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排姆村遗址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2021-10-29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东南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瓷碗铜钱墓葬

南京博物院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排姆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丁堰街道排姆村南部。2020年4—8月,南京博物院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发现宋代墓葬21座。常州地区宋墓多为零星发现,此次发现的宋墓排列有序,方向大体一致,随葬器物时代特征相近,墓葬数量之多为常州地区首次发现,为研究江南地区宋代墓地排列及地方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排姆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经济开发区丁堰街道排姆村南部。北邻东方二路,西近大明路,南距漕上路约350米,东距华丰路约550米(图一)。为配合常州经济开发区大明路东侧、东方二路南侧地块基本建设,2020年4—8月,南京博物院和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布相对位置为西北、东南两处探方(图二)。现将遗址发现的宋代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排姆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二//排姆村遗址布方图

一、墓葬概况

本次发现并清理宋代墓葬21座,分别编号为M3、M6、M7、M13、M15—M22、M26—M29、M33、M36、M48—M50;其中18座墓葬位于东南部探方(图三)。这批宋墓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单人葬。由于原始地层遭到破坏,墓葬大部分开口于现表土层下,部分墓葬被近现代建筑和晚期墓葬打破或打破早期遗迹。

图三//东南探方宋代墓葬分布图

M3 开口于表土层下,西北端被现代墙基打破,打破生土层,方向140°。开口距地表深0.75米。平面近长方形,北窄南宽,口大底小,壁面较斜直,北壁上部有垮塌迹象,底部平整。墓口长2.25、宽 0.58~0.72米,墓底长 2.20、宽 0.54~0.68、深1.02~1.36米。墓底中部发现较为明显的棺木腐朽痕迹,南宽北窄,残 痕 长 1.92~1.98、宽0.33~0.43、高0.42米,未见骸骨。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5件(组),分别为四系陶罐1、瓷碗1、铜带板1、铜带銙1件,铜钱31枚。其中四系陶罐位于墓坑东南角,瓷碗、铜带板位于棺内西南角,铜带銙位于棺内东南角,铜钱位于棺内底部(图四)。

图四//M3平、剖面图

M6 开口于表土层下,东南部被晚期墓葬打破,打破生土层,方向138°。开口距地表深0.70米。平面近长方形,南宽北窄,壁面较平直,底部平整。墓室长2.70、宽0.72~0.82、残深0.76~1.11米,墓底中部偏南有一处腰坑,平面呈近方形,直径0.16~0.20、深0.06米。墓室中部发现一口木棺,挡板有不同程度的腐朽残缺。棺长2.58、宽0.54~0.64、残高0.38~0.72米。棺内未见骸骨。出土随葬器物7件(组),分别为瓷碗、银钗、银饰、银带銙、四系陶罐各1件,铜钱65枚。其中瓷碗、银钗、银饰、银带銙出土于棺内南部,四系陶罐出土于墓室南端,铜钱分别出土于棺底中部和墓底中部(图五)。

图五//M6平、剖面图

M7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层,方向141°。开口距地表深0.65米。平面近长方形,壁面较平直,底部平整。墓室长2.28、宽0.78~0.80、深1.02米。墓室底部见棺木残存痕迹,残痕长2.16、宽0.43~0.54、高0.10米,未见骸骨。共出土随葬器物4件(组),分别为四系陶罐、瓷碟、瓷碗各1件,铜钱12枚。其中四系陶罐出土于墓室东南角,瓷碟、瓷碗出土于棺内南端,铜钱出土于棺底中部(图六)。

图六//M7平、剖面图

M13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晚期墓葬打破,打破生土层,方向130°。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近长方形,北端被晚期墓葬破坏,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光滑。长2.10、宽0.80、深0.90米。出土瓷碗2件,位于棺内东南部(图七)。

图七//M13平、剖面图

M15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晚期墓打破,打破生土,方向128°。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形状近长方形,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光滑。长2.40、宽0.72、深0.90米。墓室底部见棺木残存痕迹,残痕长 1.90、宽 0.50、高0.50米,未见骸骨。随葬器物2件,分别为瓷碗和铜钱。瓷碗位于棺内南部,铜钱位于棺内中部,可辨识为“至道元宝”(图八)。

