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2021-10-30吴庆庆
吴庆庆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页。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课内外古诗词共百余首,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古诗词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的志向,将来成长为国家栋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背景,积极探究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以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2-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9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目前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重点放在了翻译、记忆和默写上,轻视了自主领悟、审美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很弱,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不是很浓厚,对主旨的理解不够深入,语文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诗词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整齐的韵律、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向我们展现了它无穷的魅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领悟其中的魅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好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白板的运用能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所学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创设出令人身心轻松愉悦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要构建有效课堂就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音乐、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可以形象生动地再现作品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状况,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注意力,激发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赏析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教师可在课前播放乐曲《阳光三叠》或《梦驼铃》,凄美低沉的旋律,再配上以塞外美景为背景的PPT课件、拨动心弦的歌词,一下就能将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理解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意奠定感情基调。又如,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主要内容设计四幅画面:秋风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忧国忧民,并将它们制作一个微视频。这样形象逼真的画面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体验到杜甫一家痛苦的生活经历和不幸的人生遭遇,继而理解诗人推己及人,想到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处于困境的“寒士”所处的的困境,最终领悟诗人那种“希望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拥有千万间广厦”的美好愿望。这样的处理,很容易拉近学生与时空的距离,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知,通过情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捕捉意象,品鉴诗词意境
古诗词中,作者往往借助一个个典型的具体事物,倾注于自己独特的情感,即通过意象达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情與理”的和谐统一。
鉴赏诗歌,最关键的是把握意象,通过意象的特征来理解作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赏析《天净沙·秋思》时,紧紧围绕文章选取的九种代表秋天的意象即可。“夕阳”西下,“昏鸦”都知道要归巢,何况在外漂泊的游子。炊烟袅袅的村庄,怎不让人思念家乡?它们描绘出了一幅寂寞单调的秋景,带给我们的是凄清悲凉的意境,明确了意象的特征,诗人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又如,《使至塞上》一诗,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茫茫无边的沙漠,唯有一个“大”字才能描绘出它的壮阔,天地空旷,一缕“孤”烟直直地升向空中,岂不单调?横穿沙漠的黄河曲折蜿蜒,杳无尽头,一轮红日正缓缓下沉……岂不凄清?这一幅荒凉的画面,这一种特殊的氛围,会让学生融情于景,自然而然地领悟诗人被朝廷排挤而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心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置身于古诗词的意境当中,才能使含蓄的内涵变得活泼开放,易于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巧介背景,把握诗词情感
诗词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或是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或社会面貌,是诗人的经历、情感的外在体现,在学习古诗词时,巧妙介绍背景,知人论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背景材料的铺垫,相关材料的渗透,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促进学生鉴赏素养的有效提升。例如,学习杜牧《泊秦淮》时,要把写作的背景作为一个重点来介绍:晚唐时期国家的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由于战争流离失所,一片衰败景象。正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当朝为官的一些达官贵族却不管百姓死活,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在了解了写作背景之后再介绍杜牧:他是一位爱国、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在秦淮河畔看到了达官贵族的所作所为后,内心充满了愤懑,于是写下了《泊秦淮》这首诗,在诗中质问他们,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此时此刻,我想每一位学生对诗人的敬仰之情会油然而生,会被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深深感染。在这样的背景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借历史事件讽刺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昏庸无能,理解诗人心系国家兴亡以及忧国忧民的感情就显得更为容易,也能更为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了。
四、反复朗诵,提升鉴赏水平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方法之一。古诗词寄托着诗人美好的人生情趣、远大的人生志向、丰富的生活哲理等,唯有诵读,我们才可以和文本一次次碰撞,在诵读中会意,在诵读中品境,在诵读中体情,在诵读中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