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2021-10-29徐小宁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47445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罗非分值缺血性

徐小宁(河南省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445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脑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梗死,多伴有神经细胞损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随着近年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相关研究的不断进展,临床致死致残率有明显下降,通过早期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取得明显效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方案,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导致抗血小板效果不佳,且提高出血风险。替罗非班是静脉用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其对神经功能、出血风险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旨在分析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其中51例给予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另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44-67岁,平均(55.62±5.18)岁;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12例。试验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56.11±5.32)岁;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13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MRI检查、CT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既往有脑出血史、脑卒中史;本研究药物禁忌;病情危重而死亡;凝血功能异常;合并恶性颅脑肿瘤。

1.3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入院后评估病情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静脉溶栓、双联抗血小板、抗凝、营养脑神经等治疗。静脉溶栓给予rt-PA0.9mg/kg,总剂量<90mg,总剂量10%静脉推注,剩余90%以100ml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滴;双联抗血小板为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及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次,每次间隔12h。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注射8ml,之后以8ml/h进行持续静脉泵注24h。治疗14d后进行观察。

1.4 疗效标准 以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SS)评估治疗效果,SSS最高分值58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改善越好。显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30%;有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20%-30%;无效:治疗后SSS评分增加<20%。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

1.5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②两组治疗前后SSS评分。③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估,最高分值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④临床预后情况。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分值0-5分,分值越低预后越好。⑤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进行判定,共10项,总分0-100分,根据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情况分为4级:0级:100分,生活自理,日常生活能力良好,无需他人帮助;1级:61-99分,轻度功能障碍,可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动,但需要一定帮助;2级: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需极大帮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3级:<41分,重度功能障碍,大部分生活需照料。

1.6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8.43%(P<0.05)。

2.2 SSS、NIHSS、MRS评分 治疗后两组SSS、NIHSS、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SSS、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SSS、NIHSS、MR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 组别 n SSS NIHSS MRS治疗前试验组 54 26.88±3.06 14.21±2.75 3.53±0.86对照组 51 27.34±2.97 13.86±3.02 3.42±0.79 t 0.781 0.622 0.681 P 0.437 0.536 0.497治疗后试验组 54 41.52±4.45a 6.29±1.94a 2.13±0.57a对照组 51 35.69±4.18a 9.06±2.15a 2.68±0.61a t 6.910 6.938 4.776 P<0.001 <0.001 <0.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非症状性出血3例,对照组出现非症状性出血5例,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3/54)与对照组的9.80%(5/51)无明显差异(χ2=0.204,P=0.651)。

2.4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ADL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0级 1级 2级 3级治疗前试验组 54 3(5.56) 19(35.19) 20(37.04) 12(22.22)对照组 51 5(9.80) 17(33.33) 18(35.29) 11(21.57)t 0.341 P 0.733治疗后试验组 54 31(57.41) 16(29.63) 7(12.96) 0(0.00)对照组 51 16(31.37) 18(35.29) 15(29.41) 2(3.92)t 2.825 P 0.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不断成熟,对处于时间窗内患者给予积极静脉溶栓治疗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有效方案,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但有研究显示,血管开通后再闭塞发生率可达17%-22%,其主要原因在于内皮损伤、局部栓子所导致的血小板聚集[3]。随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及对血小板分子的深入认知,其作用机制已较为明晰:血小板聚集是由于血小板表面糖原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而产生构象变化,增加纤维蛋白原与受体亲和力,促使血小板出现交联,从而诱导血小板聚集[4]。因此,阻滞血栓形成、预防血管再闭塞的关键在于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

替罗非班是高选择性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逆向结合GPⅡb/Ⅲa受体,且不会激活补体造成血小板损伤,无抗原性,输注后起效较快,半衰期约为2h,停药3h后出血时间即可恢复正常,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替罗非班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促进病情转归。临床实际应用中,对于病情加重风险较大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故本研究所选患者均为症状较轻患者。统计两组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改善情况,发现试验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ADL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替罗非班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预后改善。另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罗非分值缺血性
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