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空间”理念下的村落空间特征与优化策略研究
2021-10-30王灵辉谢天
王灵辉 谢天
摘 要:潮汕传统村落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故以汕头市程洋冈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分析程洋冈村不同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分布特征,阐明街巷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程洋冈村“三生空间”的保护与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關键词: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构成要素;分布特征;街巷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的潮汕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研究”(GD19CYS25)、2021年度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T21CT05)、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STF19008)、2019年汕头大学潮汕社会文化研究课题(STURCS-201906)、2020年度汕头大学“创新强校工程”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汕头大学-汕头市第二建筑设计院实践教学基地)的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以来,城市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不够,许多传统村落正在荒废与消失。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十四五”期间发布的纲要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我国潮汕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此,本文选取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的程洋冈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程洋冈村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西北部、韩江南溪南侧(图1)。作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迹,它曾经是潮汕地区重要的码头之一。由于韩江泥沙的堆积,曾经的海岸线消失,程洋冈村逐渐成为潮汕平原的一部分。程洋冈村面积约有2.56平方公里,村落周边交通较便捷,东侧邻接S231,现有常住人口7000余人。程洋冈村航拍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一、程洋冈村“三生空间”概况
(一)“三生空间”概念
“三生空间”分为生态、生活与生产空间。其中,生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落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为村落提供物质基础,包括草原、湖泊、森林等,是“三生空间”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活空间是指能满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类活动的空间,涉及居住用地、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用地,是“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生产空间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以承载工农业生产和服务功能为主,为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提供经济保障支持,是“三生空间”发展的根本力量[1]。
(二)程洋冈村“三生空间”现状
作为千年古村落的程洋冈村,既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古人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等的选址观。为了进一步研究程洋冈村的空间特征,引入“三生空间”理论,将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与传统村落构建关联度(图3),分析不同空间的要素、属性、功能等内容(图4)[2]。
1.生态空间的分布特征
程洋冈村的生态空间分为山丘、水系和林地,其选址非常注重风水,其地理环境枕山、环水、面屏,根据图4可知,生态空间分散布置在村落中,在村落中西部的密度最高。程洋冈村西部三座山丘形成一个弧形的港湾,这样的自然格局为村民提供了适宜生活生产的优美环境。程洋冈村西、南临莲阳河,北临南溪河,皆属于外流河,河流水最终都流入南海。村内有二十余处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水塘,池水澄澈,集中分布在中南部。这些水塘作为村民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发挥了调节村落局部的小气候、提升景观空间层次、防火、汇集雨水等作用。村中规模较大的林地位于村落中心,为村民提供纳凉休闲的场所,有调节空气质量、改善环境的作用。
