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分娩对低风险产妇围产期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研究
2021-10-29邢忠兴吴金梅郭丽芳
邢忠兴,吴金梅,郭丽芳
(沧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河北 沧州 061000)
0 引言
现代产科医学越来越注重自然分娩的倡导,其中对水中分娩的推广较多。水中分娩指的是在温水中分娩的一种方式,可帮助其获取更为舒适的分娩姿势,水浮力便于产妇较为自由的活动,温水浸泡也具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可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后撕裂伤等风险[1-2]。但目前关于该种分娩方式的安全性研究较少,更多的集中在产妇第一产程方面。而本次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低风险产妇共80例,分组研究常规分娩和水中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低风险产妇共80例,均为单胎和头位妊娠,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3~38岁,均值(30.8±2.5)岁,孕周为37~42周,均值(39.6±1.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4~36岁,均值(30.2±2.3)岁,孕周为37~41周,均值(39.1±1.5)周,两组一般资料输入至统计学软件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操作的批准与监督。
纳入标准:孕周达到37周及以上;有阴道分娩指征;无妊娠并发症或传染病等风险因素;无难产因素;产妇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产道狭窄产妇;合并阴道分娩禁忌证产妇;合并梅毒、艾滋病、乙肝或丙肝等传染病产妇;合并阴道感染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分娩,产妇宫口开至3cm后将其转移到待产床,抬高床头至30°左右,呈截石位,伸直其双腿自然分娩。
观察组行水中分娩,产妇宫口开至4至5cm时将其转移至温水浴缸内,水温控制在36℃至38℃左右。产妇需增加饮水量,每2h休息片刻,间隔10至15min左右检测1次胎心,直到分娩。娩出胎头后马上将其托举至水面上,重点关注避免脐带撕脱,由助产士剪断脐带。胎儿躯体部分可浸没在水下进行体温调节。分娩期间根据产妇需求进行产科操作并进行对症给药和治疗。产妇分娩期注意事项包括:产妇呈坐立姿势时,浴缸内温水深度应维持在其胸部以下位置;在第一产程期间适当进行能量补充以增强分娩体力;间隔15min进行1次胎心监测,及时了解胎儿情况;浴缸内水体必须洁净,将浴缸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3];若有必要可在温水中为产妇开展阴道检查;若发生脐带缠绕过紧情况,需配合产妇在浴缸外呈站立位,维持该姿势直至胎儿娩出[4];胎儿娩出及产妇出浴缸后及时剪断脐带;制定针对水中分娩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的紧急预案,发生异常时根据预案给予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产中疼痛评分、产程持续时间和产后出血量,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疼痛评分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持续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持续时间和产后出血量经统计学软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持续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疼痛评分、产程持续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s)
组别n疼痛评分(分)产程持续时间(min)产后出血量(mL)观察组40 4.62±0.25 625.65±52.34 315.25±23.63对照组40 6.38±0.47 629.45±50.46 316.58±25.44 t 20.909 0.331 0.242 P<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 两组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根据我国2019年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已经降至18.3/10万,同时新生儿死亡率为6.1%,而在2010年该数据则为13.1%,由此可见近十年来我国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健康水平有所提升[6]。分娩是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常规阴道分娩痛苦程度较高,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会阴撕裂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多种母婴并发症风险高,会对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提升分娩舒适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7]。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围生医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们的生产观念从传统降低母婴风险逐渐转变为提供人性化和精准化兼具的分娩,而水中分娩因具有人性化与自然化特点,在越来越多孕产妇中受到欢迎。
水中分娩是近年来现代产科医学着重倡导的一种新型分娩方法。但现阶段水中分娩尚无统一定义,临床中普遍指的是分娩发动后,产妇浸泡在浴缸或特制分娩池中,选择躺、蹲、跪或坐等多种自由体位分娩,主要目的是减轻其分娩疼痛,促进分娩顺利,是一种自然分娩的助产方法[8]。有研究认为水中分娩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在分娩第一产程中进入浴缸温水中,即温水浸泡;二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浸入水中分娩,即水下分娩,二者相互联系也各具独立性[9]。还有研究认为水中分娩指的是胎儿在水中娩出;而水浸泡指的是产妇在浴缸或分娩池内浸泡,但胎儿即将娩出时离开温水环境,在产床中继续完成分娩[10]。虽然二者概念有差异,但目前很多研究中并未严格对二者给予区分,故其统称水中分娩。
水中分娩与常规分娩方式相比,在水浮力的作用下可以帮助产妇放松肌肉和情绪,可使产妇在子宫收缩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精力,以促进产程进展。并且常温和常压条件下水的比重为1,正常情况下人体肺内充满气体时比重约为0.974,在水浮力影响下孕妇在水中呈失重状态,有利于缓解重力对盆底肌造成的压迫,对宫颈扩张有促进作用,此外水中分娩时产妇可呈直立位、半卧位或蹲位等多种体位,对骨盆扩张与肌肉松弛有积极影响[11]。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水中分娩,结果显示疼痛评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探究其原因,与温水温度信号对疼痛信号传递有减轻或阻断作用有关。同时水波对其背部肌肉也有按摩作用,可减小宫颈阻力,并且温水能够有效降低儿茶酚胺释放量,减轻过度焦虑神经递质和疼痛水平,并减少人工干预使用和镇痛类药物的应用,不仅缓解分娩疼痛效果较好,对产妇产后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2]。此外水浮力可以减小阴道同外界之间的压力差,并且温水也会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增加肌松力度,扩张或软化盆底肌肌肉,可有效增强会阴伸展性,以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风险产妇围产期进行水中分娩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缓解分娩疼痛,提升分娩安全性,因此可将其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