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
2021-10-29龚瑛
龚瑛
摘要:江南丝竹是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其“轻、小、细、雅”的音乐风格和“即兴”性的演奏手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苏州地区是江南丝竹发源、形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本文以苏州地区的江南丝竹音乐为研究对象,就其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江南丝竹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江南丝竹音乐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苏州地区 江南丝竹音乐 音乐传承 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055-03
江南丝竹音乐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器乐合奏形式,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轻、小、细、雅”的音乐风格和“即兴”性的演奏手法,老艺人的艺诀“二胡一条线,笛子打打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匾,双清当板压、扬琴一篷烟”,更是对江南丝竹音乐的的形象描述,它还被纳入到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在目前苏州地区江南丝竹音乐的发展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导致它的生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当地部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创新实践,来促进这门艺术的持续发展。
一、江南丝竹概述
20世纪的50年代,出现了“江南丝竹”的名称,它是我国民间的“丝竹乐”分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发源地带的核心在环太湖的周边市县,如太湖以北区域的苏州、太仓、昆山;以南区域的浙江北部嘉兴、杭州、湖州,早在19世纪初期,此区域内的江南丝竹演奏交流活动就十分活跃,一直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江南丝竹发展的鼎盛階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80年代期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对民间丝竹艺人的组织和安置工作,还在浙、江、沪等地进行各类的民族传统音乐团队组建,为民间的音乐艺人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江南丝竹在此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新时期环境下,传统文化受到国民广泛关注,这也使江南丝竹的音乐得到了更加正规的发展,并在2006年被国务院纳入到首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中。
二、苏州地区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江南丝竹这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来说,它主要是来自民间和流传于民间,它是我国江浙地区艺术的精粹,反映着该地区人民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追求,它是群众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但处在全球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在逐渐消失,因此做好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显得十分迫切。而想要实现江南丝竹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就需要做好对乐种品质的提升,激发其生命力,实现与时俱进和持续性发展。但从江南丝竹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如传承和创新活动存在很大随意性;参与丝竹乐的演奏群体以老年人为主;大部分人们出于自娱自乐心态,并没有存在对其深入研究与开发的意向;往往是群众自发开展的,系统性和有组织开展的活动比较少等,此种发展趋势对江南丝竹的传承和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想要实现其有效传承与创新,需要从各个方面出发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焕发生命力以及活力。
三、苏州地区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
(一)江南丝竹融入校园文化
为了实现对江南丝竹的有效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到其艺术的内涵,而这就需要将江南丝竹融入校园文化中,让江南丝竹走进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从而焕发其长久的生命力。首先,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就要对丝竹音乐存在正确的认识,把江南丝竹有效融入到幼儿和各个年级的音乐教程内,从小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兴趣。教学中的乐器也要尽可能选用一些如二胡、古筝、扬琴等民族器乐,曲目可以选择《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等小型江南丝竹作品,营造江南丝竹的音乐文化氛围。目前苏州市区已有多所中小学,如苏州市实验小学、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小学、苏州市立达中学等学校,都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校民乐团。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对教程的合理设置,将江南丝竹纳入到课本内,把江南丝竹和校内音乐课程实现有效结合,融入到各个年级校本课程中去,并进行配套的江南丝竹教材编写,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有效增强学生对江南丝竹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民乐比赛活动,安排学生参加各类的民族文化演出,组织学生进行民乐的考级,并支持和鼓励相关优秀音乐生举办个人音乐会等,为江南丝竹的传承助力。通过把江南丝竹在校园教育中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校园在文化传承中的优势,实现对江南丝竹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二)构建江南丝竹文化圈
在江南丝竹的传承保护中,需要做好对江南丝竹文化圈的构建,来为其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江南丝竹文化圈中,首先要求其保留江南丝竹的原汁原味,原生态、群众性、即兴性都是江南丝竹的生存特点,民间民俗是江南丝竹的生存环境,切莫脱离这些生存要素而进行错误的保护。
然后,再针对江南丝竹文化圈进行研究、开发与发展,从音乐的本体层次进行创新,如乐器选择、演奏风格、曲目和演奏演技等;从音乐的学科层次上进行发展,如音乐形式的研究和音乐作品的编创与表现等。在此文化圈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参与其中的人能够对江南丝竹文化具有不断研究以及保护的热情,这样就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圈状态,推动江南丝竹音乐的良性传承,为其文化发展提供动力。
(三)鼓励和支持民间社团
因为江南丝竹本质是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所以在传承中最主要的力量还是来自民间的社团。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不断深入背景下,很多民间乐团得到了迅速地成长,且在各地表现得十分活跃,这对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太仓的五洋丝竹乐团、苏州吴平国乐团等。为了充分发挥民间社团对江南丝竹音乐传承的作用,就需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传承氛围,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动员活动,鼓励和支持人们进行民间社团的建立,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专业人士来引导和规范民间社团的发展,使民间社团在江南丝竹文化传承中切实发挥主体作用,比如,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就与苏州吴平国乐团签订了艺术实践基地项目,音乐专业的师生们与乐团成员们一同参与江南丝竹的排练、演出。同时,为了更好调动民间社团在江南丝竹文化传承中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可以采取赛事活动的形式,来为民间社团的表演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竞争的局面,焕发民间社团在江南丝竹文化传承中的活力,推动江南丝竹音乐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