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器斫髹随笔之“无极”

2021-10-29闵俊嵘

乐器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无极古琴老师

闵俊嵘

初识慧鹏式琴

广陵琴派刘扬先生曾在京教授过琴艺,先生准备返回扬州之前给我一个电话号码,告诉我这是他的得意门生朱慧鹏的联系方式,说他学到了广陵琴派的精髓,我可以先跟他学琴,有机会再到扬州学习。我将电话号码记在了本子上,直到十年之后,我和朱兄慧鹏因“清角”琴而首次相遇,一见如故,对古琴的认识和理解志趣相投,交流日渐增多,之后开始共同研斫古琴,如今已成首张“无极”琴(图1)。

“无极”琴,慧鹏式,又名剑式,这款琴式在过往的琴谱中没有出现过,传世古器也未曾有此样式,在朱慧鹏首部琴学著作《斫琴法式》中第一次出现。朱慧鹏是温县人,自幼在陈家沟学习太极,得陈氏太极拳真传,又习得太极剑术,因此,琴与剑在他身上属于自然融合,他根据战国时期青铜剑的造型特征创制剑式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剑式琴正面远观是剑的轮廓线,琴头与项为剑柄,琴腰微收,琴尾与腰身是一条弧线贯通并逐渐收窄;琴体的槽腹结构,以及池沼与岳尾依照古琴振动发声原理,与古法相同,因此,将其放入历代琴式图谱中并无违和感,从琴式的创新来看可谓成功案例。难得的是慧鹏式琴不是单纯的样式创新,朱慧鹏在《斫琴法式》提出了“化剑为琴”的说法,将剑道融于琴道,文武相合,创此剑式琴以歌正气。陈氏太极陈小旺先生为弟子朱慧鹏题写了“化剑为琴”相赠,盛赞弟子为太极文化做出的创新型继承。迟浩田将军为此也书写了“剑胆琴心”相赠,武当游玄德道长观此琴式后大喜并书“琴剑合一”。

“慧鹏式”琴在其形体特征出现以前,就以“琴剑合一”衍生出了琴剑文化,然后转化成具象的琴器。古琴在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器具之前,经历了从祭祀到礼乐用器的发展过程,而古代剑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以“百兵之君”为名的剑在古代战争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因其是短兵器,和弓箭、长矛比较不占优势,在战场上逐渐被取代,武器功能减退,逐渐转化成文化象征,作为礼制修饰,从宫廷到民间,士人与官僚佩剑之风兴起。西周时期便有“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庶人有事得带剑,无事不得带剑”的礼制要求;至汉代佩剑的等级之分更加明显,并且出现以赠剑作为情感寄托,以剑为礼表达感激之意的风尚,进而出现社交礼仪中“长剑独舞”的舞剑表演,《汉书》中就出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记载。同时,剑器代表着智慧与力量,舞剑成为修养心性和强健体魄的重要手段,通过剑术修行以明心智,使身心处于安定通达的状态,对事理有清晰而透彻的认识,颐养气志,达到“知無所障”。而古琴在古代不仅是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在魏晋便出现了“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成为文人修身理性必备之器,通过抚琴以求合天地之和,通神明之德,琴与剑均具备这样的修行功用,琴剑合一存在文化内涵融通的基础。

“无极”之制

初创的剑式琴制作是由朱慧鹏根据自己对古琴音乐审美,对斫琴的材料和工艺提出具体指标要求,请孙庆堂老师挖斫槽腹,《斫琴法式》乾集中斫琴的工艺流程均由孙老师操作演示(图2)。

孙老师是国内资历最老的斫琴师,也是建国以后第一批乐器制作艺人,上世纪70年代初期,曾经和吴景略、龚一、李祥霆等琴家一起尝试古琴的改良工作,在六十余年的斫琴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孙老师所斫制的古琴以音色匀净、松透苍古的风格著称。我学琴的董春起老师和孙老师同龄,曾经是邻居,年轻时交往比较多,很早之前便听董老师念及,孙老师是北京民族乐器厂老一代的斫琴师,实际上他是很多斫琴艺人的前辈。我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是经朱兄慧鹏引荐,向孙老师求教斫琴技艺,这张“无极”琴是在慧鹏兄主持下,由孙老师斫制木胎结构,我做髹漆工艺,是三人合作完成的一张琴,因此,在琴龙池内左侧朱书“朱慧鹏监制”,池内右侧朱书“孙庆堂斫”,琴底板凤沼上方刻“虢山桐舍”印(图3)。

