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融合组网方案的探索
2021-10-29谢红王梅
◆谢红 王梅
高校融合组网方案的探索
◆谢红1王梅2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 404155;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 400010)
高校为高流量重要场所之一,大流量业务区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学区、食堂等。对于高校无线网络覆盖,前期形成宏微15M+20M结合的室内外多频组网策略已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的增长,特别是学生宿舍等高业务场景负荷居高不下。结合目前高校无线网络现状,探索2.1G 20M+20M融合组网策略,通过频移方式避开RS及RE干扰,验证总结出一套适用于20M+20M的2.1G融合组网方案。
扩频;频移;融合组网
1 高校网络现状
随着运营商不限流量套餐[1]在高校的推广,用户更关注的是如何更方便的获取网络资源。近年移动视频类APP迅猛发展,加速了用户需求从低流量通信业务向高流量视频业务的发展[2],急剧的流量增长大量消耗网络资源,使校园用户体验感明显下降。高校大流量业务区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学区、食堂,且流量周期性集中,潮汐效应明显。如何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满足用户行为的业务感知是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L800M/L1.8G /L2.1G[3]多频组网结构,1.8G和800M为面,2.1G为点。为解决宿舍区域容量负荷问题,高校宿舍区域采用lampsite室内2.1G室分覆盖。高校充分利用宏站、微站、价值室分等实现分层覆盖模型,网络结构如图1。
图1 高校网络结构
2 高校室内组网情况
高校室分2.1G频段为了吸收室内流量,前期采用75+100频点异频组网(带宽15M+20M),随着高校招生日益扩大,学生及教职工人数快速增长,用户愈发密集,高校的业务量不断增加,室分小区负荷一直较高,网络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在访问高峰时期,网络中心部门经常能接收到师生反映的无线网速慢、卡、经常掉线等问题[4]。对视频下载速率、HTTP下载速率等用户感知提出新的要求。
图2 75频点场景分布
3 解决方案
通过对某高校宿舍楼进行20M+20M三种方案的试点验证,总结出100+103(20M +20M)融合组网是最优方案,效果显著。
3.1 场景痛点
痛点1:室外宏站2.1G采用100频点20M带宽连片,室分为了吸收室内流量采用75频点15M带宽异频组网错开,室分小区牺牲了5M带宽;
痛点2:15M与20M边界区域重叠频谱导致SINR差、引起重建、掉线,影响用户感知;
痛点3:15M与20M边界区域RS、RE干扰如何减轻,RE不对齐会导致严重干扰,RS不对齐会导致15M和20M小区PCI MOD3结果不同,但是RS还是会碰撞,导致严重干扰。
3.2 方案亮点
LTE频点间隔0.1MHZ,而一个20M载波实际占用18.015MHZ(100RB占据18MHZ,1个直流分量载波占据15kHz),15M载波实际占用14.015MHZ。若保证15M带宽前7.5M带宽RS与20M带宽RS对齐,则需满足:
f20M-9000kHz-15MHZ-6750kHz =45*m,且f20M-f15M=100 kHz *n(其中m,n为整数,f20M、f15M为下行中心频率)
方案一:采用82+100频点(带宽为15M+20M),如表1所示,可以保障RS和RE对齐,有效避免MOD3干扰,但带宽无增益。
表1 82+100频点
(1)有效带宽15M控制在2110-2130范围内,右侧留有5.05MHz保护带;
(2)20M和15M小区中心频点间隔是15kHz整数倍,RE对齐避免符号间干扰;
(3)20M和15M小区频率起点间隔是45kHz整数倍,确保沿用原15M连续组网的PCI时能够有效避开RS信号之间干扰。
方案二:采用100+103频点(带宽为20M+20M),如表2所示,可以保障RE对齐、减少符号间干扰,但是需要重新进行PCI规划,保障RS对齐,有5M的带宽增益,保护间隔700kHz。
(1)有效带宽20M控制在2110-2130范围内,右侧有效频段留有700kHz保护带,但边缘带宽与WCDMA重合300kHz,需验证与联通WCDMA干扰;
