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连云港地区走上朝鲜战场的四支师级部队

2021-10-29鲍林

文史春秋 2021年5期
关键词:六师南朝鲜志愿军

鲍林

连云港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四支在该地区战斗过的师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上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线。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二十六军八十八师和二十军八十九师。在2年零9个月的残酷战斗中,他们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经历战略反击和阵地防御血与火的洗礼,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飞虎师”三所里大穿插

抗战时期,连云港地区是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接合部,陇海铁路以北属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管辖,铁路以南属新四军苏北淮海军分区管辖。抗战胜利后,山东滨海军区主力部队(滨海军区四、六、十三、二十三团,独立一团、三团和滨海支队)挺进东北,后沿革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第三十八军,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三十八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辖三三七、三三八、三三九团),前身为1945年8月成立的山东军区第二师,首任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1946年8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师。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一一三师下属3个团,前身分别为原滨海军区四团、二十三团和独立一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三十八军一一三师在第二次战役中的三所里(位于价川至平壤公路的三所里,所处地势较为险要,是美军北进南逃的主要交通线之一)大穿插,被奉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第一次战役后,西线敌军从鸭绿江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区,美军主力未损,气焰十分嚣张,稍作整顿后,即向北试探性进攻,而东线之敌一直处于向北猛攻态势。

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利用美军轻狂冒进的心态和对志愿军实力的低估,采取“诱敌深入、迂回围歼”的战术,一方面将主力后撤至预定地域,构筑防御反击阵地,以逸待劳;另一方面,保持部分兵力不断与敌人接触,故意节节示弱,诱敌深入,将西线之敌引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至平南镇一线,然后对其侧后实施战略迂回,断其退路,包围歼灭。

具体部署为:利用美第8集团军战略布局上的薄弱环节,集中我方优势兵力,重点围歼其右翼先期受过打击的南朝鲜军第2军团两个师。同时,从这个薄弱点突破,由志愿军4个军(三十九、四十、五十、六十六军)正面节节防御,三十八、四十二军从这个薄弱点直接穿插到敌人深远大后方,做双重战略迂回,彻底断敌退路,将敌军(含美军第1军、第9军,南朝鲜军第2军团,英军27旅、土耳其旅,共计8个师2个旅)围困于以价川和军隅里为中心的清川江南北地区歼灭。在东线,将敌军引至旧津里至长津湖一线,由新调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负责歼灭。

11月18日至21日,美军从东西两线全面向北推进,进入志愿军的预设战场。25日,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率先打响。在这次战役中,三十八军的任务,一是歼灭德川的南朝鲜军7师,二是长途奔袭三所里,切断整个西线战场敌军的退路。在第一次战役中,三十八军由于没有完成穿插熙川、切斷敌军退路的任务,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严厉批评,因此,全军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气,誓要在第二次战役中把主力部队的荣誉夺回来。军长梁兴初命令一一三师经德川以东插至德川南的返回峰,而后由南向北进攻;一一二师经德川以西至云松里,由西向东进攻;一一四师正面进攻德川。11月26日,德川被攻克。

三所里位于平壤至价川公路中段,是敌人南逃北援的必经要道,只有在这里建立一道坚不可摧的闸门,才能将整个西线敌军堵住。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向一一三师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当面交代,该师必须于27日从德川出发,一路不论遇到多大伤亡和困难,坚决不能停下来,到达三所里后,务必将敌人截住,切断其经顺川向平壤逃跑的道路。

三所里离德川有70千米,而美军骑1师、2师、25师都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堵住他们谈何容易。领受任务后,一一三师全员轻装,骡马、背包和重装备一律交师留守处,重机枪、迫击炮拆散之后由人扛;各级按遭遇战队形编组,分成尖兵和前卫,遇到敌人绝不恋战,交替掩护前进。为避免敌机空袭,部队昼伏夜出,专走荒山野岭,连续强行军两天两夜,许多战士跑吐了血,昏倒路边,被后面的人架起来接着跑,甚至有战士累死在路上。在翻越1200米高的长安山时,战士们冻饿交加,边走边瞌睡,后面的人就抓住前面人的子弹带,防止其跌落山崖。在离三所里还有10多千米时,为了争取时间,一一三师决定冒险白天从公路行军。副师长刘海清命令部队去掉防空伪装,故意将队列打散,扮成从德川溃逃下来的南朝鲜军队。由于此处是敌人腹地,敌人根本不相信志愿军一个整师会出现在自己的大后方,认为是友军,没有轰炸和扫射。

