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语音课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2021-10-29陈萍郝隽
陈萍 郝隽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资源的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建立语音训练微信群等方式,结合教学实践来分析研究留学生对于中文歌曲、影视以及语伴微信群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使用的具体需求,探索如何利用、设计语音教学资源,才能使枯燥的语音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且具有操作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建议
赵元任(1927)曾说过“作曲家们在给歌词配曲时,遵从的是词的轻重音须跟音乐的轻重音相合的原则”,音乐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性、可用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做了较好的尝试,如设计了用唱歌方法提高学生的韵腹发音能力的实验(蒋以亮1999);将电影教学辅以视听法、交际教学法、全感官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新选择与新思路(张明芹2011);通过微信聊天的语音输入方式减轻学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开口度,能更好地保存学生的发音文本,提升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袁伟、刘娜娜2010)。
我们通过近三年的对外汉语语音课的教学实践,认为歌曲、电影、微信群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在语音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三类教学资源的学生需求进行调查,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在语音课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一.对三类语音教学资源的问卷考察与结果统计
笔者首先对我校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留学生做了一个访谈,话题是“你最喜欢的练习语音的方法是什么”,排在前三名的是:听中国歌曲、看中国电影以及微信聊天。因此,我们选择了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这三类语音教学资源,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调查对象来自我院2016级、2017级、2018级汉教班的留学生,共有76名,分别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家。其中女生占比69%,男生占比31%。他们都学习了朗读与正音这门课程,都加入了语伴微信群。
调查问卷共有14题,分为三类:对歌曲类语音资源的调查,共5题;对中国影视语音资源的调查,共5题;对语音课微信群的调查,共4题。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笔者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为了体现描述的一致性,对百分比的规定如下:0—20%为不喜欢、21%-50%为比较喜欢、51%-80%为喜欢、81%-100%为非常喜欢。
1.对歌曲类语音资源的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歌曲类语音资源的类型,设计了三个问题:你喜欢的歌曲类型是什么?是否需要知道歌曲主要意思?你认为学唱歌曲前要做什么准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调查者最喜欢的歌曲类型为“电影主题曲”(67%)和“流行歌”(57%),不太喜欢的歌曲类型为民歌(24%)、儿歌(19%)。学唱歌曲前,他们非常希望能把歌词翻译成他们的母语(67%),或者翻译成英语(24%),也希望知道里面的生词的意思(52%),很少的学生喜欢读几遍歌词(29%),或者反复朗读其中的句子(5%)。
在歌曲类语音资源的学习方式方面,我们希望了解学生喜欢怎么学习汉语歌,以及学完歌后的练习方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习歌曲时,留学生(48%)喜欢先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训练语音的听辨能力,然后在教师帮助下,学习歌曲难点词语的发音,朗读比较长且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留学生(62%)喜欢跟着音乐一起学唱整首歌曲,仅有少数留学生(29%)希望唱给老师听,或者唱给中国语伴听(14%),让其帮助纠正发音。
2.對中国影视类语音资源的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86%)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是“爱情片”,其次是“动画片”(48%),这和我们调查的学生比较年轻有关,他们的年龄多为19-21岁。占62%的留学生希望在看电影前,老师能简要介绍一下电影的主要内容。67%的留学生希望老师能播放完整的电影,仅有33%的学生希望看电影片段。
