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勇当开路先锋

2021-10-29景保宪陈焱清周秀芸

企业文明 2021年10期
关键词:建桥中铁大桥

景保宪 陈焱清 周秀芸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核心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传承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局”)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领军者,60多年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把红色基因淬炼成“跨越天堑、超越自我”企业精神,肩负起“建桥铺路、造福人类”神圣使命,不仅在国内外江河湖海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知名桥梁,更是铸造了一座座精神的丰碑,成为领跑祖国建设的开路先锋。

传承红色精神,勇当建桥先锋

注入红色基因。中铁大桥局因桥而生。1953年,朝鲜战局稳定以后,国家开始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成立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武汉大桥工程局,抽调人员组成建桥队伍。局处以上的干部,几乎全部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他们理想信念坚定,骨子里流淌着“红色血液”,有着无惧艰险、敢闯敢拼、无私奉献的精神,建桥红色基因也深深植根于此。

传承红色精神。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在波涛滚滚的长江上建桥困难巨大,建桥人白手起家,发扬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红色精神,善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拼搏,仅用两年零一个月建成万里长江第一桥,用血性和奉献,为中国桥梁打上了红色烙印。从此,大桥人从武汉出发,历经无数困难与挫折、拼搏与汗水,先后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东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许多世界著名桥梁,发展成为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经过岁月的锤炼,大桥人把“跨越天堑、超越自我”溶于血脉、世代传承,并逐步沉淀为“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创新创造、勇争一流”开路先锋精神。

建强“红色堡垒”,勇当时代先锋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锻造强大的队伍。中铁大桥局始终把党组织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锻造了一支建桥铁军。

锻造“红色队伍”。建局之初,中铁大桥局是一支半军事化的队伍,党组织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战斗力。1955年召开第一次党代会,要求加强党组织建设,号召全体党员“面向长江、面向大桥”“建成学会”。在大桥建设中将支部建在作业队、建在船上、建在施工一线,打造“红色队伍”;党支部“挑大梁”,党员“唱主角”,带头学习建桥技术,建桥队伍逐步成长为一支经历风浪、能打硬仗的“铁军” ;许多在战争中受过伤的老党员、老同志,日夜坚守建桥工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勇当时代先锋。

激活“红色细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实现工作重心转移,许多企业加快改革、激发活力。中铁大桥局在搏击市场、搞活企业的同时,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学先进当先锋”等活动,激活“红色细胞”,激发党员活力,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到党组织成员给党员带头、老党员给新党员带头、党员给职工带头。九江长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等著名桥梁先后建成,为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紅色堡垒”。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交通强国战略。中铁大桥局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持续推进“红色堡垒”工程,打造过硬队伍,全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活动,打造“示范党支部”“全面从严治党示范性工程”,倡导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亮职责、亮品牌,使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大显身手。截至目前,中铁大桥局累计260多人被评为全国、省部级劳模。2020年,中铁大桥局被授予“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挖掘红色资源,勇当文化先锋

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文化兴则企业兴,文化强则企业强。在中铁大桥局的发展历程中,历任中央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给大桥人极大的鼓舞,成为大桥局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资源。

报效祖国、建成学会。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次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亲自为大桥选址,明确要求“建成学会”,并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传世佳句。当时在长江上建桥,中国是一张白纸,大桥人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形成了艰苦奋斗、建成学会的文化,为大桥的建成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桩基”,武汉长江大桥也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南京长江大桥开建之时,正值全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苏联撤走专家并拒绝提供钢材。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大桥人顽强拼搏,屡破深潜“警戒线”,研制出桥梁 “争气钢”,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文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了大型桥梁建设的新纪元,南京长江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被载入史册。

改革创新、搏击市场。改革开放后,大桥局以更加开放的视野进入市场,建成京九控制性工程——九江长江大桥、我国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永和斜拉桥、强涌潮水域特大型桥梁——钱塘江二桥、第一座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等,形成了改革创新、搏击市场文化,推进大桥局迈入桥梁技术世界先进行列。

跨越海洋、勇创一流。进入新世纪,大桥局由内陆建桥向跨海建桥转变,由国内建桥向国外建桥转变,开创了桥梁建设“工厂化、机械化、预制拼装化”的新纪元。先后建成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港珠澳海湾大桥等,以大无畏的精神,形成了跨越海洋、勇创一流的“桥文化”,推进企业快速成长、迈进世界一流。

激发红色动力,勇当创新先锋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质,是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也是大桥局持续发展的红色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桥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弘扬首创精神。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期间,大桥人经过科学验证和改进,首次大胆使用新型施工方法——大型管柱钻孔法,成功解决了深水基础施工的技术难题。有“争气桥”之称的南京长江大桥,其施工难度之大、自然条件之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大桥人创造了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氦氧深潜水、72米深水基础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被誉为交通工程的“珠穆朗玛峰”和“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些著名大桥的建设,无一不体现着大桥人的创新创造。

