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视角下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10-28赵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赵斐

摘要:当今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与之相对应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也在扩大,然而企业需要的相关专业人才缺极为匮乏,导致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新型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从而完善企业学校人才对接,提高跨境电商人才输送质量。

关键词: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

一、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概况

目前,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2020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巨大的考验,面临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保持了进口增长31.1%,出口增长40.1%的态势。不难看出,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主导力量。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跨境电商技术和“互联网+”的日趋成熟。

面对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的转型步伐愈加加快,外贸公司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岗位人才需求出现了综合性的需求,企业希望招聘包括营销,商务管理,运营策划等岗位的人才;第二,岗位需要既具有扎实的外贸基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又需要精通电子商务同时具有较高的英文素养的人才;第三,跨境电商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企业业务需要应用型外贸人才,例如网络营销能力和电子交易能力。这是由于外贸企业在目前的跨境电商背景下需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扩展跨境业务;第四,外贸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日益成为外贸企业考量人才的指标。过半的企业识别人才主要通过学历和职业资格认证。尽管证书不能完全有针对性地筛选出适合的人才,但是其重要程度亦不可忽视。

二、校企合作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改革

学校作为人才的输送来源,具有重大的社会责任,而应用型本科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培养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向实用型转变让学科知识和学校可能安排能与真实情景向对接,让学生能够在读书期间有机会接触到未来专业工作中的实操流程,加强学生的实训技能,让实训课程真正发挥最大价值,以期满足市场对实用型人才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此外,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也让企业专业人士能够走进课堂,把企业真实最新的动态以及相关业务经验传授给学生,充分发挥校方和企业方的优势互补,推动学校教育体系的不断革新,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畅通人才对接渠道。

2.有助于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培养人才,学生在学校即可提前了解到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在学校搭建业务实操平台,学生既可以完成校内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能够在实训平台上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与未来工作畅通对接,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在此模式下积累优秀人才,避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耗费巨大的成本和资金。学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高效的掌握跨境电商最新的实操流程,提前熟悉跨境电商业务和企业情况,对学生适应未来实习,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帮助。

3.有助于完善学校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包含的科目多,范围广,涉及到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店铺运营,专业英语等方面,学生通过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专业知识搭建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如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人才培养,可以将学生的知识体系以企业需求为框架,搭建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氛围下进行业务实操,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爱和了解,与此同时,企业与学校可以联合推出职业资格培训证书,让学生在实践完成之后,获得资格证书,得到业内的认可。通过企业的专家进校为学生进行现场讲授课程的方式,参与学科课程的设置,实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推动和完善构建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三、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传统高校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相关课程,已无法培养出满足目前外贸形势下企业对于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

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有培养目标、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

第一、培养目标不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并未完全考虑到行业需求,未能有机的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结合,导致跨境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第二、人才定位模糊。目前的跨境电商人才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尽管各大院校都有开设实训的教学环节,但仍然由于资金不足和实训平台更新缓慢等原因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起完整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需要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实施做出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四、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都会采用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讲授,但是在教授方式上只拘泥于课本知识和实训案例教学,并未体现出新时代跨境电商人才的技能传授。

第五、师資队伍薄弱。跨境电商专业是随着近几年的社会环境变化而新开设的专业,此专业的课程主要来自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商务英语等专业的老师承担,二这些老师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虽然有所了解,接受过跨境电商的相关培训,但是对于目前跨境电商平台的认知程度和实践程度依旧不够,实操技能缺乏,对平台的运营管理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操技能的培养质量不高,跨境电商人输送的人才亦质量不高。

2.校企合作实践机制不健全

目前来看,许多院校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但是真正落实下来的长期合作并不多,尽管有部分企业愿意与学校进行长期合作,但是由于未能搭建合适的产教融合知识管理平台,和深度合作,导致合作效果差强人意,很多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从在校实习生中招聘跨境电商的客户服务和简单的店铺操作等方面。

3.高校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当前众多的外贸企业需要各类综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包括跨境电商通关监管,供应链方案设计,数据分析,数字化营销,跨境电商直播等多方面的技术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而大多院校目前的跨境电商专业培养仅限于第三方跨境平臺店铺的实训操作,结果却是培养出来只具有单一技能的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综合专业能力,进而体现在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不相匹配。

四、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搭建跨境电商专业群

由于目前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跨境电商人员不仅要熟悉平台运营,国际贸易规则,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海外店铺运营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且跨境电商业务的流程相当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故高校应当打破现有的专业屏障,进行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培养。制定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时,应当充分以应用综合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对接,以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2.构建合理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从跨境电商岗位实践性出发,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与高校跨境电商课程要求相对应,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就可以与企业对接。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设“模块”课程,在同一专业中形成个性化发展。在学生实训环节,应当通过校企合作,将真是的企业流程引入课堂实训,丰富课程内涵。

3.完善跨境电商师资培养机制

由于跨境电商师资薄弱,为了提升此专业师资团队的能力,应当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提升,教师有机会可以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深入业务现场、切实感受跨境电商运营流程,与企业共同研究,从而提升自身的实操技能。另一方面,企业的专家可以进入校园讲授实用的企业实操技能,将企业的甚至需求与跨境电商岗位技能标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老师进企业,行业专家进校园”的双向师资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2]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5(8):143-145.

[3]韩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路径创新与实践[J].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39(1):13-17.

[4]谢海燕,蔡则祥.跨境电商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19(26):150-153

[5]马欢欢,张娥.跨境电商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及对策分析[J].商讯,2018(02);12-14

项目依托:2019年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L20191127)。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