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2021-10-28胡友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胡友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强调方向。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推行之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进一步突出了要将学生的发展性问题视为教学目标,这是对过往以成绩为单一导向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核心素养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划定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过往的知识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塑造,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探求的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之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呈现一种对考试成绩过分追逐的现象,这种教学偏向具体落实在学生身上,就呈现为学生应试能力强、学科能力与素养薄弱的情况。这是当下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所要克服的弊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意识的培养,而后者才是事关学生发展性问题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与认知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抓紧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在综合能力与认知水平方面获得大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新课改要求下的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改革正逐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落实,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应试导向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流。加之新观念的落地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各类聚焦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能力提升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步得到实践,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仍以知識传播为主,学生更关注的是如何掌握教师所讲述的具体方法,只有在解题时才会有效调动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耕,教学内容缺乏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数学教学的理论性过强,数学的实用性与工具性难以得到体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等同于听教师讲课,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薄弱,对应的能力也亟待提升。以上种种皆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足的体现,也进一步表明了在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强化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的必要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建立单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层面的提升依托于脑海中构建的完整知识架构,这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有着较高要求。反观当下高中数学在知识教学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明显的以精讲为特点,强调对单独知识的精细化教学,对知识架构的统领性明显不足。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设置来看,单元目标是每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学科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连接桥梁。基于单元层面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能从单元的层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也便于教师对标数学的学科目标,通过对内容的整合来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1]。因此,教师要建立单元概念,突出对单元知识架构的把握,逐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基于单元概念开展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并从中提炼出单元的大观念,围绕大观念来构架单元知识结构,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要从宏观实现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并将这一整体性思路顺利传达给学生。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材中《立体几何初步》一章的教学为例,教材将这一章的内容分为六小节,前三节主要讲述立体图形的相关问题,后三节主要讲述空间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单元,前三节可归于“空间几何体”这一主题下,具体划分为基本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联系:基本立体图形是基于数学抽象思维,通过对生活中物体形状的描述抽象出空间几何体的概念;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是基于直观想象,是空间几何体在平面上的表述;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则涉及数学的逻辑推理与运算,强调对空间几何体在数学层面的度量。这一单元关于“空间几何体”三个层面的探讨,体现了数学在空间层面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推进探究式教学,增强问题意识

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的有效手段。高中数学有一定的难度,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此时加大探究式教学的力度,更能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以听取教师知识灌输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凸显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由被动听讲变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行探究与内化知识的过程。前者强调对知识性结论的记忆,而后者凸显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过程。高中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只对结论性的知识进行记忆,学生难以做到思维层面的融会贯通[2]。探究式学习是借助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驱动思考并设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经验的调度,并借助新知识实现对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与重塑。

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与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都提到了“函数的应用”这一问题,这是函数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可以据此设计探究性议题,让学生自行从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等函数关系中提炼函数模型,对比不同函数模型中自变量x与函数值y之间是何种对应关系,分别适用于对什么样的变量关系进行分析等。借助这类探究问题加强学生对函数问题的概括与思考,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运算习惯,发展运算素养

数据处理与运算求解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部分也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纵观学生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整体过程,数据的处理与运算求解是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而关键还是在于初期要借助数学概念夯实学生的运算基础[3]。部分学生是因为对一些基础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或者记忆发生混淆,比如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图象问题,对于这类知识教师要注意结合概念的相关背景知识,力争把要点讲透彻讲完整,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同时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问题转化能力,比如生活问题的数学化,以及代数与图形问题之间的互相转化等,借助这种方式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生的求解难度。数学运算习惯的养成是基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之后的能力提升,且需要大量的针对性练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运算思维与技巧的专门指导,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运算素养。

四、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课堂教学,将培养目标从考试分数调整为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远瞻性的教学理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能力与素养是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问题,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不断借助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深入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仁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2):22-23.

[2]柯秀革.创设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效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考,2021(12):17-18.

[3]李洋.浅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2):122-123.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