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及途径分析
2021-10-28吕卫星
吕卫星
摘 要: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重点开发学生的国学、文化、专业技能的储备及掌握程度,在优质的教学渗透中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应用价值,进而开发学生的视野及文学修养。因此,教师应当完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凸显出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不断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的理解思维。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中华传统 经典诵读
1 引言
语文课本中涵盖诸多中华传统国学文化、历史元素、价值理念及发展方面的内容,故指导学生自行诵读文章,积极体会文章中所特有的文化及思想价值观,有利于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科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经典诵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优质的教学环境并渗透相应的国学思想,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2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1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社会的发展要点,可让学生在品鉴文学作品内涵、深度的就过程中体会到作品中所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观,而这些思想都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定参考性价值。因此,学生在经典诵读体验中,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韵律特征,还能让学生思考文章、词句的抑扬顿挫,可帮助学生了解四书五经、孔孟思想、百家杂谈、诗词元曲方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深度体会到国学经典思想,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2.2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经典散文、古诗词的诵读期间,学生可自行体会到文章的语言建构特点及逻辑思路,以便在开拓学生眼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掌握自己日常生活中阅读、写作、诵读的方法及语言表达技巧。期间,学生可在逐步的积累学习、语言技能,在提升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期间,明白经典文学中所涵盖的特色元素,结合自己的想象及思维进行表达,可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
2.3 有利于凸显文化传承的价值
在中华经典文化传承过程中,学生可利用特定的诵读情景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本土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发展规律,故在语文教学指导期间让学生进行思维体验。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及阅读习惯,让学生正视本土文化、民族发展的理论要点,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体验、创新学习和个人责任意识[1]。在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本土文化的渗透方案,指导学生意识到历史沉淀、民风生活以及诗词元曲所特有的魅力,帮助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传承要点。
3 创造诵读氛围,凸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在语文课堂中创造诵读氛围,尤其是需借助优质的平台及主题课程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持续性学习、理解、探知思考的过程中掌握传统文学中的思想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诵读体验,在特定的活动、诵读会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作品,也能让学生在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中,构建出和谐的、互动的体验及学习氛围。例如在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学生则需要有感情的诵读、断句、理解材料中的经典文化及核心内容。如“性相近、习相远”一句中,就涵盖孔子对人之本性的理解,他也提到只有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才能塑造人才或者废掉人才;在社会和人个性思想两方面特性的影响下,才能让一个人形成完善的价值观,这也正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诵读期间,教师还可渗透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典故内容,如“良禽择木而栖”和“孟母三迁”都能反映社会因素对人品、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孟母三迁”中,学生可感受到孟母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反反复复地更换环境的目的,而该行为的作用就是让孩子避免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总之,在诵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度,指导学生持续性理解、思考诵读内容的内涵,在品鉴古诗文魅力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可让学生在诵读期间明白古诗文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在《三字经》中也不乏自我发展方面的内容,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也说明了人的一生一定会经历挫折,故学生在诵读期间应当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经典的魅力及特征,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直观体验,感受到经典文化的传承价值。
4 搭建和谐平台,促进师生的平等互动
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环境中进行平等交流,谈论自己对作品内容、影响、价值的理解与认知,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特色,方便学生在逐步上传朗读作品的过程中评价、谈论出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因此,教师可利用诵读APP(有声朗读)及抖音,将需要学习的文章上传到指定平台,配合一定文案及图片凸显出文章的背景,能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认知观。例如教师可在平台中讲解关于治国、历史、古代先贤的行为准则,促使学生逐渐品鉴到儒家和道教文化的思想理论,方便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中,教师可讲解《石灰吟》“只留清白在人间”,也可说明《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壮志情仇,还可讲解《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关于战争及家乡的内容,方便学生在互联网中及时讨论并诵读出古诗文的重点,进而强化了学生的民族意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打造优质的、特色的、有效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掌握诵读技巧,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重点课题(编号:2020Z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财得. 高中语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途径[J]. 教育艺术,201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