最终,一一三师用14个小时奔袭70多千米,于28日8时占领三所里。占领阵地仅仅5分钟,美军骑1师5团就从价川方向开来。一一三师先后粉碎敌人10多次冲击,并打退南来的援军,炸断了公路大桥。28日晨,毛泽东主席发电祝贺三十八、四十二军于德川、宁远歼灭南朝鲜军第2军团主力的伟大胜利,彭德怀随即将电报转发各参战部队。

就在这个时候,战场侦察发现三所里以西5千米的龙源里,也是敌南逃退路,一一三师首长不待上级指示,于28日18时令三三七团立即向龙源里急进;同时,以三三八团三营继续留三所里地区阻击南逃之敌,一、二营追歼逃敌,以三三九团三营向安州和肃川前进,完成破路炸桥的任务。29日4时,三三七团在团长赖林之、政委徐炜的带领下,以急行军赶到龙源里,尚未布置好工事,美军第2师的前卫部队就退下来了。美军以整营整团的兵力,在百余架飞机及大量炮兵、坦克的支援下,向三三七团阵地连续发起10多次冲击,阵地反复易手,三三七团三连战至仅余10人,阵地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里。在三三七团的顽强抗击下,南逃之敌与北援之敌虽然相距不到1千米,但始终未能汇合。

11月30日,被围困在价川、安州以南,三所里、龙源里以北狭小盆地内几个师的敌人拼死突围。此时,彭德怀再次电令一一三师坚决堵住逃敌,同时,志愿军各部队从三面向三所里、龙源里地区合围。一一三师鉴于三三七团连日激战,伤亡较大,令三三八团从三所里转移到龙源里,从两侧攻击敌人,支援三三七团。战至12月1日8时,敌建制被打乱,慌忙遗弃重装备,分散突围,一一三师即配合军主力围歼清剿逃敌。至19时,被围之敌大部被歼,战斗遂告结束。

遗憾的是,12月1日,美军第9军剩余部队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由于志愿军四十二军外层战役迂回部队前进受阻,迟误了插向顺川、肃川的时间,致使美军第9军得以经安州、肃川退回平壤。

一一三师在第二次战役中,圆满完成重要的迂回穿插任务,共歼敌3222名,缴获汽车545辆,坦克7辆,各种火炮150门,各种轻武器1700多支及大批军用物资。彭德懷亲自草拟对三十八军的嘉奖令,对一一三师的突出贡献给予极高评价,并在电文结尾处添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此,三十八军被称为“万岁军”,一一三师被誉为“飞虎师”。一一三师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的战例被评为世界战史的典范,后被拍成电影《飞虎》。

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创造三次战场传奇

1940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中原局将淮河以北、津浦铁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南我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9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淮海区,开辟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时期,三师挺进东北,相继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第二纵队、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步兵第三十九军,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第三十九军。三十九军一一六师(辖三四六、三四七、三四八团),前身即长期战斗在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三师十旅,其下辖3个团,前身为淮海军分区第一、第四支队和新一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先后在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中,分别创造了3次战场传奇。

云山之战。1950年11月,一一六师参加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的云山战斗,担任主攻。云山战斗是中美军队的首次交锋,一一六师以劣势装备重创美军骑1师,首战告捷,打出了国威军威,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

1950年10月,美军集中4个军13万人的兵力,由元山、平壤分东西两线向中朝边界推进,计划在11月26日感恩节之前占领全朝鲜。志愿军刚刚入朝,尚未运动到位,原计划于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和宁边一线组织防御,稳定战局,但敌军分兵急速推进,在我军尚未到达防御线时,就迅速越过原定的防御地带。

面对这种情形,彭德怀决定改变作战方案,利用敌人分兵冒进的弱点,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具体部署为:以四十军集结于温井以北、北镇以东,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三十九军集结云山,准备在南朝鲜军第1师东援温井南朝鲜军第6师时,将其歼灭。三十八军歼灭南朝鲜军第8师于熙川,六十六军迅速过江,阻击英军第27旅;四十二军于东线黄草岭一线阻击美军第10军陆战1师和南朝鲜军首都师。