图八//M15平、剖面图

M17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晚期墓葬打破,打破生土,方向130°。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形状近长方形,北端被晚期墓葬打破,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光滑。长2.40、宽0.80、深0.60米。墓底南部发现腐朽的棺痕迹,厚约0.04米。在棺内东南部发现随葬瓷碟、瓷碗各1件(图九)。

图九//M17平、剖面图

M18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方向308°。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10、宽0.72、深0.80米。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墓底有厚约0.04米的棺木腐朽痕迹。在棺内中部出土铜钱8枚(图一〇)。

图一〇//M18平、剖面图

M19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方向130°。开口距地表深0.50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20、宽0.72、深0.60米。墓内中部发现棺木腐痕遗迹,长1.82、宽0.46、厚0.04米。出土随葬器物4件(组),分别为四系陶罐、瓷碟、瓷碗各1件,铜钱5枚。其中四系陶罐出土于墓室东南,瓷碟、瓷碗出土于棺内东南角,铜钱出土于棺内中部偏东(图一一)。

图一一//M19平、剖面图

M20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现代坑打破,打破生土,方向132°。开口距地表深0.58米。平面近长方形,长2.40、宽0.68~0.76、深1.00米。墓底发现有棺木腐朽痕迹,长1.74、宽0.34、厚0.04米。出土随葬器物4件(组),均出土于棺内东部,分别为瓷碗2、银簪1、银带銙1件(图一二)。

图一二//M20平、剖面图

M21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M26,并打破生土,方向128°。开口距地表深0.50米。平面近长方形,长2.10、宽0.68~0.72、深1.10米。墓底发现棺木腐朽痕迹,长1.84、宽0.46、厚0.04米。棺内东北角出土瓷碗1件(图一三)。

图一三//M21平面图

M22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层,方向135°。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00、宽0.56~0.60、深0.90米。墓底发现棺木腐朽痕迹,长1.92、宽0.36~0.42、厚0.04米。棺内南部偏东出土瓷碗1件(图一四)。

图一四//M22平面图

M26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M21和晚期墓葬打破,打破生土,方向320°。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形状呈长方形,长2.00、宽0.76~0.80、深0.30米,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在墓坑中部偏东出土瓷罐1件(图一五)。

图一五//M26平、剖面图

M27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方向140°。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10、宽0.72~0.80、深1.00米。墓底发现棺木腐朽痕迹,长1.82、宽0.40、厚0.04米。出土随葬器物3件(组),分别为瓷碗、漆盒各1件,铜钱6枚。瓷碗出土于棺内南端偏西,漆盒出土于棺内南端,铜钱出土于棺内中部(图一六)。

图一六//M27平、剖面图

M28 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方向138°。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20、宽0.68~0.72、深1.10米。墓底发现棺木腐朽痕迹,长2.02、宽0.40、厚0.04米。出土随葬器物4件(组),分别为陶罐1、瓷碗2件,铜钱14枚。其中陶罐、瓷碗出土于棺内南部,铜钱出土于棺内中部(图一七)。

图一七//M28平面图

M29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晚期墓打破,打破生土,方向140°。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呈长方形,残长0.76~0.90、宽0.60、深0.40米,墓壁规整,壁近竖直。墓底有棺木腐朽痕迹,残长0.46~0.54、宽0.36、厚0.04米。棺内南端偏西出土瓷碗2件(图一八)。

图一八//M29平、剖面图

M36 开口于表土层下,被晚期墓打破,打破生土,方向138°。开口距地表深0.60米。平面形状长方形,残长1.00~1.30、宽0.68、深0.60米,墓壁规整,壁近竖直。随葬瓷碗1件,铜钱8枚,其中瓷碗位于墓坑南端偏东,铜钱位于墓底中部(图一九)。

图一九//M36平、剖面图

M48 位于西北探方T3019东北部。开口于表土层下,上端被晚期灰沟打破,打破生土层,方向141°。开口距地表约0.92米,平面呈长方形,长2.56、宽0.66~0.77、残深0.32米。墓口向下约0.20米见棺板腐朽痕迹,长1.84、宽0.36~0.42米。出土随葬器物5件(组),分别为青瓷盒1、漆器2、铜镜1件,铜钱138枚(图二〇)。

