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李白水景诗教学研究
2021-10-29马柳红陈春燕
马柳红 陈春燕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李白水景诗营造美丽诗境,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并明晓蕴涵。要能明诗景、品意象,明诗情、析情韵,明诗境、赏气度。探索诗歌魅力,体会古诗意蕴之美。
关键词:李白诗歌 水景诗 教学策略
山水诗是李白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李白山水诗,清新自然。其中,水景诗也是一大特色,主要是借水抒情,点滴之间诉尽心中情。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标推荐李白水景诗作共5首,为《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和《望天门山》,都绘就了清新脱俗、天然去雕饰的水景,读之便能感知细腻的诗情和空灵放旷的诗境。教学中,可根据诗景、诗情、诗境这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水景诗,可为“三明”策略:明诗景、明诗情和明诗境,抓住景致品味意象,通过分析品读情韵,创设情境欣赏诗境。通过水景诗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古诗意蕴之美,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一.明诗景,品意象
水是李白情思的载体,灵动而清澈,李白状水诗,突出特点是将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水世界。水在李白诗中变化多姿,形象各异,有时甚至将水幻想成月色,转化为醇香。所以,在教学中要能抓出这些水景所形成的意象,来感知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
水之多姿。李白一生漂泊无定,诗人钟情山水,尤于水意象常常别出心裁。李白写水,精致清新,令人回味,沈德潜说李白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以四首写景七绝后部为谜面,可作四则谜语,分绘水之状态。水有长度。一则为“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猜一大写字母),谜底是:P,万水奔流,一帆直航。水有宽度。二则为“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猜一大写字母),谜底是:H,两山渐开,一帆远逝。水有深度。三则为“桃花潭水深千尺”(猜一成语),谜底是:无与伦比。水有高度。四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猜四少数民族),谜底是:高山、水、景颇、壮。感知意象,想象水景,万千变化。所以,霍懋征老师教《望庐山瀑布》,引导想象庐山美丽画面,抓住“挂”“落”“飞”几个动词,变换诵读方法,体会瀑布的飞跃感、流动感。
月光如水。月亮,被诗人赋予了复杂的情愫,李白的月亮总是清亮如水,照澈心扉。水一样沉静。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儿时的明月,往往勾起对家乡的思念,却又无法言明,只能静静如流水消逝瞬间。水一样灵动。又如《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月光皎洁,水波浩渺。离别时,月光就像水一样宁静,现在,月光又像流水一样灵动,随我而行,“月亮走我也走”,流水行舟具有了一种朦胧清幽的美。
酒水浮香。酒与水不可分,古代的怀才不遇者总力求以大海、高山为对象吟咏,倾诉渴望或宣泄不满,有时,借着美酒表达层层叠叠的万古愁绪和千秋怨情。李白将愁情转化为酒,畅饮后水样平静却又胸潮澎湃,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间,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李白能直抒胸臆,高屋建瓴地指引我们去饮酒,在《将进酒》中诗人直呈饮酒两大主张:一是人应该饮酒以忘记世上和死亡的忧愁,二是与我同醉,不要吝惜金钱。狂放的激情充溢于金樽与钟鼓之间,高超的沉醉弥漫在饮酒和行乐之中。
二.明诗情,析情韵
小学语文李白水景诗所寄托的情致,分为友情、乡情和山川情三种,这三种情感贯穿着李白水景诗。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年代久远的古诗有着极大的距离感和陌生感,难以理解诗中情。如何教授學生深刻体味诗中情尤为关键。
李白诗情致深厚,蕴味绵长,“绣口一吐,就大半个盛唐”。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不断强化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如戴建荣老师教《静夜思》,从“静夜思”三个字开始,教学生朗读,通过语调变化和停顿等朗读技巧体味诗人心情的变化。再如孙双金老师上《赠汪伦》,以诵读为串,串起了一堂生动的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有效吸收语言,将诗中词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深刻体味诗中友情。又如林莘老师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之情,最后通过自己的体味朗读出诗人那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还可通过“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将李白故事引入不同的古诗,带入其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水景诗中的友情、乡情和山川情需要细品深析。
朋友之思。李白一生游历祖国大江南北,广为结交了不少好友,曾为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写诗,倾诉热切衷肠。忘年之交孟浩然。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唯见长江天际流”,目送友人渐行渐远的帆影,直至消逝,只余滚滚长江流淌于水天交接之处;江水无言,但其与孟浩然的深情皆寄于水中。忘年之情,敬慕之意,“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文友杜甫。李杜友谊,两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一笔,情谊真挚而笃厚,可比马克思与恩格斯之谊。言辞无华,率性真纯,有《沙丘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情深意长,凄切感人。诗人在送别杜甫后,伴在诗人身边仅有古树和萧瑟的秋风,尽显凄凉和追思,只能寄情于流水,紧追友人南下。挚友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之情深似海,难以分别。甚至普通大众,也是真情流露,李白与一群风采华茂、年轻气盛的少年朋友离别,有《金陵酒肆离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离别之情悠扬跌宕,韵味无尽。