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担任主攻,正面突破云山阵地,一一五、一一七师侧面迂回。11月1日19时30分是发起总攻的时间,可就在15时,一一六师观察所发现,南朝鲜军士兵上了汽车向后方开去,云山东北方向也有敌军坦克、汽车和步兵向后转移。师长汪洋判断敌人想逃,于是命令部队于16时40分,提前3个小时发起进攻。

一一六师师长汪洋不知道,敌军不是撤退,而是美军的战略预备队骑1师从平壤调来增援南朝鲜军第1师,两军正在换防。一一六师面对的敌人变成美军骑1师8团和加强的炮兵、坦克兵等5000多人以及南朝鲜军第1师11、12、15团,有兵力近万人。

美军骑兵1师属美军第8集团军第1军序列,在美军中创建最早,战功显赫,享有“常胜师”称号,号称160年无败绩。20世纪40年代发展为机械化部队后,为了保持历史荣誉,仍沿用以往的番号。1950年7月1日,美军骑1师作为侵朝美军先锋从釜山登陆,后在仁川登陆的美军配合下,横扫朝鲜南半部,率先占领汉城。10月19日,又率先占领平壤。

一一六师3个团,采用正面突击,侧面迂回,侧后包抄的方法,很快对美军骑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第1师形成包围,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入云山街区。美军骑1师利用飞机、坦克、火炮优势拼命突围,我军则利用近战、夜战优势,以小分队灵活机动,与敌人近身肉搏。一一六师第三四六团四连,利用敌人的混乱,从敌间隙一举突入街内。他们到达公路大桥时,守桥的美军竟把他们当成友军,给他们让路。四连直接冲进美军第3营的指挥所,将敌营长罗伯特·奥蒙德少校炸成重伤(几小时后死去),随即夺占大桥,封闭了美军南逃的退路。一一六师三四八团二营四连副连长张玉峰,率部攻占了美军一个机场,缴获4架飞机,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唯一一次缴获飞机的记录。与此同时,一一五师将赶来增援的美军骑1师5团阻击在龙城洞,击毙该团团长;一一七师攻克三巨里,消灭南朝鲜军第1师15团300多人。

战至11月5日,三十九军共毙伤俘美军骑兵第1师8团、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各一部共2000多人,其中美军1800多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飞机4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6辆、各种火炮119门,美军骑1师遭到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毛泽东得知战情后,高兴地说:“彭德怀同志很能打恶仗,打硬仗,同美军第一次较量就打败了美国主力军。”

整建制俘虏美军连队。1950年11月27日,在第二次战役的上草洞战斗中,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七团二营四连包围了美军第25师24团C连。美军24步兵团组建于1878年,所有士兵都是黑人,是一支长期饱受歧视的部队。

该连被包围后,几次突围未果,这时,白人军官命令两名黑人士兵举着白旗诈降。志愿军三四七团四连四班班长董永和站起来准备接受投降,白人军官却趁机开枪,董永和当场牺牲。四连指战员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全歼该连。就在这个时候,四连指导员周凤鸣在望远镜中发现,对面的美军几乎都是黑人,便调三四七团文化教员谢本志来到前线,尝试用英语劝说黑人投降。谢本志来到阵地,先是指出黑人在美国受到的种种不公待遇,被迫为资本家打仗,又讲到中国人和黑人一样,都是被帝国主义压迫的穷苦人,穷苦人要团结起来,一起反抗压迫,反抗不公。

谢本志的喊话让黑人士兵很受触动。一名黑人军官慢慢地站起来,手里举着一幅白纸,纸上画着一名举手投降的美军士兵,旁边写着全连人数。他走进我军阵地后,告诉谢本志,他是连长斯坦莱,刚刚诈降都是白人军官的主意,其他人愿意投降。

就这样,三四七团四连以伤亡2人的代价,俘虏美军115人,击毙33人,这是志愿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整建制俘虏美军连队,也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支整建制向外国投降的部队。

歼灭英军皇家来复枪团。第二次战役后,志愿军推进到三八线附近,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向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经过七昼夜连续进攻,歼敌1.9万多人,解放了汉城。在第三次战役中,一一六师歼灭英军皇家来复枪团,缴获该团团旗,创造了又一个战场奇迹。