在中国影视类语音资源的学习方式方面,我们发现留学生(57%)希望老师能先解释一下重要词语的语音、意义,为下一步的观看扫清障碍。看完电影后,有52%的学生更喜欢跟读电影中的部分句子,有38%的学生表示喜欢配音的练习,这些练习有助于语音的标准、地道。仅有14%的学生喜欢复述电影故事,5%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
3.对微信群语音资源的调查
在调查中,大部分留学生(71%)表示很喜欢和中国语伴用汉语聊天,这样能保证汉语表达的流畅性、交际性。他们(52%)也希望能跟中国语伴读一些比较难的词语和句子,仅有33%的学生希望语伴能纠正他们的发音。
我们考察了微信聊天群中的话题设置,留学生喜欢的话题从高到低排列是:旅游(71%)>中国文化(52%)、食物(52%)>学校生活(38%)>电影(33%)、本国文化(33%)>爱情(24%)、中国的社会生活(24%)>购物(19%)>家庭(14%)>本国社会生活(5%)>新闻(0)。
我们也重点考察了留学生对微信群纠正语音的需求,调查中发现有的留学生希望语伴不纠正自己的错误(48%),有的则认为应该纠正每一个错误的发音(43%),他们都喜欢在微信中读语音材料并请语伴纠音(64%)。我们可以大胆假设,留学生希望教师通过句子、短文朗读时纠正自己错误的发音,但在使用汉语进行口语交流时,他们关注点在意义的传递、交际的流畅性上,此时微信群的语伴可以适当放宽语音的发音标准。
二.对语伴微信群的考察研究
在2017、2018年、2019年上学期,我们在语音课的课下建了语伴微信群,名字叫“语音互助小组”,每个群里有语音课教师、2-3名中国本科生和一位留学生。通过老师定期发布的语音任务,中外学生以多对一的模式进行辅导和互动。在一个学期的语音课结束后,笔者对群里中国学生进行了访谈,内容包括:在协助留学生完成语音任务时,遇到的留学生的发音问题有哪些?采取了哪些办法?是否有效等。
1.在聊天群中留学生常见的语音问题有:
(1)前后鼻音的偏误。例如:分不清an和ang、in和ing等。
(2)声母读音混淆。例如:j发成zhi;q发成x等。
(3)声调不准确。例如:上声发为阳平;去声与泰语的声调第三声混淆等。
(4)多音字的辨别困难。例如:“还”、“为”等多音字的辨别。
2.中国语伴采用的教学方法
(1)汉外对比法。(例略)让泰国留学生直观地区分二者的不同,便于理解和准确发音。
(2)代音法。例如:在遇到q发成x的问题时,中国语伴先录小视频进行示范,具体方法是先发“i”的音,然后再发“x”音,最后发“q”的音。要求学生观看发音视频并反复练习。
(3)由词到句法。例如:中国语伴会专门演示某个词的发音,这个词往往是学生容易发错的,比如是“阳平+上声”的搭配。中国语伴先演示这个词的发音,再读出完整的句子,让留学生进行重复模仿。
(4)积累法。这属于学习策略,中国语伴会告诉留学生:遇到自己经常读错的音,发错的调,或是觉得辨别困难的多音字,就用本子记录积累下来。在练习时通过自我监控机制来提高自己语音的正确性。
除此之外,中国语伴还会运用“强化朗读”、“五度标音法”、“实物练习”、“见面聊天”等方法来解决留学生的疑难问题。
3.语音互助微信群的效果
中国语伴表示,留学生们也不是每个人都很喜欢语音互助小组,有的留学生会把语音互助当成是一个任务或作业去完成,参与热情不是很高,遇到问题不会主动来找语伴帮忙解决。但是,也有部分留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自己的中国语伴,还会相约见面练习汉语。在学期结束前,语音教师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81%)很喜欢“语音互助小组”的微信群,认为对自己学习语音帮助很大,甚至希望下学期还能通过这个小组来练习语音。
三.对外汉语语音课三类教学资源的教学建议
著名教育学家奥尔夫指出将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产生心理学动力,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及留学生问卷调查的结论,我们对三类教学资源在语音课中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1.对歌曲、影视资源的选择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老师会选择民歌来教学,但民歌的曲式大多比较复杂,歌词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点,在年轻人中传唱度并不高。也有的老师觉得儿歌简单易学,朗朗上口,但是我们的留学生普遍是大学生,有成熟的思想,会觉得唱儿歌过于幼稚。我们每学期会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歌曲,自己演唱、录音,我们发现全部学生选择的都是当下的流行歌曲。
因此,我们建议可实现歌曲、影视资源的集成式设计,可精心挑选几部电影,通过观看电影来提高语音听辨、语音模仿的能力,也可通过其主题曲的学习、演唱,来提高语音的准确性、流畅性。此外,歌曲也可以选择比较经典的电视主题曲、流行歌曲;电影则多选择一些爱情片、动画片,也可以适当选择动作片和喜剧片。
2.对歌曲、影视资源的加工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有意义的学习是所有操练的基础,我们要把歌词、电影主要内容翻译成学生的母语,同时,对其中的重点生词标注拼音、解释词义。不过这种翻译不可喧宾夺主,教师在翻译时只翻译出歌曲的主要内容以及常用、难理解、难发音的词汇,这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也能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语音(李艳娟2009)。此外,电影的时长比较长,还需要根据情节切分为半个小时左右的片段,供老师在几次课程中播放。
例如我们每一届的留学生都非常喜欢《真心英雄》,学唱前我们选出“英雄”、“影踪”、“热情相拥”等标注拼音,是为了操练后鼻音;再选出“把握”、“感动”等来操练第三声;学习“与众不同”、“全力以赴”等常见成语。
3.课中对资源的运用
