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促醒辅以语言唤醒策略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成效

2021-10-29仲银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2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苏醒分值脑出血

仲银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为高张性动脉硬化而造成患者脑实质小血管破裂,最终引发颅内出血[1]。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而言,若神志仍限于昏迷,其将无法完成基本自理生活,一切均需有他人代劳,这不仅进一步削弱个体生存质量,更会因一系列并发症而影响机体预后康复[2]。针对这类特殊群体的临床诊治,黄小惠[3]等研究者提出了音乐促醒联合言语唤醒策略,音乐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情感愉悦的跳跃性乐符,可通过振动耳膜使个体感受到规律的音频刺激,这能进一步挖掘个体内心深层次的思维感知。言语唤醒则通过语言的多维度导入刺激,帮助个体从中枢神经系统中感受到积极且正面的信息源,激发个体主动求生的动机,从而唤醒意识以达到苏醒目的[3]。但是,上述治疗方案仍未在临床上获得普及性推广,故仍欠缺一定护理效果数据支撑。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拟通过随机、对照的科研思路,进一步剖析该项护理举措所产生的干预成效。现对调研过程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电脑作为媒介,将我院在2018年10月-2020年5月收治的7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视为纳入对象,随机分组命名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纳入标准: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示低于8分者;均收治入住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者。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存在脑血管系统原发病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举措,介入干预时间限定4周。由管床护理人员向患者开展基础生活护理,包括床单整理以及温湿度调节;对患者开展胃肠道支持护理;遵照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干预;及时监测患者各项基础性生命体征,一旦发觉异常指标,及时汇报管床医生。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音乐促醒辅以语言唤醒策略,干预时间为4周。①音乐促醒:以患者对音乐的喜爱情况作为依据,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可在通过询问患者家属以播放其喜爱的音乐;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可给予相应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所选择曲目的原则是以纯音乐为主(如《高山流水》、《蓝色多瑙河》等)。将选择好的曲目拷贝至随身听,用耳机(科室内有广播)进行播放,每天播放3次音乐,每次时间持续20min,分别在每日10:00、14:00及19:00三个时间段。另外,在8:00及21:00点,将耳机置于收音机中,为患者播放新闻时事,试图借助该方式使患者接触到更多外界资讯信息,从而调动其兴奋性。②言语唤醒:每次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均将患者视为一个有独立意识形态的“清醒人”,并以正常的交流口吻告知每个护理操作的目的及作用,比如:你好,请问是XX床病人XX吗?现在我要给你实施的操作是XX,该项操作目的是XX,之后你需要注意XX。此外,根据家属的具体情况约定每天探视时间沟通。探视期间家属轻声呼喊患者的名字,每位家属呼唤患者1次名字时长为30s,并将患者曾经倍感兴趣及自豪的事件予以回顾,并以通俗易懂的口吻进行阐述。

1.3 观察项目 ①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及脑电图评分(EEG)。其中,GCS评分旨在对患者当前的昏迷现况展开数值化测评,总分值介于3-15分,若个体所得分值越低,则代表个体昏迷水平越严重。DRS评分总分值介于0-30分,若得分为30分,则表明个体已处于脑死亡状态;若得分为0分,则表明个体大脑各项生理指标已趋于平稳。EEG总分值介于0-10分,若个体所得分值越高,则代表大脑当前的生理机制越佳。②在上述相同时间节点,由专人向两组患者分发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若患者测评所得分值为2分,则说明患者已脱离最小意识型态;若患者测评所得分值为1分或者视觉得分2分或者听觉得分3分,则说明患者为最小意识状态,表明其已苏醒;若患者测评所得分值为0分,则说明个体当前已处于植物人状态,即昏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GCS、DR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GCS及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GCS、DRS评分比较

2.2 EEG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EEG评分[观察组为(2.3±0.7),对照组为(2.4±0.9)]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干预后EEG评分(9.5±1.8)高于对照组(5.6±1.3)(P<0.05)。

2.3 意识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总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70.3%)(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使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该病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可引发昏迷。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脑组织可能受到一定程度损伤,导致个体丧失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并因长久不活动而引起肌肉协调能力下降,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4]。故而,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及早开展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使个体尽快达成意识苏醒,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本次调研以GCS、DRS、EEG作为观察项目,通过定量观察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GCS及D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EEG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音乐促醒辅以语言唤醒策略能有效促进个体神经功能恢复,使人体尽快达成苏醒状态。其中,音乐促醒方案借助律动性乐符,使个体全方位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多元化刺激,并通过听觉传入神经末梢,帮助个体多元化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强化神经突触释放神经电,促进神经元展开自我修复[5]。从微观视角来说,该项护理方案能使细胞恢复原有活性,促进个体尽快苏醒。虽然患者意识处于昏迷水平,但神经元仍具有一定可塑性,音乐促醒辅以语言唤醒策略借助外界音频的波动性改变,使大脑积蓄一定的生物电,进而使大脑内部型态达成稳定,以促进病情改善。再者,借助言语唤醒措施,能使患者感知到外界语言的刺激,随着与患者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引入,借助相互对话方式告知患者既往生活脉络,再予以追溯信息的方式逐项介绍内容,能使患者在自我意识型态中感知到事件的熟悉感,进而激发脑电波[6]。随着上述干预举措的多元化应用,能使患者在听觉感官中体察到外界音频的刺激,并展开想象,唤醒大脑网状结构辐射,对受损神经元展开修复,重新构建大脑皮质功能,最终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促进个体苏醒。因此,本次调研比较了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音乐促醒辅以语言唤醒策略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能促进受损神经元细胞修复,促进个体意识苏醒。

猜你喜欢

苏醒分值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植物人也能苏醒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绿野仙踪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