第三次戰役的具体部署为,以左翼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五十军并加强炮兵第一师第二十六团及炮兵第二师第二十九团,于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向东豆川里、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先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再歼南朝鲜军第1师,得手后向议政府进攻,相机夺取汉城;右翼四十二、六十六军和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1部,向加平、清平里方向发展进攻,吸引调动美军,配合左翼主力作战。

1951年1月2日,“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全线崩溃,开始向汉城方向撤退。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命令一一六师在突破临津江后,主力向釜谷里进攻。

釜谷里是一个三面靠山的洼地,离汉城仅30千米,是通往汉城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三岔口。占领该地,可以切断议政府与汉城、高阳之间的铁路、公路联系,堵住敌人南逃的去路。

一一六师三四七团兵分四路,强行军向釜谷里前进,1月3日黎明到达釜谷里。但想不到的是,驻守在这里的不是原先预想的南朝鲜军,而是从议政府(军事城市,位处楸哥岭地沟带入口)方向撤退下来的英军29旅皇家来复枪团。皇家来复枪团以擅打阵地战闻名,参加过诺曼底登陆,官兵军服上都佩带一只绿色的老虎标记,因此又被称为“绿老虎团”。英军占领了釜谷里周围高地,企图阻击志愿军,控制这一交通要道,掩护主力南撤。

由于三四七团是夜间打进釜谷里的,几个重要的制高点都没能及时占领,英军火力又占绝对优势。战斗进行到中午,三四七团与师指挥部的电话和电台联系全部中断,随团行动的师参谋长薛剑强也不幸牺牲。

在这关键时刻,三四七团团长李刚决定把七连派上去,把卡在公路上的一个制高点夺下并守住,只要控制了这个制高点,就能把英军关在釜谷里的洼地里。七连刚刚占领高地,英军就攻上来。英军的炮火极其猛烈,高地上半米多厚的雪立即变成发烫的泥水,没法修筑工事和掩体,战士们就在泥水中抗击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弹药很快打完,英军密集的火力把高地通往团指挥所的路严密封锁,指挥所派出去送弹药的战士全部牺牲在路上。七连先后打退敌人多轮进攻,天亮之前,指导员张鼎先牺牲、连长厉凤里牺牲、排长全部牺牲,全连干部阵亡。这时,年仅19岁的司号员郑起主动代理指挥,集合全连仅剩的13名指战员(其中6人是共产党员),开了一个简短的党的会议,将13人编成3组,分布成三角形御敌。从清晨到中午,又击退敌人3次进攻,但这时阵地上只剩7个人了。

黄昏,英军以6辆坦克为先导发起冲锋,步兵的数量是先前的数倍。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把最后的手榴弹和爆破筒丢向敌人后,搬起石头,端起刺刀,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眼看着敌人就要攻上山头,负伤的郑起想让战友们最后听一次军号声。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跃出战壕,猛然吹起冲锋号!奇迹发生了,英军以为我军主力到达,纷纷向山下退去。郑起冲锋号连吹3遍,英军全部退到公路上。这时,一一六师主力终于赶到,将皇家来复枪团大部歼灭,“绿老虎团”旗被缴获,后来和郑起的军号一起,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战斗结束后,郑起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52年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在中南海怀仁堂晚宴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英军皇家来复枪团的残部和29旅的“皇家重坦克营”,在向汉城撤退的路上,被我志愿军第五十军一四九师歼灭。1月4日,一一六师率先攻入汉城,其三四八团进驻李承晚的总统府。1月5日,三四八团渡过汉江继续向南追击,推进100多千米后,于1月7日21时进占三八线附近的水源,一一六师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作战纵深最远的一个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十八、八十九师喋血长津湖

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第八十八师(辖二六二、二六三、二六四团),原为华东野战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1950年1月,三十军番号撤销,军部奉命改为海军,其所辖的八十八师改隶九兵团建的3个支队。1948年12月,六分区将3个支队合编为军分区独立旅,后上升为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四旅、解放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

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第八十九师,原属第三十军,三十军番号撤销后改隶第二十军。八十九师的前身,是1946年8月,华中第六军分区以新四军三师十旅留下骨干为基础组建的新编第十旅,之后,第十旅编入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改称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下辖第三十四、三十五旅,1949年2月改称解放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