将歌曲、影视资源运用到语音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生动、优美、有画面感的语料输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输出的积极性。那么资源运用的程序设计就尤为重要,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我们会充分吸收大部分留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需求来设计。歌曲的教学顺序为“先听→学习难点词语→学习校长的句子→跟着音乐合唱歌曲”。电影则为“观看片段→学习难点词语→跟读部分经典的对白→配音练习”。对歌曲、影视片段的理解,是一种整体的把握,不用象精读、泛读课文那样细致地学习,我们会先让学生先听、观看教学资源,然后扫清部分词语句子的障碍,跟着音乐合唱歌曲、跟读对白、配音练习,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汉语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实现了语言学习与艺术审美的完美融合。
4.对建立语音课语伴微信群的建议
语伴互助,对二语学习者来讲是非常好的课外学习方式,增加了语言操练的时间,培养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年龄相仿也使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增强了二语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语伴微信群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双方交流的频率大大提高,还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我们的语音课为学生一对一建立了语伴微信群,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建议:
(1)中国语伴不要过多讲解语音知识,而是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导留学生主动操练语音,例如:跟中国语伴一起读词语句子,推荐一些短小的现代诗让学生听、模仿;给留学生看一些短视频,然后引导他们去复述主要内容。中国语伴还要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性格特征,语音操练活动应该要多样化,既要提高外向型学生的积极性,又要避免挫伤内向型学生的积极性。
(2)中国语伴和留学生聊天时要选择其感兴趣的话题,如:旅游、中国文化、食物、学校生活、电影等。留学生在口语表达时,中国语伴鼓励学生流畅地表达,尽量少纠正其发音的错误。
(3)语音课的纠音主要是靠经验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典型的发音错误,语伴要做的,只是通过反复听学生的微信录音,总结学生的语音偏误,然后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语音强化练习资料,通过示范、领读,让学生听自己的录音等多种形式帮助留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发音。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材观已经发展为资源观,一切支持汉语教学活动的材料都属于教学资源。顾明远(1998)指出教学资源里的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小组、课外活动小组、旅行小组、课外辅导员、家长、社会成员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媒体、实物、实物模型、挂图,现代媒体有投影、幻灯、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视盘等。我们认为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的名称比国际汉语教材内涵、外延都要更为广泛,更加适合互联网+的教育环境,也更适合学生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有必要把“教材观”转换为“教学资源观”,并培养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从而提升汉语国际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通过近三年的语音课教学实践,认为歌曲、影视及微信语伴群这三类教学资源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语音发音能力,能有效增加语言的输入、输出的机会,能一定程度上增强语音课的趣味性。我们认为国际汉语教学资源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更多的主体对象,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创新的形式,这意味着更加重视国际汉语教学学科本质特征的探索,也意味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元的文化,以及与更多的相关学科产生新的链接!
参考文献
[1]蒋以亮.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9(03).
[2]李艳娟.试析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3]邹小青.基于微信的對外汉语互动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5(25).
[4]周芳.对外汉语语音研究与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