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旅游类文献中案例地选取视角

2021-10-29李东和陈宏媛年四锋蒋璐璇

关键词:足迹尺度次数

李东和, 陈宏媛, 年四锋, 蒋璐璇

(安徽大学 商学院,合肥 230601)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6-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601/c64094-28400179.html.中国旅游学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探讨,将文章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带有案例地的旅游类研究文献,为中国旅游业贡献了本土理论和实践智慧。中国旅游学者在研究中选取的案例地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本文将此表达为“旅游研究足迹”。以旅游类文献作为重要信息来源来探究中国旅游学科发展态势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通过选取相应文献中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资金资助、发表时间等指标信息,分析中国旅游研究现状、特征和趋势[1-9];选取旅游类文献中学术刊物、作者以及作者所属机构等信息,对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进行评价[10-14];选取相关指标信息进行专题旅游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研究,比如家庭旅游[15]、传统村落旅游[16]、乡村旅游[17]和体育旅游[18]等领域。与此同时,旅游类文献中案例地也是重要的分析线索,但已有文献研究较少关注到这方面。通过对案例地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可以探索中国“旅游研究足迹”的相关特征,如案例地与研究机构的距离、案例地与研究主题的匹配性等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

基于此,本文以《地理学报》《旅游学刊》等十种代表性的地理和旅游类期刊为数据来源,选取旅游类文献中案例地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客观地分析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创新了我国旅游文献分析视角,为后继学者们提供一个参考,同时发现了以往同类研究中未被揭示的现象和规律,以期推动我国旅游学术多视角研究。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1.数据采集

为了获取旅游类案例地信息,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十种期刊为研究样本来源期刊。这十种期刊都是CSSCI来源期刊,学界影响力大,文献代表性和认可度高。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设定为2019年12月31日,检索条件设定为篇名检索,篇名设定为“旅游”或者“游憩”,确保检索出的文献是旅游类文献,检索模式为精确检索。十种期刊总共检索出7 173篇旅游类文献,检索结果经人工逐篇筛选(筛选标准为题目中有案例地或副标题中“以某个案例地为例”或论文中有明确案例地),剔除掉不含案例地、将国家以及国外某旅游地作为案例地(考虑到完全以国家作为案例地不够具体,因此将以国家为案例地的文献不纳入研究范围中,同样以国外某一旅游地为案例地的也不纳入研究范围)的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2 262篇,在十种期刊的分布为:《地理学报》37篇,《地理研究》143篇,《地理科学》132篇,《自然资源学报》54篇,《人文地理》356篇,《经济地理》584篇,《地理科学进展》42篇,《资源科学》111篇,《旅游学刊》629篇,《旅游科学》174篇。

为了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本文将案例地划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大尺度案例地是指省级行政单位案例地;中尺度案例地是指地级、县级行政区案例地;小尺度案例地是指村、镇、景区景点等案例地(考虑到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等区域型案例地过于复杂,不易可视化展示,该类型案例地也不纳入研究范围中)。将2 262篇有效文献二次整理,总共得到699个案例地,共被选取2 315次(部分文献中涉及的案例地不止1个)。其中得到大尺度案例地涉及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共被选取675次;中尺度案例地有248个,共被选取854次;村、镇、景区景点等小尺度案例地417个,共被选取786次。

2.研究思路

将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得到大、中尺度案例地统计分布结果,从而反映出“旅游研究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对小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影响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

三、“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

1.大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大尺度案例地数据,对大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得到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统计表(见表1)。

表1 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统计

(1) 总体上呈现不均衡态势,集中分布在东中部省份 我国旅游研究中选取的大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总体呈不均衡状态,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份和中部省份。其中,上海、北京、湖南和江苏四省(市)最集中,占全部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36.4%。此外,云南、福建、陕西、浙江、河南、台湾、海南、重庆被选取次数次之,位于第二梯队,占全部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28.3%;四川、广东、湖北、安徽、新疆、山东、香港、西藏、甘肃、黑龙江列于第三梯队,占全部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23.6%;宁夏、江西、吉林、山西、澳门、青海、辽宁、河北、广西、贵州、内蒙古、天津位于第四梯队,占11.7%。从大尺度案例地选取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总体上呈不均衡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中部省份。

(2) 被选取次数的极差性明显 我国旅游研究中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极差性明显。上海被选取次数最多,高达84次,而天津被选取次数仅为3次,被选取次数的极差为81。上海、北京、湖南、江苏四省(市)被选取作为案例地次数较多,被选取次数占绝对优势,形成了研究热区。被选次数小于10次的案例地有吉林、山西、澳门、青海、辽宁、河北、广西、贵州、内蒙古、天津,形成了研究冷区。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共被选取675次,每个省级单位平均被选取20次左右,低于平均被选取次数的案例地有20个,而高于平均被选取次数的案例地仅有14个,大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2.中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特征

(1) 省际空间分布差异悬殊 从我国行政区划分布来看,中尺度案例地省际分布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见表2)。