故乡之思。李白少年就辞亲远游,虽身在远方,却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家乡时永远的记忆。思乡有水样沉静。一首《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尽无数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园的依依思念之情,却只能在更深叶阑时沉思,思绪如溪流,淙淙。思乡如水流随行。李白出蜀来到荆门,写下《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的山山水水,是远行者的力量源泉和不竭情感寄托。思乡感似水流年。李白出蜀十年,在洛阳闻《折杨柳》曲,写下“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诗句,杨柳依依,饱含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山川之思。李白钟爱祖国山水,水景诗中无不体现着李白对其的热爱。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庐山瀑布那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令人神往,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彰显着诗人对祖国山水之情。李白一生,几乎与长江有缘,沿着长江的源流,完成了他壮丽的游学,其生长地四川江油,其卒葬处在安徽当涂,无论是其成婚安陆,寓家南陵,还是隐于庐山,流放夜郎,都是在长江流域度过。李白追溯长江的足迹,感受着长江文化的魅力与美丽。上游巴蜀文化洗礼,瑰丽。中游荆楚文化熏陶,浪漫。《江上吟》慨叹:“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风浩荡,江水浩荡。下游吴越文化浸润,清秀。李白往返金陵、宣城一带,追寻谢朓遗踪,经常写到有关谢朓的诗句,如“解到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诚然,“诗传谢朓清”,李白吸收了谢朓诗歌的清新秀逸养分,形成了自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三.明诗境,赏气度
王国维:“太白纯以气象胜”。太白之诗,胜在气象。水景诗构象,需利用直观手段或者语言来描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和体验,营造一个富有音乐美、绘画美、舞蹈美的意境,感受水景诗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一是音律之美。情境构建,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进行构建。音乐能以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将听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渲染听者之情。如《静夜思》,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音律和谐,可播放《小夜曲》类音乐来进行营造氛围。戴建荣老师教《静夜思》,即是通过平仄音律来朗诵和歌唱古诗,配乐以舒缓的乐曲,以音乐创设了一幅思乡愁寂的景象,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行路难》为悲愤之情,可以《金缕曲》配乐,具大白以配合演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依依难舍。
二是绘画之美。李白水景诗色彩清新、线条柔美、构图巧妙、意境深远。色彩清新,如“故碧水东流至此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又如“玉阶生白露”、“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线条柔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构图巧妙,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意境深远,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善于利用意象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人身临其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師可以先分析,和学生一起欣赏李白诗作的绘画美,然后让学生以诗作画。
三是舞蹈之美。在教学中,可以对古诗进行相应的改编,可以改编成戏剧、小剧场等,让学生进行演绎,重点是以舞蹈来造型。扮演时,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文字活起来。如《赠汪伦》,“踏歌”之舞,演示两人的情深意厚;如《早发白帝城》,仿“舟行”舞蹈以体验“轻快”之情。
参考文献
[1]赵昌平.李白诗路管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夏家发,彭近兰.指向审美与创造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以《静夜思》为例[J].教学月刊,2020-09-16.
[4]司徒伽.真水无香: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与情思[J].前进论坛,2009(01).
[5]毕铮.三杯拔剑舞龙泉:从酒、剑、水意象看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J].写作,2016(08).
[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度国家级大创项目“部编本小学语文古诗题材研究”(编号:202010604012,指导老师:王波平)。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