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心率与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探讨
2021-10-29肖锦蓉王心群周明生
肖锦蓉,王心群,周明生
相关研究显示,静息心率与血压密切相关,静息心率增快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1-2]。多项研究显示,高心室率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3-5]。高心室率作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标志,通过增加管壁剪切力对动脉产生直接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6-8],因此,过快的心室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观察高血压病人静息心率与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18例高血压病人,其中高血压病史<5年145例,高血压病史≥5年173例。纳入标准: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9];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地尔硫卓等可能影响心率的药物;有心律失常性心律失常病史;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有冠心病;贫血病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体质指数,均行24 h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所有病人24 h SBP及DBP、夜间静息心率(02:00~06:00,resting heart rate,RHR)、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统计窦性停搏、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情况。测定所有病人立位及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及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RA检测试剂盒(批号2018201),ALD检测试剂盒(批号20171126),AngⅡ检测试剂盒(批号20160728)。
2 结 果
2.1 高血压病史≥5年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高血压病史≥5年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2.2 高血压病史≥5年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比较 所有高血压病人发生心率过缓事件84例,发生率为26.4%,其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32.9%,明显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窦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停搏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高血压病史≥5年与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2.3 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出现心律失常事件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血压水平(24 h SBP、24 h DBP)、高血压病史、SDNN、SADNN、24 h平均心率、夜间静息心率、阵发性心房颤动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高血压病人中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75岁、男性、24 h SBP>140 mmHg、24 h DBP>90 mmHg、高血压病史≥5年、SDNN<50 ms、SADNN<50 ms、24 h平均心率>70次/min、夜间静息心率<50次/min、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高血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3 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RAAS指标比较 心律失常组立位或卧位血浆PRA、AngⅡ及ALD水平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律失常组RAAS活性更高。详见表4。
表4 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RAAS指标比较(±s)
2.5 静息心率与血浆PRA、AngⅡ、AL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血浆PRA、AngⅡ、ALD水平均与静息心率呈正相关。提示静息心率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高血压病人RAAS活性。详见表5。
表5 静息心率与RAAS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24 h平均心率越高,夜间静息心率水平越低;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HRV指标如SDNN、SADNN降低;随着高血压病史延长,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升高,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升高;年龄>75岁、男性、24 h SBP>140 mmHg、24 h DBP>90 mmHg、高血压病史≥5年、SDNN<50 ms、SADNN<50 ms、24 h平均心率>70次/min、夜间静息心率减慢<50次/min、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高血压病人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26.4%,且高血压病史越长,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高血压≥5年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为32.9%,远高于普通人群中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10]。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心律失常疾病病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史越长,24 h平均心率越高。相关研究显示,心率升高与高血压所致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有关[11-12],表明高血压病史越长,交感神经兴奋性越强。高血压病史越长,夜间静息心率水平越低,HRV指标降低。夜间静息心率可一定程度反映迷走神经活动,夜间静息心率降低反映迷走神经系统过度激活[13-14]。HRV降低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15]。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过度激活,且存在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与相关研究结果[16-17]一致。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发生发展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最终导致心律失常事件发生。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纤维或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通透性,从而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和传导[18-19]。高血压病人由于RAAS过度激活[20]、自主神经功能失调[21],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离子通道发生重构,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律失常病人RAAS相关指标PRA、AngⅡ及ALD升高,提示合并心律失常的高血压病人体内RAAS活性更高。结合静息心率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推测高血压病人RAAS的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静息心率升高的机制,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最终发生心律失常事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心律失常事件中,高血压病史≥5年病人窦性心律失常和窦性停搏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时间长,对窦房结影响较大,对房室结影响相对较小。结合以往研究,窦房结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房室结主要由迷走神经支配,因此,高血压病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可能显著,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更强,高血压病人窦性停搏发生率更高。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样本量有限,相关结论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病人未按照高血压分级进行分层,未对不同高血压分级相应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因此,本研究关注高血压病史,以病程5年为节点进行分析,今后扩大样本量对不同分级的高血压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高血压病人病史越长,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越高,夜间静息心率越低,且夜间静息心率降低与心律失常事件相关。提示可通过夜间静息心率评估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尽早干预或调整药物治疗,这部分病人应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心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