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患者安全文化的相关性
2021-10-30郭舒婕常玉兰单格妍张林虹李永鑫张辽
郭舒婕,常玉兰,单格妍,张林虹,李永鑫,张辽
患者安全文化是医疗机构在保障患者安全过程中,形成的医务人员共同理念、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1]。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是提升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医院在提高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安全文化已成为医院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2]。出勤主义行为是指员工感到身体或心理不健康、不舒服时仍然参加工作的行为[3]。护士在生病状态下,不请病假而坚持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发生率为77.10%[4],该行为与患者跌倒、给药错误呈显著正相关[5],给护理安全带来了影响。本研究以河南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了解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和患者安全文化现状及其相关性,旨在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意识,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9年11~12月采用方便取样原则选取河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护士45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专科医院2所,综合性医院3所,每所医院各抽取9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工龄≥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上一年中由于各种原因休假6个月以上;退休返聘、实习及进修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科室、聘用类型、夜班频率、子女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满意度等。②出勤主义行为问卷(Sickness Presenteeism Questionnaire)[6]。包括2个条目:“尽管感到身体不适,你仍然迫使自己参加工作”和“尽管有诸如头疼或者背疼等身体症状,你仍然迫使自己参加工作”。要求研究对象对自己在过去6个月中发生上述行为次数进行评价。问卷采用4级评分,“从来没有”计1分,“1次”计2分,“2~5次”计3分,“超过5次”计4分,两项平均分为总得分。平均分≥1即为存在出勤主义行为。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5,并已在国内的多个研究[7-10]中得到应用。③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ospital 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由美国Westat研究组织为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编制,主要调查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知水平,具有良好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873~0.918)和效度[11-12]。采用梁爽等[13]修订的中文版。内容包括人员配置、科室内部团结、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等12个维度42个条目,每个维度包含3~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选项为“非常同意”或“总是”计5分,“强烈反对”或“从不”计1分。各条目包括正向和负向计分,12个维度总分12~60分。总分越高,表示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越高。还设了2个条目测评过去12个月内事件报告数量及部门/科室安全的总体水平(分为 非常好、很好、可以接受、差4个等级)。积极反应率以条目中的积极反应数/应答数计算。选项中“非常同意”或“总是”“同意”或“经常”均为积极反应数;积极反应率高于75%为优势区域,低于50%为待改进区域。
1.2.2调查方法 征得各所医院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同意后,调查小组首先对科室护士长说明问卷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方法。在护士长的支持下,由调查小组成员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选取内、外、妇、急诊等不同科室,研究对象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问卷匿名独立填写,填写完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回收有效率96.67%。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录入数据时采用两人交叉核对方法,保证录入数据准确性,减少误差。采用统计描述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护士一般资料 435名护士中男2人,女433人;年龄18~51(29.07±4.44)岁;工龄1~30(6.92±4.55)年;已婚300人,未婚133人,其他2人;大专74人,本科357人,硕士4人;在编护士27人,非在编护士408人;护士166人,护师201人,主管护师以上68人;无夜班139人,每月1~4次夜班82人,每月5~7次夜班117人,每月≥8次夜班97人;无子女187人,有1个子女173人,有2个以上子女75人。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十分满意25人,满意138人,一般225人,不满意43人,十分不满意4人。
2.2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得分情况 出勤主义行为1~4(2.63±0.93)分。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率87.82%。出勤主义行为2个条目的具体发生频次见表1。
表1 护士出勤主义行为2个条目的发生频次(n=435) 人(%)
2.3护士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得分及其与出勤主义行为的相关性 见表2。评价科室安全等级非常好占28.51%,很好55.86%,可以接受14.48%,差1.15%。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为无占44.60%,1~2件占43.68%,3~5件占8.97%,6件以上占2.75%。
表2 护士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得分及其与出勤主义行为的相关性(n=435)
3 讨论
3.1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发生率较高 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平均得分(2.63±0.93)分,在过去6个月内出勤主义行为的发生率为87.82%。说明护士出勤主义行为比较常见,得分结果低于国内研究者谭斌丹等[14](3.95±1.55)和张纪豪等[15](3.3±0.7)研究结果,但总体来说,护士出勤主义频率较高。杨焱平[4]研究得出健康状况、收入满意度、职务是影响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重要因素,质性访谈研究得出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团队因素4个方面因素。我国护士女性占大多数,负荷工作高,与此同时还得承担照顾家庭的重任,心理压力更加大。由于团队计划、责任心和工作薪酬等方面影响,也会增加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发生率。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多关心护士,主动倾听,与护士沟通,经常了解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给予护士帮助和指导。医院管理者也要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鼓励护士生病时请假休息,以减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
3.2护士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分析 护理工作日趋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评估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因素极为重要[16]。本研究表明,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最高的是科室内部团结。说明护士集体观念强,能认识到患者的重要性。积极反应率高于75%优势区域的有4项,从高到低分别是科室内部团结、组织的学习与持续改进、管理者对促进患者安全期望和行为、对错误的反馈和交流。低于50%待改进区域有3项,从低到高依次是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不良事件的报告频率。说明需要加强人员配置,对错误实施非惩罚性措施,来增加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率。调查发现护士评价科室安全等级很好和非常好占84.37%,科室安全等级较高,但还有提高的空间。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3.73±0.38,处于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应特别重视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员工配置、事件报告频率领域的改进。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对于改善医院服务系统很重要[17]。在过去12个月内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数量在2件以下的占88.28%,报告数量不高,可能是目前各医院比较重视患者安全,护理不良事件逐渐减少。也可能护士因为怕惩罚或者认为事件没有引起大的问题,不上报或者漏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有助于发现患者潜在和现存的安全问题,通过总结和改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8]。管理者应鼓励护士树立患者安全意识,积极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来提高护理安全。因此,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
3.3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与患者安全文化呈负相关 研究表明,护士出勤主义行为越高,患者安全文化得分越低,两者呈负相关(P<0.01)。当护士带病参加工作时,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致使其工作能力受到限制和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常常会导致其工作效率低下[19],继而影响患者安全。应根据出勤主义行为实际情况,制定措施,帮助降低出勤主义频度及其所造成的患者安全风险。护理管理者应当客观认识到出勤主义行为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建立出勤主义行为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护理管理,努力减少出勤主义行为发生率,关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和患者安全文化关系,查找影响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和患者安全文化的突出问题,让护士充分认识到患者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转变观念,成立爱护天使团队,关注护士身心健康,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措施来减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以加强人文护理教育、安全教育及培训等措施来改善患者安全文化。
4 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安全文化呈负相关。本研究样本量仅来自河南省5家三级综合医院,且为便利取样,考虑其局限性,建议在今后研究中扩展到不同层次医院,改进抽样方法,未来对护士出勤主义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