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六军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付出了重大牺牲。

长津湖地区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是盖马高原最为苦寒的地带。该地区林木茂密,人烟稀少,山路陡峭崎岖,夜间温度在零下20~30摄氏度,1950年,长津湖遭遇50年不遇的严寒,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

1950年9月,美军第10军(辖陆战1师和第7师)在朝鲜东海岸的元山登陆,从东线向鸭绿江方向迅速推进。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在黄草岭一线,阻击南朝鲜军第3师、美军陆战1师和南朝鲜军首都师一部北进,长达两个多星期。与此同时,毛泽东急令志愿军第九兵团迅速入朝,接替四十二军,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美军陆战1师和美军第7师于长津湖地区。11月初,第九兵团二十、二十六、二十七3个军10万多人陆续隐蔽入朝。为了诱敌深入再加以围歼,11月7日,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主动撤出黄草岭阵地,将防线交给第九兵团。美军陆战1师很快越过黄草岭一线,相继占领古土里、下碣隅里、柳潭里。同时,美军第7师接替陆战1师在新兴里及内洞峙的阵地,全部进入第九兵团预设的包围圈。

第九兵团的部署是,以二十军(辖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八十九师)从长津湖西南方向攻击柳潭里和下碣隅里,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以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九十四师从北面攻击柳潭里,八十师及八十一师攻击新兴里;二十六军作为兵团预备队,不参加第一阶段攻击。计划用一星期时间全歼敌军。

11月27日22时,志愿军第二十军、二十七军8个师同时向美军发起猛攻,一夜之间将美军第7师和陆战1师分割成五段,围堵在柳潭里、下碣隅里、新兴里等几个孤立据点里。被围美军并没有慌乱,立即用200多辆坦克在3个被围地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攻坚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伤亡巨大。美军除固守柳潭里、下碣隅里据点,还组织一支美英混编部队——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包括1000多人、17辆坦克和140多辆汽车,在炮火支援下从古土里向北增援,途中又有12辆坦克加入。虽然他们在六十师的层层阻击下到达下碣隅里时,仅剩300多人和17辆坦克,但还是对下碣隅里的防御起到很大作用。战至12月1日,被围美军虽遭重创,但被包围的几个据点却无一被志愿军攻克。

12月1日,柳潭里、新兴里的美军强行突围,汇合后向下碣隅里撤退。此时,二十军、二十七军减员严重,已无力组织起新的进攻。第九兵团急令预备队二十六军南下,于4日凌晨进入攻击位置,堵住美军南逃的道路。八十八师的任务是,在12月4日凌晨,插到下碣隅里以南的独秀峰一线,构筑阵地,配合其他师攻击下竭隅里,阻止美军南撤。

接到任務后,八十八师立即分成两个梯队,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带领二六二团和二六三团为一梯队开进,政治部主任孙良浩和参谋长李东海带二六四团和师直为二梯队。当二六三团赶到阻击地点时,团长曹通三发现公路积雪上有清晰的车辙印,知道美军大部队已经开过去了。在追击的过程中,又遭遇美军突围出来的坦克,伤亡惨重。二六二团(团长张元和)赶到阻击地后,来不及在冻雪上构筑工事,就匆忙展开队形阻击,但美军陆战1师在坦克掩护下,很快穿过。孙良浩得知情况,万分着急,马上带领二梯队二六四团和师警卫连、侦察连追击美军,但美军机械化部队行动迅速,只追到一些伤兵。

最终,美军陆战1师及美军第7师一部在下碣隅里会合后,在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于12月6日向南突出长津湖地区,与接应的美军第3师汇合,一路南撤至兴南港。期间,二十七军、二十六军一路展开追击,从下碣隅里到18千米外的古土里。志愿军最终没能追上具有全面装备优势的美军,歼灭战打成击溃战。12月中下旬,退至兴南的美军在海空火力掩护下,从海路撤离。12月24日,志愿军收复元山、兴南等港。长津湖战役至此结束。