2.生活空间的分布特征
根据图4可知,程洋冈村的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的联系密切,基本分布在生态空间的周围:在程洋冈村南部显著集聚,为高密度区;中部聚集情况次之,为中密度区;北部聚集情况最弱,为低密度区。
民居住宅集中分布在村落中心,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大多为潮汕常见的“下山虎”与“四点金”建筑形制,细节丰富,装饰精美。
由于受到山水环境与民居住宅布置的影响,公共活动空间在村落中部沿着山脉与水系形成“L”形组团格局。村中有书斋私塾31处,重点书斋书院均匀分布在主要居住区内,服务半径大体一致。它们设置在村落中相对安静且远离商业空间的区域,说明古人对教育基地的选址有合理科学的考量。古人的宗族意识强烈,同姓村民喜欢聚族而居,姓氏祠堂的分布没有出现异姓祠堂紧邻的情况,它们分散在不同的住宅群落区,彼此之间相距较远。全村现有宫庙13处,它们的选址深受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基本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比如丹砂古寺坐落在虎丘山山脚下,妈祖宫坐落在莲阳河边。名人故居是后人为了纪念先人而设,保留较好的有10余处,它们的分布呈现随机状态。广场作为村民休闲娱乐、举行集体活动的场所,主要分布在程洋冈村的水域附近,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商业空间主要是各类超市、药店、市场等。调研中发现,它们几乎集中在村落古厝区的中心位置以及新村区邻近省道附近。古厝区的聚集程度大于其他类型的节点空间,具有一定的内向性,这种分布从侧面反映它们的服务对象基本为当地村民,服务半径较短。新村区的商业空间分布均匀而整齐,体现了一定的村落规划控制理念。
3.生产空间的分布特征
生产空间分为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关系密切,受地形地貌、区域划分与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分布在村落的东北侧。居住区周边分布大面积的耕作农田,居住区内是小面积的种植用地,形状多为矩形或不规则形状,主要用于耕地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村民提供基本资源和条件。工业生产空间作为工业原料的采集、产品加工与制造的区域,大部分与生活空间关系疏远,与农业生产空间关系密切,因此在村落北部密度最高,如布置了各类玩具厂、毛织厂等,仅小部分厂房因历史因素紧邻生活区布置,且分布相对零散。
二、程洋冈村的街巷空间状态
传统村落的街巷作为串联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纽带,承担了对内和对外的交通功能,在整个村落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街巷空间也作为“三生空间”的组成部分,与村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一)街巷分级
程洋冈村为多条复合型街巷,由八条主要街巷主导。次要街巷作为主要街巷的分支向外延伸,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状布局[3]。
研究小组根据调研情况将程洋冈村道路分为主街、次街和小巷,如图5所示。
主街具有较高的活力,其空间是功能和活动混合的状态[4],与外界联系密切,这类道路的尺度相对较大,交通流畅,街道中的行人可以感受到空间的灵动性。在程洋冈村中,古榕大道总长约900米,道路较为笔直,平均宽度约7.0米,公共性较高;道路一侧多为传统居住建筑、宗祠或围墙,平均高度约4.0米,高宽比约0.57;一侧为空地与池塘,视野宽阔,没有聚合感。陇路至新兴街总长约880米,道路曲折多变,宽度不一,约2.0~5.0米,道路两侧为传统居住建筑、商店或围墙,平均高度约3.0米,高宽比处于0.5~1.8之间,具有一定的围合感;街道具有年代感,街巷两侧具有丰富的建筑立面、装饰或景观等,是程洋冈村老厝区最主要的街巷。顺兴街总长约1000米,道路弯曲自然,宽度约3.0米,两侧多为传统建筑,平均高度约3.0米,高宽比约1.0,具有较高公共性。学校路作为村落新区的主要道路,总长约530米,道路宽阔笔直,约6.0米,道路自东向西延伸,前半段道路两侧为新建建筑,多为各类商店与公共服务空间,平均高度约为10.0米,高宽比接近1.7,具有一定的内聚感;道路后半段两侧多为水系、农田或空地,视野开阔。村间公路作为新建道路,两侧多为农田和厂房,道路长度不一,宽度为5.0~10.0米,具有较高的公共性和可达性,相比于古榕大道、陇路至新兴街等街道,空间丰富度较低,村落街巷的特征不明显。
次街是主街的分支,在主街和小巷之间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次街呈网状,辐射到村落的不同区块,除交通之外承担少量社交功能。它们通常处于几个群落之间的空隙,属于不同住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或居住区外部空间。它们尺度小于主街巷,具有一种过渡性、暧昧性。在程洋冈村中,虎狮巷、三房巷、新巷等传统街道作为主要道路的分支,承担着次要交通的作用,形态不一,长短不同,路宽为1.2~2.0米,两侧分布大量居住建筑和少量的公共建筑,高宽比接近2.5,给人较强的围合感和拘束感,视野范围较小;部分路宽较大的道路由于地处偏僻区域,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但可达性较差,使用频率不高。