图二〇//M48平、剖面图

M49 主要位于西北探方T3122西北部。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方向145°。开口距地表约0.76米,上端被现代基槽破坏严重,仅保存下端部分。整体平面呈长方形,长2.07、宽0.60~0.62、残深0.58米。壁近直,底部平坦,墓口向下约0.26~0.30米见棺室腐朽痕迹,长1.72、宽0.30~0.38米。随葬铜镜1枚,位于墓底东壁中端(图二一)。

图二一//M49平、剖面图

M50 主要位于西北探方T3222西南部。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层,方向142°。开口距地表约1.12米,上端被现代基槽破坏严重,仅保存下端部分。整体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北窄南宽,残长0.30~1.02、宽0.72、残深0.20米。壁近直,底部平坦,墓底中部见残存棺底板。出土随葬器物5件,分别为瓷碗、铜环、铜钱、陶罐,其中2件瓷碗倒置相扣合,位于墓底中部,铜环1件,铜钱4枚,位于墓底中部,陶罐1件位于墓底东北角(图二二)。

图二二//M50墓葬平、剖面图

二、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质地有瓷器、陶器、银器、漆器、铜器等,其中瓷器有碗、盏、碟、盒,部分瓷器底部有墨书,陶器有四系罐、陶瓶,银器主要是簪、钗、带饰,漆器有器盒,铜器有铜镜、带饰、铜环及大量铜钱。

1.瓷器

瓷碗 15件。M7︰3,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青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4.9、足径6.2、高8.2~8.4厘米(图二三︰1)。M15︰1,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白釉,较粗糙,圈足露胎。口径15.3、足径6.4、高7.7~7.9厘米(图二三︰2)。M19︰3,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白釉,圈足底露胎。口径15.6、足径6.3、高7.2厘米(图二三︰3)。M29︰2,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青白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4.5、足径5.8、高6.7~7.0厘米(图二三︰4)。M36︰1,口近直,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白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4.5、足径6.5、高7.6厘米(图二三︰5)。M6︰1,敞口,圆唇微卷,深弧腹,高圈足。内外壁施青白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5.3、足径6.7、高7.9~8.2厘米(图二三︰6)。M22:1,敞口,内外壁施青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5.9、足径5.8、高6.8厘米(图二三︰7)。M21︰1,敞口,唇沿外撇。口径15.6、足径6.0、高6.5~6.9厘米(图二三︰8)。M17︰2,敞口,尖唇,唇沿外撇,弧壁,圈足。内外壁施青釉,圈足内外露灰胎。口径15.8、足径5.7、高6.7~7.0厘米(图二三︰9)。M27︰1,敞口,唇沿外撇。口径15.5、足径5.5、高6.5厘米(图二三︰10)。M28︰2,敞口,唇沿外撇,圈足内有墨书“施三三”。口径15.7、足径6.3、高6.4~6.8厘米(图二三︰11)。M28︰3,敞口,圈足内有墨书“施三三”。口径15.9、足径6.0、高6.3厘米(图二三︰12)。M13︰2,敞口,圆唇略卷,圈足壁薄厚不均。内壁及外壁上腹部施青釉,下腹部及圈足露灰胎。口径16.0、足径6.0、高6.0厘米(图二三︰13)。M3︰2,敞口,圆唇较厚,弧腹,矮圈足,内底心有一周弦纹。内外壁施青白釉,圈足露胎。口径15.8、足径6.0、高6.3~6.4厘米(图二三︰14)。M20︰1,器壁较薄,敞口,尖唇,口沿削刻为六曲葵瓣形,斜直腹,内底略下凹,圈足。内外壁施白釉,足底刮釉露胎,内壁及底模印花卉纹。圈足内有墨书“*宅”。口径17.3、足径5.6、高7.3厘米(图二三︰18)。M20︰2,敞口,平折沿,圆唇,弧腹,矮圈足,内外底心微凸。内外壁施青白釉,内底心有一周叠烧露胎痕迹,圈足露胎。内壁有刻花纹。口径16.2、足径5.4、高6.0厘米(图二四︰1)。