坚持持续创新。长期以来,中铁大桥局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搭建创新平台,以党员带动全员,持续推动桥梁结构、材料、设备和技术等创新。在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基础上,创造斜拉拱桥和斜拉悬索组合桥等新桥型;在大跨、深水、重载、高速桥梁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研发3000吨“天一号”、3600吨 “海鸥号”运架梁起重船等大型装备,推动建桥设备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体现了大桥人永不满足、持续创新的精神。

培育创新人才。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内部研究生”培养,广泛开展技能大赛,创建劳模工作室,开展“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双导师带徒、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使中铁大桥局成为中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先后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全國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0名、省部级以上专家120余名、正高级职称人员218名、高级职称人员1900余名。雄厚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大桥局的创新根基。

筑牢红色根基,勇当创优先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中铁大桥局把创优作为“红色传承”,培育企业质量文化,坚持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助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注入质量基因。武汉长江大桥修建过程中,工人发现岩孔有松动,铆钉铆合不密实,将对钢梁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工期紧张,但为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对已经完成铆合的一万多个铆钉全部拆除停工,直到质量高出国家指标5%,工程才重新启动。如今,武汉长江大桥虽经历无数次洪水侵袭,遭遇近百次船舶撞击,但百万颗铆钉无一松动,大桥依旧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被人们称为“桥坚强”。万里长江第一桥在大桥人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质量印记,质量成为大桥人永远的传承。

坚守质量承诺。1999年8月,中铁大桥局在芜湖长江大桥立下石碑,向社会发出《世纪大桥质量宣言》,郑重承诺:“视大桥质量为生命,对大桥质量终身负责!”这是我国工程界第一份质量宣言,它引导大桥人秉承工匠精神,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经得起时间、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打造精品工程。进入新时代,大桥人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开展质量竞赛活动,把每一座桥梁建成内实外美的精品工程,以争创国家级、省部级优质工程为目标,抓好质量全过程控制。60多年来,中铁大桥局把业主对质量的满意作为不懈追求,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3000余座大桥,无一发生质量事故,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3项、国际乔治·理查德森大奖7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10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4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8项(其中金奖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30项、中国公路交通优质工程李春奖6项。2018年,中铁大桥局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成为行业质量标杆和优质品牌。

凝聚红色力量,勇当抗疫先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总部在武汉的中铁大桥局受到严重冲击。面对疫情,中铁大桥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闻令而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红色力量”,开展“红色总动员”行动,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切实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地开展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织密责任“防护网”。组织职工扎扎实实投入到防控一线,参战“两山”、驰援方舱,党员领导带头在前,不怕吃苦、不惧危险,用行动践行着对党和国家的诺言。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干部先上,最艰巨的任务党员干部承担。广大党员“精锐出战”、共克时艰,勇当“逆行者”,用责任织起一张密密的疫情“防护网”。全局上下捐款捐物,团结一心,筑起战“疫”的钢铁长城,充分展现了国企速度、国企担当和国企作为。

抗疫冲在“最前线”。中铁大桥局紧急组织党员参与防疫物资调运工作,共装运100多吨医疗物资发往抗疫一线;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火神山医院,在14小时内参与完成了病房加固、电缆铺设和电力调试工作;主动支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建设;组建三支突击队,仅用58小时完成3家医院的病房改造和扩建工作,实现新增床位1300个;党员突击队再上“火线”,用3天时间完成了汉口北交通总站方舱医院1082张床位的建设,弘扬了敢于担当、拼搏奉献的精神。2020年,中铁大桥局被授予“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复工复产“铁肩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恢复经济成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中铁大桥局锁定任务,有序推进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各单位、项目部灵活采用包机、包车等“点对点”方式,打通复工返岗“最后一公里”。在全集团200余个工程项目开展“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专项劳动竞赛活动,分任务、定举措、强督查,党委主导、纪委督导、部门分头行动,上下一盘棋,以“建桥铁军”的担当,擦亮“精神利刃”,掀起大干高潮,向完成全年目标冲刺,夺取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双胜利”。

滚滚江河东逝水,悠悠长桥暗飞声。红色基因是凝聚在大桥人血液中奔腾不息的生命力,是取得一项项工程建设胜利、推进桥梁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迈进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中铁大桥局将高擎开路先锋大旗,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化思想自觉为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践行“三个转变”, 鼓足“打造世界一流建桥国家队”的豪情和拼劲,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勇当新时代开路先锋。

(作者景保宪系中铁大桥局党校常务副校长、陈焱清系中铁大桥局党校副调研员、周秀芸系中铁大桥局党校管理研究室主任)

编者心语

中铁大桥局从建设新中国第一座跨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60多年的创业历程使艰苦奋斗精神在中铁大桥局得到了充分诠释和表达。艰苦奋斗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和理想而在行为中表现出的勇于克服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中铁大桥局60多年的艰苦创业史,充分彰显了大桥人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挑战的行为方式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

红色是国企的本色。红色血脉是国企人精神力量的源泉。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中铁大桥局传承红色精神,建强“红色堡垒”,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激发出红色动力,凝聚起气势磅礴的红色力量,诠释了“央企姓党、国企为国”的誓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央企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并赋予艰苦奋斗精神新的内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建桥中铁大桥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虫儿飞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西夏《黑水河建桥敕碑》文体性质初探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