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角下的网络合音词探析

2021-10-29肖莉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机制影响

肖莉莉

内容摘要: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最强势的传播方式,几乎成为人们交际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出现了许多的合音词,成为新一轮的流行语形式。本文试从认知视角来谈谈网络合音词。

关键词:认知视角 网络合音词 机制 影响

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交际时,经常故意使用一些偏离语言规范,但是能达到特定交际效果的变异词汇,这些词汇涵盖语音、词形、语义等多种变异手段。词汇是语言变化的风向标,相对于语音和语法来说,对社会新生事物的反映最为敏感。网络合音词就是一种语音变异形式下的新型网络词语,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和范围比较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的合音词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索。

一.合音词概说

1.概念

合音现象古已有之,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网络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造词方式。合音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在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中就已经常出现,如《经传释词》中记载:“诸,之乎也;急言之曰诸”。此外,还有常见的如“焉”、“盍”、“叵”等。有关它的记载,沈括在《梦溪笔谈》当中就明确提出“合二声为一字”现象的存在。合音词最早的概念为“二字合为一音一字”:在语音形式上,是一个音节;书写形式上,是一个汉字,但实际上,是两个意义的结合体。

合音词不仅见于古代汉语,也大量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如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合音词:甭、俩、啦等。这些合音词大多是虚词。在方言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合音词,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每个地方的合音词都不一样,因此人们的接受程度和范围有限。近年来,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视野当中,逐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2.网络合音词

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最强势的传播方式,几乎成为人们交际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生活状态,全方位影响人们的生活,随之产生了适用于网络的语言。因此,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也出现了许多的合音词,成为新一轮的流行语形式。

网络合音词的流行最早起源于2014年的电视剧《爱情公寓4》里的一段夸张的台词表演:“欧皓辰!你造吗,为直都,宣你!我的脑旱我的心,我全身上下每一个器官都在说着,我宣你!”此句一出,立刻引起了广大年轻网友的共鸣,从此这种特殊合音造词形式在网络交际中推广开来,产生了许多类似的网络合音词。如:

宣:喜欢/造:知道/表:不要/票:朋友/间:今天/兽:时候/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为:我一/古琼气:鼓起勇气/

这类网络合音词就是一种语音变异形式下的新型网络词语,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和范围比较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它在合音形式上类似于传统的合音词,都利用了零声母音节和反切法进行合音,但是还是无论是从语音角度还是构词的角度,与传统合音词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二.网络合音词产生的认知机制

网络语言已成为特定群体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变体,不仅体现了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更体现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它的生成存在人类认知的动因。这种语言变体反映了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产生过程与人类认知心理不无关系,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认知机制。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和像似理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的角度思考网络合音词意义的构建过程,也可以找到这种网络合音词形成的认知机制。

1.隐喻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利用语言,通过隐喻来组件思维。这种映射的基础是人的经验和知识,并不是任意的。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语言新义产生的根源。隐喻具有普遍性,最重要的隐喻是那些长期规约后潜移默化进入语言的无意识隐喻。语言当中如果没有隐喻,那么也就无法表达复杂抽象的事物。

由此可见,隐喻就是用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建立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联系。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网络合音词的产生机制可以从隐喻的角度进行阐释。

网络合音词之所以大量存在,是因为这种合音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谐音”现象,“谐音”作为一种语音相似的手段,也反映了语言这种跨域映射。这种“谐音”大多来自于网友造词时对“台湾腔”的夸张模仿,这种“台湾腔”的语音现象已经渗透到了大陆网友的生活中,无论是各种综艺节目还是网络语言中,我们总会发现这种“台湾腔”的影子,这种娇甜可爱、嗲声嗲气的发音很容易给人形成一种可爱、乖巧、卖萌的印象,因此很多人乐于模仿。因此,我们发现这些网络合音词的合音最终反映的是这种“国语”式的发音。如:有兽、票圈、你造吗、就酿紫。这些网络合音词的大量存在,其实是“时候、朋友、知道、那样子”作为始源域,通过一种谐音方式建立的隐喻机制,最终投射到目标域“兽、票、造、酿紫”中来,实际上也表达了这种语言形式背后的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即对“台湾腔”的刻意模仿或调侃可以体现自身幽默或可爱的心态。