图二三//宋墓出土器物(一)

碟 2件。M7︰2,尖唇,平折沿,弧腹较浅,圈足较矮。内外壁施青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4.0、足径5.0、高3.7~3.8厘米(图二三︰15)。M19︰2,残,敞口,唇沿外撇,浅弧腹,矮圈足。内外壁施白釉,圈足内露胎,似有墨书痕迹。口径13.8、足径3.7、高3.4~3.8厘米(图二三︰16)。

盏 3件。M29︰1,敞口,圆唇,唇沿略外撇,斜弧壁,内底圆弧,矮圈足。通体施青釉,圈足刮釉露胎。内壁及底刻划团菊纹。口径10.9、足径2.9、高5.3厘米(图二四︰3)。M50︰1,器壁较薄,敞口,尖唇,口沿削刻为六曲葵瓣形,斜直腹,内底心微凸,小圈足。内壁施满釉,外壁施釉至足外墙,足内墙与外底露胎。釉面光洁透亮,内壁模印菊纹。口径12.4、足径3.3、高4.6厘米(图二四︰2)。M50︰2,器壁较薄,敞口,尖唇,斜直腹,内底心下凹,小圈足。内外壁施白釉,圈足露胎。内底及外沿下饰弦纹,外底有墨书痕迹。口径15.0、足径4.1、高6.7厘米(图二三︰19)。

图二四//宋墓出土器物(二)

2.陶器

四系罐 6件,根据整体器形,可分二型。

A型 鼓弧腹。1件。M26︰1,口残,平折沿,方唇,束颈,斜溜肩,肩部贴塑四个对称桥形系,平底,底心内凹。器身有数道弦纹。口沿内外及上腹部施釉,下腹部及底露红胎。口径11.3、腹径20.8、底径12.0、高24.0厘米(图二四︰4)。

B型 深弧腹。5件。敞口,圆唇外卷,短束颈,斜溜肩,肩部捏塑四个对称竖系,平底微凹。器身有数道弦纹。内壁及外壁上半部施薄釉,外壁下半部及底露褐胎。M3︰1,口径9.0、腹径15.9、底径9.0、高22.7~23.0厘米(图二四︰5)。M19︰1,口径8.3、腹径15.0、底径10.0、高23.1~23.7厘米(图二四︰6)。M7︰1,口径9.4、腹径14.5、底径10.0、高24.8厘米(图二四︰7)。M28︰1,口径9.1、腹径14.4、底径8.4、高26.4~27.0厘米(图二四︰8)。M6︰6,口径9.6、腹径15.5、底径9.0、高24.0~24.7厘米(图二四︰9)。

陶瓶 1件。M50︰5,敞口,圆唇,斜肩,深直腹斜收为平底。器身有数道弦纹,通体未施釉。口径6.6、腹径10.1、底径5.8、高20.8厘米(图二四︰10)。

陶碗 1件。M13︰1,敞口外撇,尖唇,浅斜腹,矮圈足,内底心略凸。内外施薄黄釉,脱落严重。口径12.7、足径4.7、高4.3厘米(图二三︰17)。

3.银器

银簪 1件。M20︰3,簪身为细长柱状,稍弯变形,截面呈圆形,簪身顶端呈尖状,簪帽缺失。直径0.2~0.3、残长26.5厘米(图二四︰11)。

银钗 1件。M6︰2,长条形对折,双股弯曲,两端尖细,横截面为圆形,长21.9厘米(图二四︰12)。

带銙 2件。M20︰4,曲折成形,一端头略扁,一端头较细,素面。长2.7厘米(图二四︰16)。M6︰4,残,曲折成形,一端头略扁,一端头残,素面。长3.1厘米(图二四︰17)。

4.铜器

铜镜 2枚。M49︰1,一角残,委角方形,镜面光亮,镜背四周有宽缘,中心有一半球形小穿钮,右侧中部有两排铭文,锈蚀严重,字无法识别。边长10.1、厚0.1厘米(图二四︰18)。M48︰5,残,方形,镜面锈蚀,素面无纹。边长9.6、沿厚0.1厘米(图二四︰19)。