表2 中尺度案例地按行政区划分布的统计结果

在旅游研究文献中,浙江省的地级、县级行政区被选取个数最多,达26个,占比10.5%,而山西省和台湾省的地级、县级被作为研究案例地的个数最少,仅各为1个,占比0.4%,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的极差和极商分别为25和26;湖南省的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最多,为94次,占比11%,同样山西省和台湾省的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最少,仅为1次,占比0.1%,被选取次数的极差和极商为93、94;截止文献搜索时间,天津、宁夏的中尺度案例地还没有被学者选取,表明中尺度案例地省际空间分布差异悬殊。浙江、广东、湖南、云南、江苏、安徽和山东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次数较多,仅7个省份被选取个数和次数总和均超过全国50%以上,而海南、青海、吉林、黑龙江、西藏、山西、台湾7个省(区)被选取个数和次数总和均仅占全国6%以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省际空间分布差异悬殊。

(2) 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 从我国南北分布来看[19],中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见表3)。南方地区(江浙沪鄂湘赣闽粤琼川渝黔云桂藏港澳台)共有162个中尺度案例地分布,共被选取了592次,分别占比65.3%、69.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方地区(京津冀鲁豫皖晋陕黑吉辽、内蒙古、新甘宁青)共有86个中尺度案例地分布,共被选取了262次,仅占比34.7%、30.7%。南北地区省级行政单位数量相当,但北方地区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次数仅占南方地区一半左右,反映出我国“旅游研究足迹”呈现出“南多于北”的特征。

表3 中尺度案例地南北区域分布差异

(3) 呈现出“东中部密集、西部和东北地区稀少”的特征 从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板块分布来看[20],我国中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被选取的个数和次数分布最多,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第三,东北地区最少(见表4)。其中,东部地区(京津冀鲁江浙沪闽粤琼)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被选取次数为104、355,占比为41.9%、41.6%,远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西部地区(内蒙古、宁新青甘陕藏川渝云黔桂)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次数为77、251,占比为31%、29.4%,位于第二, 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中部地区(晋豫皖鄂湘赣)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次数为54、204,占比为21.8%、23.9%,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河南等省份。东北地区(黑吉辽)中尺度案例地最少,仅占被选取个数总和和次数总和的5.3%和5.1%。

表4 中尺度案例地在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布差异

从省级行政单位被选取个数和次数的平均数分布来看,中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部密集、西部和东北地区稀少”的特征。东中部地区平均省级行政单位被选取个数和次数均高于被选取个数总和与被选取次数总和在全部地区平均分布数量8和27.5,说明东中部地区中尺度案例地“研究足迹”分布密集。西部地区平均被选取个数和次数分别低于平均分布数量,而东北地区远低于8和27.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中尺度案例地“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稀少。

3.小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特征

小尺度案例地指村、镇、景区景点等案例地,从宏观上来看,小尺度案例地可抽象为点状要素,根据小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数据,利用最邻近点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定量分析小尺度案例地整体空间分布情况。

(1) 总体上呈现不均衡的集聚型分布态势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定量分析小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类型。本文小尺度案例地为点状要素,最邻近点指数是指417个小尺度案例地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能够客观、准确地体现小尺度案例地的空间分布类型。

R=r1/rE

(1)

(2)

其中:R为最邻近点指数;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s为研究区域的面积,为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取值960万平方公里;n为小尺度案例地的数量,取值417个。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类型为均匀型;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类型为随机型;当R<1时,表明点要素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且R值越小,点要素凝聚程度越高[21]。

通过ArcGIS 10.2软件计算出平均最邻近距离r1为42.68 km,理论最邻近距离rE为89.40 km,最邻近点指数R=0.48<1,说明小尺度案例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态势。

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定量分析小尺度案例地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地理集中指数是反映研究对象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3)

其中:G为小尺度案例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省份的小尺度案例地数量;T为小尺度案例地的总量,取值417;n为省级行政单位的数量,取值34。G的取值范围在0至100,G越大,说明小尺度案例地分布越集中;G越小,说明小尺度案例地分布越分散[22]。

根据计算得出地理集中指数G=21.69,若小尺度案例地集中分布于各省级行政单位,即每个省级行政单位小尺度案例地的平均分布G1=17.15,因为G>G1,表明小尺度案例地在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如旅游研究中选取浙江省小尺度案例地的个数达到31个,占比7.4%,位于第一;选取安徽省小尺度案例地的次数为102次,占比13%,位于第一;而选取天津市小尺度案例地的个数和次数均为2,仅占比0.5%、0.3%,呈现出小尺度案例地省际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从最邻近点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可以反映出,小尺度案例地总体上呈现不均衡的集聚型分布特征。从小尺度案例地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且省际分布不均衡。

(2) 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 我国小尺度案例地地带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大多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和以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等有很大差别[23-24],我国小尺度案例地的空间分布与黑河-腾冲线东西地区的差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小尺度案例地周边地区人口数量以及基础设施条件与小尺度案例地的被选取息息相关。有87.3%左右的小尺度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而该线以西地区小尺度案例地空间分布个数所占比重小,仅占全国小尺度案例地12.7%左右,被选取次数空间分布更在10%以下,与“胡焕庸线”高度吻合,从而反映出我国“旅游研究足迹”大多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