战后,二十六军因追击不利,师团级指挥员均受到处分。八十八师师长、政委被撤职,下属3个团的团长被处分。1951年2月,八十八师番号和建制被撤销,师机关编入第二十六军机关,二六二团改为二十六军特务团,二六三团团直改为二十六军后勤部担架团机构,二六四团团直一部改为二十六军补训团机构,战士分散编入二十六军其他各师。

其实,造成二十六军追击不利,乃至整个长津湖战役未达到预定目标的原因,主要是志愿军后勤保障的严重困难。第九兵团仓促入朝,原定换发的冬装没有到位,苏北子弟兵穿着单衣奔赴战场。极寒天气里,志愿军官兵没有手套、帽子、棉鞋,每个班10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由于美军轰炸,补给线中断,连土豆和炒面的供应都成问题。为了防空,部队不敢生火,有的部队整个战役期间都没喝过一口热水,战士只能吃高粱面、啃雪。土豆冻成了冰块,就放在怀里焐热,化一层啃一层。八十八师二六二团满编3500人,部队结束战斗回来时只剩750人,绝大部分是非战斗减员。在追击美军的过程中,二六二团在深夜里进入一个村庄,团长张元和下令部队休息,派出小部队监视美军。天亮以后,发现监视美军的战士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二六三团团长曹通三在休息时被冻昏在路边,幸亏战友及时发现,将其抬到百姓家里抢救,才保住性命。在后方留守的师政治部干部部长沈汉卿,见部队出发后失去联系,军后勤的汽车都被美机炸毁,就用自己的马驮着仅剩的一点口粮,步行追赶部队,等找到师政治部主任孙良浩和副政委刘立封时,几人才吃上一顿炒黄豆。

与此同时,二十军八十九师在长津湖战役中却取得了较大战果。八十九师布置在长津湖西南方向,任务是牵制社仓里之敌,保障二十军主力对柳潭里的进攻。11月28日晚22时,八十九师对社仓里的美军第3师7团发起攻击。在拔除街区敌火力制高点时,二六六团班长蒋德林和战士吴怀有舍身炸碉堡,与敌同归于尽。

12月1日,美军陆战1师开始全线南逃,第3师亦于2日东撤,八十九师尾追逃敌,于2日晚在剑山岭追上美军第3师第7团2营,3日上午将其大部歼灭,俘虏美军80多人(其中中校营长1人,尉官3人),毙伤200多人,击落敌机1架,击毁敌坦克、汽车40多辆。12月5日,八十九师翻越山苍岭,进至新丰里、三桥、松田村、中坪里一线;6日,二六七团进至草芳岭、水洞、龙水洞公路两侧,二六六团进至板幕洞、稳丰里地区。7至10日,八十九师又在真兴里以南地区阻击敌人。11日,在水洞、龙水洞之间出击溃退之敌,击毁汽车30多辆,毙敌300多人。12日继续追击,截获汽车60多辆,俘敌300多人。八十九师一直追至朝鲜东海岸,直到美军在两艘航母的掩护下,仓皇从海上撤退。

战后,八十九师受到志愿军司令部和第九兵团部通令嘉奖。因为二十军其他各师减员太大,战斗骨干严重匮乏,战事一停息,八十九师就被撤销番号,师机关编入第二十军机关。该师二六五团改为二十军特务团,二六六团、二六七团充实到二十军其他各师。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军彻底赶出朝鲜元山平原。美军陆战1师战斗减员4400多人,非战斗减员7300多人,美军第7师31团被全歼,成为朝鲜战争中唯一被成建制全歼的美军团。志愿军第九兵团减员4万多人,仅冻伤就有3万多人,随后一直在北部休整补充,直到第五次战役才再次出击。八十八、八十九师虽然被撤销番号,但其指战员在兄弟部队中浴血奋战,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回国。

1953年7月27日,经过2年零9个月的艰苦奋战,中朝方面和“联合国军”方面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停战终于实现。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从连云港地区走出的四支部队,经历了从战略反攻到阵地防御全部作战阶段,经受了血与火的残酷洗礼。面对号称“世界第一”的强大敌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他们舍生忘死,英勇顽强,敢于斗争,勇于取胜,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和弘扬。

猜你喜欢

六师南朝鲜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抗美援朝纪念日,为什么是10月25日
关于六师脱贫攻坚问题的思考
文在寅执政百日朝鲜批其“不及格”
兵团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
商代的“三师”和西周的事“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