2.象似性原理

象似性也是认知语言学当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语言的象似性指的不是“语言形式像镜子一样直接反应客观事物”,而是强调语言形式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方式。美国哲学家皮尔斯19曾经提出了象似符的观点,对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学者将他提出的映象符和拟象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类和研究。目前,象似性原则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声音象似、标记象似等等。

网络合音词之所以流行并被网友接受,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种语音变异是人们认知中声音象似作用的结果。语音象似中最主要体现在词汇的语音层面上。

语音的象似性是指语音形式和所指之间具有相似性。网络合音词的造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存在零声母音節,一种是通过反切法造词。

(1)零声母音节合音

现代汉语音节结构与其他语言相比有其特殊性,可以没有辅音,但是一定要有元音。因此零声母音节指的就是那些只有韵母而没有声母的音节。由于大量零声母音节的存在,使合音变得更加容易。如:

酱(jiàng)—这(zhè)+样(yàng)/酿(niàng)—那(nà)+样(yàng)/表(biǎo)—不(bù)+要(yào)

(2)反切法合音

反切是古代主要注音方法之一,经常取前一个字的声母与后一个字的韵母拼合之后形成一个新的音节。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在汉末就已出现,如《广韵》《说文解字》等都采用反切方式为汉字注音。如今依然影响着我们,很多网络合音词也运用反切法来创造新词。如:

宣(xuān)—喜(xǐ)+欢(huān)/兽(shòu)—时(shí)+候(hòu)/还有将二者联合使用的合音词。如:古琼气(gǔ qióng qì)—鼓(gǔ)起(qǐ)勇(yǒng)气(qì)

其中的“琼”是“起勇”的合音,由于“勇”是个零声母音节,因此整个音节变成了“琼”的韵母,同时“琼”也是“起勇”的反切形式。

网络合音詞的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于,合音其实是一种口语当中的语流音变现象,之所以用新的字形来代替原因在于这些汉字只起到了记音的作用,至于选择哪些汉字记音是完全任意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省力会进行快速发音,常常会把词语中位于后面的音节弱读或轻读。因此很容易发生脱落或音变。最终形成“二字合为一音”。因此合音后的词与原词在发音上极其类似。

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网络合音词与原词还存在着数量象似。

Horn提出了“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的理想模型,在实际交际中如果要表达完整信息,往往需要更多的语符。如果减少了语符量,就必然要较多地依靠语境量。因此为了用较少的语符传递更多的含义,则运用了标记象似来加以解释。象似性最有利于实现语言的经济性。

与原词相比,网络合音词大多是由双音节或多音节形式合成了单音节或双音节形式,所使用的语符数量较少,实际上使用简单的形式传递更加复杂的语义。因此网络合音词与原词相比,存在着一种数量象似关系。不论是“造”,还是“宣”,或者是“酱紫”,与原词相比,它们的形式更加简短,但是合音让它们成为一种有标记的语符,所蕴含的语义与原词相当,因此更加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无论是声音象似还是数量象似,最终反映了人们造词的语言认知机制。网络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认知语言学注重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人类参与的作用,因此网络合音词受到象似性原则的影响,本身也体现了语言行为自身的特点。

三.网络合音词的流行原因与影响

网络合音词流行的原因很多。首先,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网络社交环境,合音现象减省了语言的外在形式,但是保留了原有的含义,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其次,港台腔的流行是网络合音词形成的主要动因,“港台腔”通过歌曲、影视剧等形式在年轻人中间广泛传播,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调侃形式,体现了他们追求潮流的心理;再次,方言中也存在大量合音词,这些方言合音词在网络环境下更容易扩大,形成新的网络合音词。

与原词相比,网络合音词显得更加幽默、轻松、亲切,在交流过程中,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创造一个轻松的交际氛围,便于获得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朝韩学院)

猜你喜欢

机制影响
基于目前班级阅读下幼儿多元表达内在机制的创建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基于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皮革机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