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国乐进校园 不妨再“进”一步
2021-10-29柳苏凌
柳苏凌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从政策上为学生、家长减轻课业负担,节约社会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力推动美育教育,以期达到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双减”政策“减”下来的课程逐步被更多的美育素质教育类课程填补。新学期开学后,一些学校表现出了对“双减”工作准备不足的情况,课后三点半学些什么?怎么学?显然是新政实施后大家首先关注的问题。而“双减”政策中也有明确规定,提升学生美育素质的艺术类教育课程无疑是最佳选择。
其实早在“双减”政策出台前,乐器行业中有不少有识之士和公益组织,开始尝试走出一条“民族器乐进校园”的实践之路。在此次“双减”政策的刺激下,这些项目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呢?本期关注的话题,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国乐进校园”,通过采访了该项目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期待为乐器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为社会艺术培训找到一些发展的方向。
国乐文化的传承必须下沉
传统重在传承,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根基,在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中又把传承的意义看得十分重要,是值得推崇的大爱和情怀。很多民乐人士和组织,不由自主地承担起了传承的责任。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在这一年,国家在政策上给传统文化,国乐艺术传承提供了优惠和支持。
国乐民营品牌——乐海乐器,也早就意识到了他们不仅是经营者,身上还肩负着与之相应的宣传传统文化的使命。项目落成之初,乐海成立天昱文化公司,一门心思全力扶植公益项目。从2017年開始尝试与校内合作,从最开始为学校派出民乐老师进行校内授课,到逐步打造少儿乐团,历时两年研发完整课程体系。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国乐进校园”的项目中采取了公益化的行为,为学校提供大量免费的教具和师资,既体现了一个企业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足见传统文化还有大量有待挖掘的空间。负责人总经理宋华告诉记者:“天昱文化的‘国乐进校园’项目已经在北京大兴,河北肃宁、唐山、沧州、秦皇岛,广东广州、深圳,福建三明、莆田,浙江温州,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烟台、济南、滨州,甘肃兰州、金昌,山西晋中等地近百所学校落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艳阳星空弹拨乐团创始人陈艳曾经是一位专业级国乐演奏者,在多年习琴和实践的道路上,她深感校园在传统艺术教育课程方面的空白和乏力。2017年,她在多方努力下,在海淀区六一小学成立“弹拨乐团”,乐团组建4年以来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目前110多人。随着乐团的壮大发展,她身上肩负了更多不同的角色。她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作为‘非学科类’受到学校与社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可以投入到音乐学习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作为美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推进者,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更加重大!更应从学生特点、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配合校方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后服务,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传统文化撬动中、小学和大学校园的素质课堂
从十四五规划中看,中华民族从经济硬实力发展过渡到对文化软实力建设。所谓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根本的是从精神、文化层面的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此次“双减”政策为校内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播,争取了更多的空间,具备了深耕细作的条件。
北京乐器学会秘书长金岩认为,“双减”后,高雅艺术,尤其是民族传统艺术的课堂“重镇”应该是小学、中学(初中)和大学的课堂,由于高考压力,素质教育课程在小学、初中低年级和大学校园开展起来更符合现实情况。在北京乐器学会的努力工作下,打通了合作道路中的各个关卡,在全国率先搞起了与非音乐类高校合作,将国乐艺术的课堂开到了国内的高等院校。在这所培养外交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中,让每个学生多掌握一些国乐知识来提升传统文化的修养,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2019年4月份,北京乐器学会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将民族器乐作为选修课纳入到了该校的教学体系,开始了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普及化的器乐课程,学会通过向北京外国语大学输送教材、教师、教具、教案等方式进行了“合作教学”。这种尝试迎来了师生的大力支持和欢迎。首次开课全校就有700多人选修,出现了少有的‘开门红’,学生们既学会了器乐演奏,也得到了宝贵的学分。
无论从实际情况出发,还是现有的“国乐进校园”的项目情况,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大学。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初中以上和高中学生还要面临升学压力。所以金岩认为,“国乐进校园“的活动在小学、大学开展起来最有效果,学生也不惧升学的压力。
传统文化在校内教育严重缺失
仔细想来,如今中、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没有摆脱100年前学堂乐歌的模式:视谱(学点乐理),歌唱、音乐这三大件。而西方在这三百年的发展经历艺术与教育的一个巨大变革,带来了艺术教育的变革,也摧生了音乐教育新的变革。世界著名的三大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都产生于20世纪前二三十年间。作为中国奥尔夫体系最有发言权的人——李妲娜毕生都在推广奥尔夫教学法。因为这套教学理论将音乐与动作、语言教育结合提升了综合艺术教育意义,并引起中国教育者的重视,将乐器教育引入校内的课堂。
李妲娜认为:目前,小学高年级至初中音乐课堂面临的尴尬,作为我们自己传统文化部分的器乐教学的严重缺失;面对高校、高师音乐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失缺,建议每人应选修一样中国民族乐器。
可见,传统乐器教学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乐进校园”还有很大的空间,并且将会对我国现有的音乐课堂有着积极创新意义!
