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班幼儿整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2021-10-28邹唱

红豆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学具整理玩具

邹唱

【摘要】当下许多独生子女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和成人的娇惯下成长,独立生活能力不强,且很多家长本身也缺乏整理意识,导致孩子觉得整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重要,甚至有些孩子在面对杂乱不堪的环境采取了无视的态度:针对孩子们没有整理意识、不会整理等现状的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构建整理能力教育框架(外部环境的设置→物品的规范统一→设立不同职位以及家园共同配合)。以班级为单位,师幼共同开发有关整理的班本课程,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促进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发展。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并通过对比法、展示方式等一系列措施等对取得的一些成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整理能力;系列策略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整理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对以后也有深远的影响。经过小中段两年的生活学习,有些方面有很大进步,但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我们的重视,并想方法去帮助孩子们培养整理能力,那么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有利的。

一、对幼儿进行整理能力提升的迫切性:

对于大班段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分析:

(一)没有整理意识:主要表现为自己的物品随意乱放、用完学具后没有整理意识。

场景案例一:教室里都配有一个小柜子,供幼儿放置书包等物品,可是我们观察到:大多数孩子来园的时候就把小书包随意一放,歪歪扭扭的躺在那。若有穿脱衣服的,直接揉成一团塞在了那里,发的书或资料纸更是可怜得翘起了角,放眼一看,乱乱的感觉。

分析:孩子对于自己的一块小领地并不是那么在意,没有整理的意识,而且每次来园时,家长也并不是那么在意,随意的一放,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小柜子只是个放东西的地方,而没有这个意识去把自己的地方弄干净弄整齐。

(二)不会整理。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如何整理玩具、区域材料、书本等。

场景案例:玩具和书本总是充斥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喜欢玩玩具和区域,也喜欢看书,可是我们发现,在玩玩具和区域的时候,刚开始很好,每次到要收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各种混乱——玩具丢在地上一地没人捡,老师一说要捡起来又是一大堆孩子抢着去捡,有些甚至趴到了地上;区域的材料摆放杂乱不堪,最后还要老师再次帮忙整理;图书看完以后也是一大堆孩子抢着去放,随手一放也不管有没有放对了或者有没有掉下来,扭头就走。

分析:孩子们只是图收起来快,而没有要将之摆放好的意识,拿玩具、区域和图书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注意到原来这样东西是放在哪里的,收回来的时候自然是乱放了。很多孩子愿意在老师的提醒下帮助老师做些什么,但是由于人太多,不会整理,易造成二度混乱。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纲要》在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

2.在日本的儿童教育中,有“食育”“智育”和“木育”等对于我们全然陌生的概念。而在2015年的时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收育。其概念是教育孩子收拾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实施策略,多方面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针对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种种整理方面的问题,我们经过讨论,制定了一些帮助幼儿培养整理能力的计划,并且根据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況做出一些调整。

(一)外部环境的创设。环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幼儿每天到园第一个所面对的就是周围环境的布置,这个对幼儿的隐形影响是很大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与墙对话”——这样创设。在悬挂挂饰和墙上,我们运用了规则卡、温馨小提示、图片照片等示意图的方式来提醒孩子们什么是正确的做法,这个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2.“区域活动”——这样玩耍。(1)分区域框框的颜色。(2)寻找生活印记做标签:比如以水果来区分五个区域

(二)规范物品的摆放:1.区域盘的图示整理;2.学具的统一

(三)教育及示范作用

1.以班级为单位,师幼共同开发有关整理的班本课程,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促进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发展。

2.比赛的激励作用。光靠正负强化手段,还只是在学具上整理的一种方式,但是平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为孩子们配备了专门的柜子,但是一打开柜子确实乱七八糟的,天气热的时候,孩子们脱下衣服,也是随手一塞,很不整齐,为此我们想到了比赛的方式来强化。一种是定期比赛,一种是不定期比赛。

(四)设立各种职位,让孩子在权利和义务中成长

1.值日生:值日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当的,家长与老师对值日生职位是塑造,让孩子们更加觉得做值日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2.专职管理员:值日生的产生的确缓解了一些现状,但是光有值日生还不够,因此我们会找一些这段时间不上专业课而且比较认真的孩子去帮忙检查和整理学具或材料的摆放。

(五)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整理能力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父母的行为也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之一,所以有些活动的进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1.在家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法:(1)在幼儿园由老师监督提醒,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帮助他改正乱放东西的毛病。(2)在家由爸爸妈妈督促,坚持让孩子把东西放到原处;2.早上来园,家长可以督促孩子们放好自己的东西,不乱丢;3.离园前的耐心等待。

四、实施后的成效,实述孩子们的改变

在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班级的两位老师逐步实行了以上一些策略,我们能从每个阶段看到孩子们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瞿敏亚.浅析中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22期.

猜你喜欢

学具整理玩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整理房间
用学具,用好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