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彝族与汉族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差异的比较研究
2021-10-30李文琼朱雁鸿
李文琼,朱雁鸿,廖 飞
(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麻醉科,云南 玉溪 653100)
疼痛是一种高度复杂、主观性强的感觉和感受,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国外研究报道,种族是影响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原因之一,对于术后疼痛,不同种族对疼痛感受存在显著差异[1]。玉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本研究旨在观察云南玉溪地区彝族和汉族患者术后早期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多民族地区个体化镇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病例254例,按民族分为彝族组(Y组,n=127) 和汉族组(H组,n=127)。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24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ASA 分级Ⅰ或Ⅱ级;彝族和汉族要求追溯三代均为该民族;既往无慢性疼痛病史,无长期使用镇痛药物史;无先天疾患、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对阿片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制剂其他成分过敏者;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手术方式改变。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签署本研究和麻醉的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诱导,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肌松满意后插管,术中泵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维持在45~60。于放气腹前静注舒芬太尼0.1ug/kg,患者入复苏室后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VAS≥4分的患者每次追加舒芬太尼0.05ug/kg至VAS<4 分,直至患者VAS评分<4分且苏醒满意可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复苏室最大VAS评分及舒芬太尼追加次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及复苏室停留时间。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BMI、ASA分级、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麻醉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2.2 Y组复苏室最大VAS评分高于H组,Y组的镇痛比例大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在复苏室的镇痛情况比较
2.3 H组需舒芬太尼镇痛干预为1次的例数比Y组多,而Y组需舒芬太尼镇痛干预为3次、4次的例数大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在PACU 需舒芬太尼干预次数比较[次(%)]
2.4 H组在复苏室恶心呕吐发生率大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比较[n(%)]
2.5 Y组和H组在复苏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在复苏室停留时间大于60min 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玉溪地区彝族和汉族患者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复苏室期间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存在差异性,两民族的术中舒芬太尼剂量相同,术后疼痛评分不同以及舒芬太尼镇痛干预剂量不同,彝族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舒芬太尼需求量较高,这与沈翔等[2]研究的汉族和彝族患者在相同剂量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比较一文中,得出Y组镇痛效果较差的结论是一致的。在复苏室H组患者尽管舒芬太尼需求量较Y组低,但出现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种族有一定关系[3]。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阿片类药物对μ受体的不同药理作用也有关系[4]。
疼痛敏感性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5,6],遗传基因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某些表观遗传现象或临床上疼痛差异的决定因素。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均来自玉溪地区,其中纳入的彝族患者均来自玉溪峨山。彝族群众多生活在峨山山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善于饮酒,酒是彝族文化的象征符号,男女老少皆能饮酒。有研究指出,饮酒使体内肝微粒体酶的活力增强,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更快,从而造成镇痛药使用量增加[7]。此外,多数彝族妇女有吸烟习惯,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麻醉药的需要量增加,其机制与尼古丁提高机体痛阈有关;同时吸烟诱导肝药酶P450系统,使药物代谢增快,导致了药物需要量增加[8]。由于彝族群众长期保持独有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体内肝药酶P450表达水平的差异或阿片类药物对μ受体的药理作用不同,我们推测影响彝族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包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外许多因素:比如教育、工资、婚姻状况、文化、生活模式等也均是影响种族和民族间疼痛敏感性差异的原因[6]。因此,有必要在临床疼痛研究中了解除了生物遗传外的其他社会环境因素,以作为种族和民族间疼痛差异的研究支持。
综上所述,云南玉溪地区彝族患者比汉族患者更不能耐受术后早期疼痛,在复苏室需要更多的舒芬太尼镇痛干预,汉族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临床用药应考虑种族因素,个体化用药。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由于条件所限,未对彝族和汉族患者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教育、工资、婚姻状况、文化以及其他生活模式的研究,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