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而坚定,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2021-10-29卢静怡
卢静怡
许多家长对正面管教耳熟能详,并对其倡导的“和善而坚定”“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养育方式心生向往,却在实践中无从下手。在家庭教育中,正面管教的有效运用有其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家长遵循原则,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有效帮助孩子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
作为一名正面管教的践行者,我接触过数不清的家庭案例:5岁男孩在户外游戏中玩赢了,却被指出不遵守游戏规则,愤怒之下打伤小朋友;10岁男孩学习态度消极,做作业要么拖延要么敷衍了事;14岁女孩遭到同学排挤,不知如何应对,回家后情绪低落。家长发现孩子出了问题,焦急地寻求解决方案。排除生理和先天因素,其实,孩子出现不会化解人际冲突、缺乏内驱力和自律性、不善表达情感等问题,反映了其社会情感技能的不足。
一流教育是预防问题、培养技能,二流教育是处理微小的问题征兆,三流教育是随时“救火”、解决矛盾。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支持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外界的變化和挑战,才能应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行大于言,做孩子的榜样
我曾经对儿童及其父母的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与其父母的社会情感能力密切相关。父母经常生气,就会养育出爱发脾气的小孩。那么,孩子从哪里习得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从父母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刻。
当孩子问:“妈妈,你怎么了?”许多妈妈都习惯否认自己真实的情绪感受,回答孩子:“没有,妈妈没有生气!”这样的状况在生活中很常见。当孩子看到的和听到的回答不一致,他就会产生困惑,进而得出结论——情绪是不好的,出现情绪需要压抑和否认它。父母不懂得情绪管理,孩子就无法习得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
如果妈妈换一种回答:“谢谢你关心我,我是有点着急和担心,没关系,妈妈能处理好。和你说出来,我就感觉好多了。”这就是在教孩子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遇到难题有情绪很正常,我们能冷静、平和地面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孩子对家庭氛围的感受极其敏锐,会在观察家长言行的过程中学习并发展自己的性格。因此,行大于言,是家长践行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则。家长要能面对并处理自己真实的情绪,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习得调节情绪的方法。
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培养自我意识,教孩子正确面对情绪。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很简单。但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却不简单。”所谓“正确”,是指增强自我意识,能诚实面对情绪。
我常常会被问到关于“情绪”的问题。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焦躁不安等情绪束手无策,担心孩子为小事哭闹,性格会变得懦弱,这从侧面反映了家长缺乏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技巧。难过时哭、高兴时笑,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孩子遇事就哭,是因为大人没有教给他合理表达情绪的方法,或是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没有被接纳和了解,想用“哭”来告诉家长:“我很伤心!”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见孩子要打人时,会大声喝止:“住手!”可是,行为能被制止,孩子的情绪却一时难以平复。事实上,孩子想要打人可能是因为对方弄坏了他的玩具。这时家长如果对气头上的孩子发怒企图压制孩子的怒气,例如,对孩子说:“怎么这么粗鲁?你不能大度一点吗!”孩子听到后会更加暴躁,甚至会用其他破坏性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果换一种方式,告诉孩子:“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生气,当我的朋友弄坏了我的玩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打人是不对的,你要不要试试像喷火龙一样把怒火吹出来,或者我陪你走走?”家长说出孩子的感受,并允许他感觉自己的感受,这是培养自我意识最好的方式。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及自己对情绪的想法,比如“我感到很生气”,“我感到生气是可以的”。当孩子对情绪有了自我意识,才会主动处理情绪。
培养自主性,教孩子做负责任的决定。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没有自主性,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自主性不是靠给孩子讲道理让他记住的,也不是孩子犯错后家长用责备的方式教出来的。家长要在生活中制造机会,如做家务、准时起床等,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主。
在我家,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家务劳动,包括孩子。家庭会议上,我们会讨论和调整日常家务分工,由孩子自己决定要承担哪些家务并学习如何顺利完成。例如,孩子选择洗衣服,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遍,详细给孩子介绍哪些衣物要分开洗、洗衣机不同洗衣模式的区别和选择标准、洗衣液的用量、水龙头及开关的操作方法等。孩子熟练掌握后,这项任务就彻底交给他来做,我们只需要在固定的“洗衣时间”前把衣服丢进去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要学会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即使孩子年龄小,也要练习在认知范围内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评价。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教孩子学会合作。善于合作的人,享受帮助他人的过程,也会寻求帮助,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会与别人一起欢笑,而非嘲笑、排挤别人。家长想要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要明确培养合作能力的最佳场所是家庭。
有些教养方式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应尽力避免。例如,家人围着孩子转,这会让孩子觉得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是理所应当的,不懂得付出;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苛刻,常指责孩子的不是,使孩子自我防卫心强,常为自己辩解,疏于关爱他人;更有家庭对孩子施以惩罚和暴力,以强势地位压制孩子,孩子便学会讨好与逃避,对人缺乏信任,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曾有一位5岁男孩的妈妈在正面管教课堂上提问:“为什么每当我让孩子做事,他一点都不配合呢?”她讲述了具体的事例,在厨房做饭时电话响了,她喊孩子帮忙接电话,结果正在看电视的孩子一动不动。这位妈妈从厨房出来厉声训斥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点小忙都不愿意帮!就知道看电视,不准看了!”然后生气地把电视给关了。
我们要知道,合作是双向的,成人需要用尊重的态度邀请孩子合作,孩子才能得到有关“合作”的好的体验。如果以命令、责备的方式“要求”孩子帮忙,孩子就无法学会尊重他人与合作技巧。家长需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帮助你,这也是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关键。
最好的教育,是家长用自己的成长陪伴孩子的成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经历漫长的摸索过程。社会情感能力是一项技能,无论是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花时间来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发展。
责任编辑:张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