在程洋冈村中,小巷功能性单一,形状多变,人流量稀少,其公共性、可达性与空间丰富度都很低。此类道路的宽度低于1.0米,两侧多为围墙、山墙等,高宽比大于2.5,步行期间能体验到强烈的内聚感与压抑感,视野范围差。如住宅群落里的道路基本为私密性小巷,它们起到分隔不同建筑单体、院落等空间的作用。还有一种是山间、林间、池边小路,它们保留着原始风貌,两侧的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但因道路狭窄,且远离村落主干道或者设置隐蔽,使用频率不高。
(二)街巷形态与“三生空间”的关系
如图6所示,程洋冈村的生态空间的山丘结构为环心式,新建公路呈环形结构,串联着三座山丘、莲阳河和南溪河。宽阔的景观大道沿村落设置,形态弯曲。水域空间多为池塘,与古榕大道、学校路与顺兴街联系密切,街巷视野开阔,形成优美的自然街巷界面,彰显了村落规划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理念。村落的古林位于村落中心,即顺兴街东侧,成为天然的景观空间、缓冲空间,吸引人流,激发街巷活力。
程洋冈村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老厝区,东西向的古榕大道、陇路至新兴街、学校路和南北向的顺兴街四条主街构成村落的主轴线。古榕大道、陇路至新兴街与学校路三条主轴线之间连接数条次街,同时将场地划分成数个矩形、梯形或不规则几何形块。顺兴街沿着山形走向,两侧连接多条次街,场地划分多为不规则形状。在这四条主街两侧布置着村落中的大量居住建筑、主要公共建筑和商业空间。村民集体活动时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如宗祠、庙宇等,皆紧邻主街,建筑群落面积较大,能够容纳大量人群,举办祭祀、宗教活动时交通便利,物资运送便利。现有20多座姓氏祠堂中,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的祠堂多为当地大姓宗族,而小姓宗族的祠堂所处位置的公共性和可达性都相对差一些,且相邻宗祠由街巷隔开,不会出现紧邻的现象。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空间,比如书院、商店、广场等之中,重点书塾、书屋多与次街毗邻,或位于主次街的交叉口,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可识别性,同时能够避免外界活动对空间的干扰。商业空间一部分集中在老厝区陇路至新兴街两侧,紧邻村民居住空间或由居住空间改造而成,使用频率较高。由于主街兼作了商业空间的交流等候空间,所以可能会导致交通空间被占用而造成道路拥挤不通,但丰富的建筑立面也提高了街巷空间的层次感。另一部分商业空间聚集处位于学校路两侧,与程洋冈村小学相邻。作为新建道路,学校路具有商业街的尺度且道路笔直,两侧商业空间布置富有秩序,人流量高于陇路至新兴街路段。广场属于街巷空间的扩展,大多分布在古榕大道北侧,不同区位和面积的广场使村民对街巷的空间尺度与活力有不同的感知,从而提高街巷的趣味性与丰富度。
工业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村落北侧与南侧,不同等级的新建村间公路以十字形或丁字形相交,交通组织与管理方便,在分配车流疏散交通方面有较大优势,符合工业生产空间的道路要求。道路将场地划分为矩形的平面结构,规则对称,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同时,新建公路也与大面积的农业生产空间紧邻,场地内设置多条自然弯曲的田间小道,相互交错而呈现网格状,满足劳作交通的同时作为不同农作物的分界线。小面积种植场地分散在居住区内,与住宅紧邻,位置比较随机。
三、程洋冈村的“三生空间”优化策略
基于对程洋冈村“三生空间”格局与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村民的需求,从村落未来发展角度提出空间的优化建议,强化“三生空间”的关系与合作,以期为同类型村落的建设与优化提供经验参考。
(一)构建生态空间绿色网络
在程洋冈村的生态空间优化中,在尊重原始格局的基礎上强调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采取低碳有效的人工建设,兼顾生态空间优化与功能提升,满足村落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具体如图7所示:第一,对山丘、林地、河流等进行类型评估,保证生态敏感区与风险区的管控[5];加强山水维育,定期清除垃圾或杂物,修复山林生态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积极开展河流池塘整治工作,使村民生活污水的净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二,保护①号池塘荷花景观,增加湖中凉亭等建筑小品;串联古榕大道旁小池塘,形成②号水域景观带,增设浮桥、拱桥等取代原有小道;提升⑨号池塘的景观层次,打造成为学校艺术公园;提高③、⑥、⑦号池塘与山丘的互动性,联合莲阳河打造山水观光园。第三,注重绿色基础建筑,增加点状、线状与面状绿色生态空间,形成绿色网络体系,增加村落生态性。
(二)生活空间的功能完善
