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1-10-29沈友进周宗华何建文程春莲潘卓光

大医生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前庭偏头痛

沈友进,周宗华,何建文,程春莲,潘卓光

(德庆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肇庆 526600)

前庭性偏头痛有着较高的发病率,部分患者除眩晕外,也会出现平衡障碍、慢性头晕等症状,在发作初期多为自发性眩晕,发作一段时间后会转变为位置性眩晕,有时也会伴有头晕眼花等症状,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多为5 min~72 h,发作频率≥5 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既往临床针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多采用发作治疗方案,其中甲磺酸倍他司汀对眩晕及平衡障碍发作时的治疗效果显著,然而单一用药虽能改善患者发作中的眩晕症状,但反复发作的眩晕症状或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缺乏预防性,故效果欠佳[2]。近年,临床上发现氟桂利嗪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临床关于氟桂利嗪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对眩晕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尚存在争议[3]。因此,本研究对此展开初步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德庆县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18~71 岁,平均年龄(43.58±2.61)岁。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55±2.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前庭性偏头痛——从诊断到治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近30 d内无钙通道阻滞剂类等药物治疗史;③均为意识清楚者。排除标准:①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哺乳期、孕期女性;③伴精神疾病史者;④药物过敏者。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片]治疗,于患者发作时口服用药,12 mg/次,持续用药至眩晕症状消失。观察组采用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 mg/粒)预防性治疗,睡前口服用药,5 mg/次,1次/d,连续用药2个月;期间眩晕发作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用药剂量与对照组一致,连续用药48 h。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5]评价患者眩晕程度,分值范围0~10分,0分表示无眩晕,10分表示剧烈眩晕。显效:眩晕、头痛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VAS评分≤3分;有效:眩晕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减少,VAS评分3~5分;无效:眩晕症状无变化,VAS评分≥6分。②临床症状。统计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发病天数、眩晕强度、发作时间,其中眩晕强度采用VAS评分法评价。③实验室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在清晨空腹下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80℃中保存待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西门子),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④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采用ADL量表[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评定,满分100 分,≥60分为患者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59~40分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39~21 分为日常生活需很大帮助,≤20 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⑤眩晕障碍评分(DHI)。采用DHI 量表[7]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眩晕程度越严重。⑥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困倦感、胃痛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发作次数、发病天数、眩晕强度、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发病天数、眩晕强度、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发病天数、眩晕强度、发作时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 0 40发作次数(次/d)治疗前7.75±2.82 7.84±2.63 0.147 0.883治疗后3.32±1.43a 2.55±0.75a 3.01 0.003发病天数(d)治疗前13.52±1.33 13.22±1.52 0.939 0.350治疗后6.94±1.53a 3.51±1.02a 11.797 0.000眩晕强度(分)治疗前5.23±1.98 5.16±1.02 0.198 0.843治疗后2.63±0.84a 1.44±0.03a 8.954 0.000发作时间(min)治疗前103.55±20.58 102.36±21.36 0.253 0.800治疗后51.38±13.98a 32.93±13.44a 6.017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CGRP 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5-HT、CG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G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5-HT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5-HT 水平低于观察组,CGRP 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CGRP水平比较(±s,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CGRP水平比较(±s,m/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0 5-HT(ng/mL)治疗前39.14±20.03 39.06±20.11 0.017 0.985治疗后48.08±23.09a 63.11±24.61a 2.816 0.006 CGRP(ng/L)治疗前70.63±4.33 70.52±4.51 0.111 0.911治疗后64.63±3.22a 56.91±3.66a 10.015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DHI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DL、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低于观察组,DHI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DHI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DH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HI:眩晕障碍评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0 ADL DHI治疗前58.39±7.15 58.44±7.05 0.031 0.975治疗后72.66±7.28a 89.52±8.11a 9.784 0.000治疗前86.36±10.49 86.32±10.51 0.017 0.986治疗后37.69±9.39a 19.26±7.41a 9.744 0.000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困倦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观察组困倦感2 例,胃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

3 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患者同时伴有眩晕症状和偏头痛症状,其中眩晕症状或是偏头痛发作的前兆症状。近年临床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治疗以偏头痛治疗为主,包括预防性治疗及发作治疗。目前临床以氟桂利嗪作为偏头痛患者常用治疗药物,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8]。但氟桂利嗪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中的效果尚存在争议,对此本文展开初步探讨,以期为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预防性治疗提供理论支持[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氟桂利嗪可提高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与既往报道[10]相似。究其原因,氟桂利嗪为常见的非选择性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有抗多巴胺特性,可同时作用于中枢前庭系统及周围前庭系统两方面。氟桂利嗪在中枢前庭系统中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肌的特异性、选择性极高,可抑制钙离子内流,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患者颅内血管平滑肌痉挛,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氟桂利嗪能阻止大脑皮质受刺激后产生电活动反应,避免前庭神经核活化,减少眩晕发作。而氟桂利嗪在周围前庭系统中可增加耳蜗血流量,使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释放受抑,有效减少眩晕。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发病天数、眩晕强度、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表示氟桂利嗪可减少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发作强度、发作时间及发作天数,与王登杰等[11]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可靠。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HT 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氟桂利嗪可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5-HT、CGRP水平。5-HT在神经突触内及大脑皮层质中为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中则为较强的血管收缩剂;CGRP为临床常见的强血管扩张物质,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中,可直接舒张痉挛的血管平滑肌。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临床治疗眩晕和平衡障碍的常用药物,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发作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预防性治疗效果欠佳;氟桂利嗪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中,能通过5-HT 介导三叉神经兴奋,收缩血管,阻断三叉神经信号传递,使神经敏感化受阻;同时氟桂利嗪可通过血脑屏障,收缩颅内血管,控制脑外周血流,改善血清5-HT、CGRP水平,缓解眩晕情况。

本研究通过观察ADL、DHI 评分变化评价氟桂利嗪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对日常生活能力及眩晕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氟桂利嗪可提升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眩晕程度。分析原因,或与氟桂利嗪突破血脑屏障,与突出前5-HT 受体作用,减少血管扩张性,缓解血管痉挛,降低炎症性神经肽分泌释放,从而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升生活活动能力有关。

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氟桂利嗪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一定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氟桂利嗪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但本研究还有待完善,今后可适当扩大样本量并纳入更多指标,从而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前庭偏头痛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