区别,并以此为契机,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
首先,从已有的学习认知结构出发。下发程序案例,测试学生对程序运行的反应。在没有程序编写经验的情况下,学生的运行方式只是局限于双击运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接着,在创设情境后进行思维整合。调用系统MS-DOS(命令提示符),进行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使用MS-DOS(命令提示符)的方式(下页图1),运行课程案例,结合游戏实际效果,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一定是与授课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做的是对教学内容和自我认知的梳理,在创设情境的方式上下功夫、找思路;在方法上多斟酌、求突破。
● 课堂情境创设实践探究
信息技术新教材虽已正式开始使用,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笔者在使用新教材授课的过程中也有过迷茫和困惑。通过课堂实践,笔者对新课程提出的项目式学习略有了解,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看法。下面,笔者对在必修一中使用的两个教学案例进行梳理,以此来探索实际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1.实践探究案例一:身份证信息探究
情境分析:身份证是现代公民身份证明的证件,由公安机关负责签发。身份证号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学生对前十七位的数字本体码能快速理解其编码规则,此时通过一段程序阅读,反向推导身份证第十八位校验码生成规则,也是一种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的培养,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具体编程语言的熟悉程度,也是对语言凝练总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
情境预设:从结构上来看,通过自定义函数来实现身份证校验码计算功能,符合程序复用的规范,能够形成一定的上下结构,便于理解和阅读;从规则上来看,对身份证前十七位数字进行权值参数赋值求和,对求和结果进行除数为11的求余计算,并对求余结果进行定值赋值,然后返回相应数值。
实践流程:学生阅读图2中的程序,结合已学的Python编程知识,将程序的算法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总结归纳身份证校验码的生成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考查学生对程序结构和数据结构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梳理程序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问题程序化解决思路,达成计算思维的培养,熟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形成一定的社会价值观。
反馈评价:此案例既能够考查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和语言总结凝练能力,也能夠使学生对现象和本质进行深度思考,理解信息编码的规则性和重要性,进而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信息编码的含义,理解信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并通过预先规定的符号进行存储和表达。
2.探究实践案例二:构建与其他学科相整合的教学环境
情境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往往能延伸到各个学科中,在新课程中,学科之间相互整合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在编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而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进行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这也是对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有效补充。
情境预设:从结构上来看,程序是对列表和字典的组合应用,列表用于随机生成碱基序列,字典用于进行互补碱基序列的匹配定义,通过两个复杂数据类型的组合运用,既可以考查对数据类型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查对问题数据源的随机产生机制的研究。
实践流程:学生阅读图3中的程序,结合已有的生物遗传学知识和Python编程知识,对生物DNA中碱基互补配对(AT、GC互补组合计算),完善程序结构,在已知问题解决思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科学总结和归纳体现,形成一定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
反馈评价:此案例中,学生通过对已有学科知识的延伸,进行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深入,从问题出发,研究问题本质,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论证结论,从技术的角度活用知识,从而形成对技术的实际运用,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 课堂情境创设反思提升
在情境教学中,要走出“作秀”的怪圈,坚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为宗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好奇心和兴趣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提升计算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