带板 2件。M3︰4,锈蚀严重,长方形薄铜片制成,均为圆弧首,其中一件弧首正中及两端有小穿孔。长9.4、宽5.6厘米(图二四︰14)。

带銙 1件。M3︰5,锈蚀严重,以较厚铜条曲折成“[”形,两端头呈柱状,内有小孔。长6.0、宽0.9厘米(图二四︰13)。

铜环 1件。M50︰3,残损,外径2.2、内径0.6厘米(图二四︰15)。

铜钱 375枚。大多数为北宋时期钱币,钱文有篆、楷、行、草等多种书体,钱体小而轻薄,穿孔方正,字体清晰。钱径2.4~2.6、穿边长0.5~0.6厘米。种类有开元通宝(图二五︰1)、乾元重宝(图二五︰2)、宋元通宝(图二五︰3)、太平通宝(图二五︰4)、淳化元宝(图二五︰5)、至道元宝(图二五︰6)、咸平元宝(图二五︰7)、景德元宝(图二五︰8)、祥符元宝(图二五︰9)、祥符通宝(图二五︰10)、天禧通宝(图二五︰11)、天圣元宝(图二五︰12)、景祐元宝(图二五︰13)、皇宋通宝(图二五︰14)、至和元宝(图二五︰15)、嘉祐元宝(图二五︰16)、治平元宝(图二五︰17)、熙宁元宝(图二五︰18)、元丰通宝(图二五︰19)、元祐通宝(图二五︰20)、绍圣元宝(图二五︰21)、元符通宝(图二五︰22)、圣宋元宝(图二五︰23)、大观通宝(图二五︰24)、政和通宝(图二五︰25)等。

图二五//宋墓出土铜钱拓片

5.漆器

漆盒 1件。M27︰2,残损严重,斜腹,大平底,通体髹漆,外黑内红,外侧腹壁朱书“己酉杭州真大施□□牢”。口径16.5、底径8.6、高3.1厘米(图二六)。

图二六//宋墓出土漆盒(M27︰2)

三、结语

这批墓葬均为江南地区常见的土坑竖穴墓,墓葬排列有序,方向大体一致,随葬器物时代特征相近,应为一处经过严密规划的家族墓地或小型公共墓地。其中M27出土的漆器,带有干支纪年题记“己酉”,结合墓中随葬时代最晚的绍圣元宝(1094年),推测墓葬的时代为北宋晚期。此件漆器与常州武进剑湖砖瓦厂宋墓[1]出土的漆盒铭文相近,应为同时期同一作坊产物。因此推测这批墓葬时代集中于北宋时期,各墓时代略有早晚差别。

常州宋墓随葬漆器较为流行,此次发现的漆盒题记铭文显示了漆器制作的时间、地点、人物、宣传语及花押等内容,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流通的繁荣。从常州宋墓漆器题记铭文来看,宋代漆器产地有杭州[2]、温州[3]、苏州[4]、常州[5],工匠有苏州黄二郎[6]、温州臣明[7]、常州周谢、杭州施姓、杭州胡姓[8],一方面体现出漆器工坊生产的专业化,另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竞争的浓厚。

此次发现的铜镜均有残缺,无法拼合,推测是在下葬时就有意破坏。刻意破坏铜镜在安徽繁昌老坝冲宋墓[9]也有发现,随葬的7枚铜镜都有不同程度损毁,这可能是一种地方特有的葬俗,值得引起注意。

常州宋墓多为零星发现,此次发掘的宋墓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集中、排列有序,如此规模的墓群为常州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江南地区宋代墓地排列及地方葬俗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附记: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郑铎;发掘人员任林平、黄督军、曾伟、曾凡华、郭红民;拍照曾伟、曾凡华;绘图汪莲、王小金;拓片肖昱。)

猜你喜欢

瓷碗铜钱墓葬
花喜鹊的铜钱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墓葬葬俗初探
小瓷碗,碰碰车
铜钱草
粗瓷碗,细瓷碗
小瓷碗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铜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