国乐进校园:少一些专业,多一些趣味
目前的传统器乐教育中,大多都是专业化的教学方法,这种专业化的教学门槛,给校园内的国乐普及造成了一些障碍。在现实的教学中,师资问题也暴露出了不少教学过于专业的问题。
由于器乐教师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一路接受的都是专业教育。如今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学生,再加上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对于校内学生转换率和项目周期形成障碍。
此外,由于社会对于民乐认知度较低,再加上疫情的大环境,当国乐进校园的梦想照进现实中,还有很多差强人意的距离。
更加严峻的是,疫情常态化也阻碍了国乐进校园的步伐。据了解,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民乐课程受疫情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而且北京乐器学会与北京地区几所学校合作的校内的器乐课程,也都因为疫情暂停和采取线上课堂。让金岩担心的是,并不是上课的形式,而是后面的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如果课程的体验感不好,学生就不会真正体会课程的魅力,前面工作做不好,后面的课程就无法进行。由于大多数同学对于民族器乐的了解甚少,如果不加以引导,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面对疫情的影响,天昱文化“国乐进校园”项目的经验值得推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由浅入深,进阶的设计。将课程分为国乐普及、传承文化两个层次,解决器乐学习专业性的问题。多媒体化的“课前课”学习,专门为零基础的孩子设计初级的乐理和入门知识。只需要在校老师,组织学生观看课程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国乐启蒙,当学生们掌握最初级的音乐常识后就进入到课程的第二环节——由学校音乐老师进行校本课程,模块化技能分解,让每个孩子学会1~2门乐器。这个部分由学校音乐老师来完成,这些老师由专业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最终将学生引入民乐学习的道路,成为校民乐团员储备人才,最后形成一套双师课程+速成师训+专利教具+管理平台的运营模式。
负责人宋华所说:“双减政策出台后,使国乐进校园更容易些。很多机构、学校主动找上门谈合作谈服务。”
“这些普及课在北京大兴好几所学校中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学知识、体验美、激发兴趣和天赋;趣味性和互动性效果良好,深受孩子们喜欢,课程同时有助语文、历史学习和美育中考。节省家长陪读时间、降低孩子兴趣培养成本、减轻双减带来的焦虑,省时省心省力。”
家长是国乐进校的第一关
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各种文化政策,都在鼓励弘扬民族文化。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受访人普遍反应,众多家长对国乐的认知度并不高,传统文化艺术并不像我们想象备受重视。
艳阳星空的负责人陈艳深刻地感受到家长和学生对民族音乐意识和认知的淡漠。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为此很苦恼。她说:“尽管家长与学生对培养艺术素养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对于民族音乐及文化的认识不足,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重视度欠缺,且课后练习不够规范,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半途而废,会影响乐团整体进度与声部配比。通过教学实践及经验总结,我们现逐渐以学习民族器乐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的服务系统,逐渐解决学生课后“练习难”的问题。但学生及家长对于民族音乐及文化的认识还需多措并举,多元化地感受民族音樂文化,激发学习民族音乐热情。
天昱文化的负责人宋华对这个问题,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之前到学校给学生做初级讲座,很多家长都反应如果不是这场讲座,根本不知道还有如此丰富的民乐,幸亏知道了这些知识,给孩子多了更多的选择。”
“双减”是器乐行业利好的契机
谈到国乐进校园,金岩对此有很多切身的感受。他说道:“我认为,国乐进校园,并非简单地搞一场演出,搞一个讲座。我认为要在学校为国乐‘安家落户’,让学校给学分,提供教室,我们提供教学所需,常态化可持续性开展民族音乐课程。据我了解明年政府的财政规划、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都公示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十四五规划中对社会文化项目,公益类项目,残疾人服务项目,涉及一老一小服务将会加大支持的力度。我认为这对我们乐器行业发展是一个利好,要运用好‘双减’政策下的契机。毕竟国家现在鼓励开展音、体、美,而学科类教育从政策上不支持了,我们行业的机会应该是来了。”
“双减会给乐器行业的利好带来契机”,金岩说:“从现实情况看,政府的文化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在行业中有很多专家人力资源,大型商业培训和乐器厂家。无论是公益组织,还是民营企业,还是行业专业人士,都在这条路上摸索。如果未来北京乐器学会和有关单位展开合作,在北京各个区县打造1+16+N的公益服务模式。首先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大学生“双创”的问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后就是带动我们乐器行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以艺术教育带动行业,这是其一个连贯性。”
由此来看,国乐艺术进校园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双减”后,国乐艺术值得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