“无极”琴名出自朱慧鹏第二部琴学专著《听琴经》,这部书是慧鹏兄用十年时间,遍览所掌藏的八万册图书,潜心研究古代哲学、美学和中医理论,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出发,结合自己的操缦经验,从琴学理论、琴道修行、琴乐养生、琴乐审美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琴学思想,回答了什么是琴道,什么是琴德,什么是大音希声,琴的美是什么?怎样听懂古琴?怎样用琴来养生等一系列问题,在琴学研究领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听琴经》第二十三章载:“内得养则身安心通,各居其宜,见识明达,长己之德,心怀至虚,大极无极,细极微尘,故知无所障也。然此,印心于彼,何以不知音然哉”,琴名“无极”便出于此处。“无极”本来是一个哲学概念,对其内涵阐释仁者见仁,琴学的理解是当一个人内心充盈、思绪稳定的时候,身体的脏器功能会处于最佳状态,学识和素养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就会增强,就能感知到浩瀚宇宙之广博,也能捕捉到细小微尘的精微变化,听琴者需要虚怀若谷,才能与抚琴的人产生心理情感的共鸣,从而成为知音。朱兄创作了“无极”的书法作品,将“长己之德”“心怀至虚”“大极无极”“细极微尘”创作成四条屏的大篆作品,书风古朴而雄健,缩印转拓以后刻在龙池左右,然后填以金漆(图4)。

琴器髹漆

“无极”琴髹漆之前,我先去学习理解了“无极”的精神内涵,而后的斫琴过程是实现器以载道的过程,是化剑为琴的物质形态表现。无论琴或是剑,无极之极所追寻终极目标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个体在修行过程中敬畏自然,主动认识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按规律做事,从自然中来,最终又归于自然,循环往复,自然而然地实现天人合一。斫琴髹漆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和利用自然格物致知的过程,要求“尊德行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斫髹过程中所使用的桐梓的纹理与密度、鹿角霜的颗粒大小、灰漆配比关系、漆液浓淡流动性能等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琴器最终呈现出的气韵以及弹奏发声的音色品质。“尽精微”的目的是“致广大”,在关照局部细节的同时更注重琴体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系统把握全局的动态平衡,才能做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无极”琴选用传统琴材梧桐作为面板,梓木为底板,虽然都是两百余年的材料,木纤维中的汁浆早已干涸,但是其质地较其它类别的琴材依然非常坚实,孙老师用相对较大的槽腹空间来做抵消,以增加琴体的有效振动。因为慧鹏兄选择以丝弦适配,追求中正平和的音色,木胎上的灰漆工艺要与槽腹结构相匹配,才能实现良好的共振效果;同时,考虑到他所追求的琴剑精神内涵,我在灰漆中加入适量的八宝灰,并使用较厚的灰漆层对胎体振动进行抑制,音色追求温润清冽的风格。琴体表面则控制八宝灰的磨显,退光以后揩漆出光,以求古朴内敛的视觉效果,琴徽平脱以金,轸琢磨以玉,合于古制。

静生发

琴有九德,“奇”列首位,所以我把每张琴的髹斫都当成创作,在音色、造型、髹漆或是情感表达上有所变化,一张琴总要有其区别于它琴的个性。我斫琴一直是独立创作,这张“无极”琴比较特殊,是参与三人的合作,能够顺利完成并且达到预设的效果,得益于朱兄整体的把控,也得益于我们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因为“愔愔琴德,不可测兮”,更是难以统一。

在《听琴经》出版以后,我和朱兄曾多次探讨古琴音乐的审美,很赞同他在琴道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把琴道定义为“载道于琴,以宇宙万物含道为其类”,并且“抚者考天地之声以应于琴,通于万物,化生于心,顺自然而到自生,感其存而知不见”,载道于琴的“琴”指的是琴器和琴乐两个方面,琴器是实现道的物质载体,正所谓器以载道,琴器斫髹过程中同样蕴含着技以载道的内涵;另一方面是“凡琴以乐为体”,音乐是其本体,进而认为抚琴之人的心是琴音所映,心路通达才能顺遂自然,使身心处于清静;朱兄在观察洛水入黄河时,体悟动静的状态转化,他认为静有一种不守不归的状态,有感而将“河”与“洛”融合,创制了新字 (péng),当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相互转化运动达到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 ”静的状态,体悟到 静的生发,人与自然也就达到了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无极古琴老师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漫画无极
古琴艺术的发展
漫画无极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