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科素养,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结构

2021-10-29黄芳

天津教育·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结构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黄芳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素养的提升,即教学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充分利用课堂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巧抓导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细致的工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043-02

Focus on Subject Literacy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Guanlin Middle School, Y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HUANG Fang

【Abstract】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students' subject knowledge,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improvement of its overall literacy, that is, teaching points to the cul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ubject literacy. In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eachers can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classroom posi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dependent learning from clever grasping;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arry out specific and meticulous work.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a specific discussion from this perspective.

【Keywords】Subject literacy; Se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structure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步推进,高考形势的不断变化,高中历史教学也呈现出崭新的状态。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指向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学科素养这个名词应运而生。不管是哪一学科的教学,学科素养均是其开展教学的立足之本,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科素养,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養成的基本知识、深刻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反映在教学中,是学生要具备朴素的唯物史观、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基本的人文素养等素质。要想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势必要加强对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把握,因此,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学法,构建师生的有效双边活动,循序渐进地激励学生,使其爱上历史学科,爱上历史课堂。

一、深刻认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中历史学科涵盖内容广泛,包罗万象,社会、人文、艺术等均能在其中找到踪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仅将历史学科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不仅注重知识的习得,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历史,纠正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念,树立高度的认知层次,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能够以朴素的唯物史观来分析时事政治,具备新时代所要求的公民基本素养,承担起在这个社会大潮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二)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新时期的育人目标是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不管是高中阶段的哪一学科,均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出发,以学科的积极影响规范和教化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历史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家国情怀这方面的内容,恰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绝好教材。引导学生对人类的起源、发展的过程形成全面的认识,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在他们身上凸显了非常鲜明的可贵素养,对高中学生的思想会形成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以史为鉴知荣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二、深入探索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导入,创设生动活泼的上课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仅仅依赖教材和教参贯穿全文,整堂课激不起思维的火花,也涌动不了热烈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首先,可以从课堂伊始的导入环节上下功夫。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课堂,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上,还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先进,富有吸引力。而课堂的导入环节,无疑是上课的首要环节,首当其冲担负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如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提问题的形式等,引导学生自发地进入学习状态,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创设出鲜明生动的教学背景,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身心沉浸在课堂中,为成功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下列问题:同学们,你出行时,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它们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一个悬念的抛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发扬自主,引导学生发挥求知主动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注重讲授,学生安于倾听,思维常常被教师带着走,丝毫提不起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课堂自然触动不了学生的心弦。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只有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自主性,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合作学习模式中,自主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和联系,深刻体会高中历史学科的内涵。例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学生罗列出了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联的几个战役,虽然这其中的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都比较琐碎,但是教师依据中日甲午战争这条主线串联起来后,便在学生头脑中有效构建了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之后,再让学生自我填充丰富的历史史实,从而促进他们对本知识点的把握。然后,教师通过设置系统性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讨爆发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诸如此类话题,鼓励学生自主研讨,合作探究。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沟通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挥出每一个学习者以及每个学习小组的优势和特长,让学生在探究历史课题的过程中培育了家国情怀,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并且树立为国争光、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三)整合内容,凸显课程资源的有效性

传统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就像提线木偶一般,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果不佳。若要改变教学结构,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具备一种大课程观,即有一种统领教材、融合教材,巧妙地整合各册知识点,甚至巧妙整合各科教学的本领,并且能够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的形式,提升教学的效率,发挥出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极大优势。例如,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由于各地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也各异,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编排过程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的出示顺序,增加或者删减部分授课内容,建立一套自己的授课体系,使授课内容贴合学生的发展实际,这样也更能唤醒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也在逐步提升,逐步养成端正的历史学习态度。

三、结语

新的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发现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并有效开展整改措施,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从课堂的初始导入,到学习模式的重新构建,以及到巧妙整合教材,以便于更深刻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興趣,提升历史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辉辉.历史教学中的想象与虚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06).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教学结构学科素养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巧用情感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结构
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