四、“旅游研究足迹”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1.旅游业发展水平

旅游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研究发展程度的因素之一,旅游收入体现了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以反映出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25]。案例地作为旅游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取也必定受到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旅游收入越高的地区,案例地选取越多,旅游研究足迹集聚情况越明显。本文以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2015-2019年平均旅游总收入作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26],数据来源于各省级行政单位《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宁夏和港澳台缺少旅游总收入的数据)。以多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为横轴,以各省级行政单位旅游总收入(2015-2019年平均值)为纵轴,并以多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值为象限分界点,生成二者的关系矩阵(见图1)。结果显示,第一象限广东、江苏、浙江、北京、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南、广西10地的案例地被选取次数和旅游总收入双高,解释了我国“旅游研究足迹”多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另外,趋势线也反映了“旅游研究足迹”集聚情况与旅游总收入呈正向关系。旅游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各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游客人数和素质以及消费水平等,由此影响旅游研究中案例地的选择。

图1 我国案例地被选取次数与各省级行政单位旅游总收入矩阵分析

2.案例地等级

案例地等级也是影响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之一,“旅游研究足迹”的集中分布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条件是密不可分的。高等级景区(点)是旅游发展的重点,也是旅游研究的热点,易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借鉴已有研究成果[27]和实际考虑本文案例地的情况,优良级案例地是指获得世界级和国家级荣誉(国家1A、2A级案例地除外)的景区(点),具体指世界遗产、国家3A级以上景区(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从而得到我国案例地等级评价统计信息(见表5)。

表5 案例地等级评价统计信息

高级别案例地对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认可度和案例地吸引力,易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省会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的中心[28],省会首位度高,是中尺度案例地被选取热点。旅游资源条件不仅是我国旅游发展建设的基础,而且对旅游研究中案例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优良级案例地被选取个数和被选取次数占比分别为72.9%、82.1%,在小尺度案例地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优良级案例地分布较多的安徽、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陕西等省份,小尺度案例地“研究足迹”分布数量也较多,分布密度也相对集中。

3.旅游研究机构空间分布特征

为了探讨研究机构与“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的关系,本文以2 262篇有效文献的旅游研究机构为数据来源(不含国家、省、市旅游局等相关政府单位以及相关旅游规划公司),整理后得到405个旅游研究机构(若院校改名或者并校了,以改名或者并校的院校名称为准;若院校不止一个校区,则以作者所在学院的校区为准),从而得到文献中旅游研究机构按行政区划分布的统计结果(见表6)。

表6 旅游研究机构按行政区划分布的统计结果

旅游研究机构总体上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省际空间分布差异悬殊,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占绝对优势,与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相似性。旅游研究机构选取案例地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特定背景下只能选取一定数量、一定范围内的案例地进行研究,存在距离衰减现象。旅游研究机构一般会选择距离较近的案例地进行研究,从而“旅游研究足迹”会在距离研究机构较近的地区形成集聚。

五、结论与讨论

1.结论

基于检索旅游类文献中案例地信息,通过筛选和整理之后,利用空间分析法,对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大尺度案例地选取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总体上呈不均衡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中部省份;并且大尺度案例地被选取次数极差性明显。第二,从中尺度案例地选取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省际分布差异明显,空间不均衡性突出;从区域分布特征看,呈现“南多北少”、“东中部密集、西部和东北地区稀少”的特征,且多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第三,从小尺度案例地选取看,我国“旅游研究足迹”总体上呈现不均衡的集聚型分布态势,大多分布在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第四,影响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水平、案例地等级、旅游研究机构分布特征等。旅游总收入与“旅游研究足迹”集聚情况呈正向关系,一般情况下,旅游总收入越高,“旅游研究足迹”越集聚;高级别案例地是旅游发展的重点,易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旅游研究机构空间分布特征与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相似性,旅游研究机构一般会选择距离较近的案例地进行研究。

2.讨论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目前旅游研究中选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传统与乡土建设等景区景点作为案例地较多,如九寨沟风景区、黄山风景区、泸沽湖、西递、宏村等,主要以山、水、村为代表,而选取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作为案例地较少。但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同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旅游资源多。但从当前的旅游研究来看,我国旅游研究的热点和关注点主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区,西北部地区涉足较少,而西北部地区同样有很多优良的旅游资源值得研究和探索。以上现象主要与我国旅游业发展阶段和旅游研究发展阶段有关。我国东中部地区旅游业开发相较西部地区来说要更早,东中部地区的案例地更早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但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案例地也会引起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旅游研究者的相关信息也会影响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空间分布特征,如研究者的基金项目、团队规模、师承关系等,这在接下来研究中会进一步考虑。

本文得到2 262篇带有案例地的有效文献,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使研究更加精确和全面。另一方面,本文主要从空间维度研究了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的分布特征,在接下来研究中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系统研究我国“旅游研究足迹”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机理。

猜你喜欢

足迹尺度次数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党的足迹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红色足迹
中国足迹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