(2)20M小区中心频点间隔是15kHz整数倍,RE对齐避免符号间干扰;
(3)20M小区频率起点间隔不是45kHz整数倍,所以需重新规划PCI保障RS对齐。
方案三:采用100+109频点(带宽为20M+20M),如表3所示,可以保障RS和RE对齐,有效避免MOD3干扰,有5M的带宽增益;但是保护间隔只有100kHz。
(1)有效带宽20M控制在2110-2130范围内,右侧有效频段留有100kHz保护带,但边缘带宽与WCDMA重合900kHz,需验证与联通WCDMA干扰;
(2)20M小区中心频点间隔是15kHz整数倍,RE对齐避免符号间干扰;
(3)20M小区频率起点间隔是45kHz整数倍,确保20M连续组网的PCI时能够有效避开RS信号之间干扰。
具体验证方案信息如表4所示。
表2 100+103频点
表3 100+109频点
表4 验证方案信息表
3.3 方案验证效果
按照规划的方案,针对现网75+100异频组网小区(带宽为15M+20M)进行三种方案的验证对比,将Lampsite室分小区75频点分别调整为82、103、109频点验证效果,验证指标见表5。
表5 验证指标参数
(1)75频点与103&109频点路测指标对比
75频点调整为103、109频点后,带宽增加5M,下载速率明显提升,SINR略有增长;75频点调整为82频点后,带宽无增加、RS采用MOD3错开,下载速率和SINR指标略有增长,室内外切换均正常。
(2)75频点与103&109频点KPI指标对比
在同样的业务繁忙时,调整为103频点下行感知速率提升35.8%、流量提升17.6%,CQI≥7占比略下降0.2%;调整为109频点下行感知速率提升55.6%、流量提升10.5%,CQI≥7占比下降0.7%;调整为82频点感知速率、流量、CQI≥7占比略有提升。
综合考虑频谱带宽资源提升感知速率和联通WCDMA保护间隔,将75频点(15M)调整为103频点(20M),可以更好提升用户感知体验。
(3)75频点与103&109频点RSSI干扰对比
由于103、109频点边缘频段和联通WCDMA重叠但有效频段不重叠,通过对比翻频前后联通WCDMA小区和翻频小区干扰无明显变化,说明新规划频点103、109有效带宽与WCDMA不存在互相干扰。
4 应用及效果
100+103(20M+20M)融合组网方案已推广使用,已经在1661个75频点翻频103频点(20M),组网更新后周边覆盖情况及用户感知得到极大改善,忙时指标进行对比(见表6),各项指标均有提升,总流量提升70G/日,上行RPB利用率下降4.44%,下行PRB利用率下降5.71%,下行感知速率提升4.3Mbps,CQI>7占比提升0.28%,有效释放压抑流量,流量提升明显,因而能更好提升用户感知。
表6 组网更新后指标参数
5 总结
结合高校现有网络情况,为解决网络承载压力大的问题,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实地场景验证。结果表明,采用2.1G 100+103(20M+20M)融合组网策略,可有效提高室分校区负荷,缓解网络压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此策略在很多高校试点实施,后续将在不同校园进行进一步地验证和评估,进一步在商圈、景区等推广使用。
[1]SAMA M R,SAID S B H,GUILLOUARD K,et al. Enabling network programmability in LTE/EPC architecture using OpenFlow[C].2014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n Mobile,Ad Hoc and Wireless Networks (WiOpt),May 12-15,2014,Hammamet,Tunisia. Piscataway,IEEE Press,2014.
[2]陈茂林,陈宝生,陈蛮,舒培炼.基于高校用户业务模型的容量需求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2019,(07):50-53.
[3]欧阳晖. NR FDD 2.1G技术的研究和初步应用[J]. 移动通信,2019,43(12):10-15.
[4]王洋.高瑞.刘炜.基于虚拟化技术的高校校园无线网安全与发展[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2):76-78.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90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