程洋冈村的传统住宅是村民生活的空间,公共建筑为村民提供各种活动空间,是地域文化的展示品,亦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在保持村落原有结构与风貌的前提下,如图8所示进行完善:第一,确保居住与公共建筑的使用性。根据建筑的类型、年代、风貌与质量进行保护等级的划分,修缮具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加固或新增结构,保证村民的居住、使用安全;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留建筑的原始色彩、材质、图样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由政府主导,对违建、破败坍塌或没有修复价值的建筑进行拆除或整改,收藏老屋细部装饰,比如石雕、木雕、匾额等。管控新建住宅的用地面积、建筑层数、样式等,以减少老厝区整体风貌的破坏。第二,提高公共空间的吸引性。选择适宜节点开放内部空间,如杏园书屋、仰止山房等,通过空间功能置换,实现传统建筑外表下满足现代化功能的需求,或新增乡间博物馆、展览馆等,引入全息投影、VR等技术,立体全面地展示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邀请当地传统手工艺人进行演示、授课,增加游客的参与互动感[6]。第三,完善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扩大村内健身、文娱活动空间的面積和数量,满足广场舞、传统活动等项目的用地需求。利用格栅、雕刻、色彩等装饰手段改造公共卫生间、凉亭、垃圾回收处等空间,提高颜值,使其更具地域性。在沿池广场增设座椅凉亭、眺望平台等,让村民游客直接接触自然[7]。第四,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利用山水优势、地域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区,以场地设计的方式将空地塑造成景观公园、活动公园等,同时增设民宿区、活动中心、水上游乐场等区域,完善与丰富程洋冈村的功能与空间,提高村落的吸引力,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三)生产空间集中划区
从调研结果来看,村落农业生产活力不足,工业建设分散凌乱,为了村落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原有产业结构。传统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可根据市场前景筛选高效率、好回报、易上手的生产方式与产品,整合农业生产用地,加强资源要素联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以山林、田园等为空间基础,打造农业生态产业园、示范园等,策划公众参与的新型体验项目,比如蔬果采摘、农耕劳作、饲养家禽等项目,让游人体验村民真实的生产生活,同时加工或出售农产品。或者开发游人自耕自种、村民代理耕种等新兴模块,让城市居民拥有“田园生活”的感受。二是通过调整场地性质和以地换地的方式,将工业生产空间集中到村落东北区域,避免工业生产空间对生活空间的干扰,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打造成为小型工业示范基地。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全国各地村落的发展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程洋冈村作为岭南地区古村落的代表之一,也是潮汕物质与文化的载体,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引入“三生空间”理论,从新的角度解析程洋冈村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空间结构,分析村落各空间要素的作用与分布特征。梳理街巷与各空间要素的关系,阐明街巷作为“三生空间”的组织者与组成部分在各自角色中发挥的作用。综合考虑研究理论、调研结果与实践经验,提出针对程洋冈村的实用性策略,以调整“三生空间”的格局结构为主,因地制宜地引入新的产业、要素、功能等,促进程洋冈村“三生空间”多维度协同发展,打造新旧共生的现代化村落,提高古村落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希望在未来同类型村落的研究中,程洋冈村的“三生空间”优化策略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案例参考。
参考文献:
[1][5]闫筱筱.“三生”空间协同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2]张杨,何依.“破立之间”:历史城区街巷空间的开放性研究:以平遥古城书院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10):110-115,122.
[3]余武鹏.景德镇地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与保护方法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9.
[4]王琛,朱逸龙.乡村振兴背景下“类古村落”微介入景观设计策略探究:以广东河源灵江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11):198-200.
[6]谢天,李婉宁,陈立强.传统村落叙事性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展示策略研究:以汕头市金平区沟南村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2):23-28.
[7]龚亚峤,马建武,刘明欢,等.营造人文情怀的乡村公共空间:以苏州市金庭镇阴山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9(12):7-9.
作者简介:
王灵辉,汕头大学工学院土木水利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
谢天(通讯作者),博士,汕头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和建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