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力数学阅读 提升核心素养

2021-10-28丁云郑珊珊葛洁如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核心素养

丁云 郑珊珊 葛洁如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线上线下的技术,把数学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把抽象、复杂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约地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设计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地阅读、思考、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够促进深度阅读思考,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通过云端推送功能,还可以补充、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数学阅读;微课绘本;核心素养

数学阅读是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达成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我们以“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项目为依托,立足课堂,加强对数学阅读的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阅读的理解力,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力微课绘本,帮助阅读生成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线上线下的技术,把数学阅读融入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实现深度学习。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在课前制作微课绘本,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源,助力数学阅读的生成。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一课中,韦恩图是集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利用韦恩图来进行交集的运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材中的表格形成韦恩图,然后理解韦恩图中各部分和重叠部分的意思,最后进行交集的计算。这些抽象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获得。实际上,学生这样理解集合的概念,还是很困难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把知识记下。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微课短视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爱吃苹果和爱吃香蕉”的情境。微课可以直观、形象地把韦恩图动态交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学生观看微课绘本视频,可以了解到集合的相关知识。(如图1)

我们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通过“线上云端”推送到班级群,让学生课前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和学习。在观看时,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参与到阅读中,激发了兴趣,引发了思考。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会反复观看。有了很好的阅读体验后,学生就能自觉地在线进行反馈。教师这时则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想法和疑惑,最后梳理成“我知道了”“我想知道” 两个清淅而又准确的分析图。(如图2、图3)

由于微课绘本的独特、有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他们在课前的有效阅读,对集合知识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考,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这些因素,能很好地让知识的学习,从课前延伸到课中,让原本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而有效的课前阅读,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面更广,学习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准确。

微课绘本把静止不变的图形和符号转化为新颖、有趣的动态视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其中。在微课绘本的助力下,学生能有效激发数学阅读学习的兴趣,并带着课前阅读后产生的思考,进入课堂中,为感悟数学、积累学习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简约提炼信息,加深阅读理解

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第一阶段是简约阶段,要把握事物关于数量或者图形的本质,把繁杂问题简单化,给予清晰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把抽象、复杂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约地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是一节较难理解的数学广角课,教材中的题目是: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足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个题目看似简单,但数量关系却牵涉到“二元一次”这个初中才学到的知识点。为了加深对数学阅读的理解,出示题目后,我们让学生进行初次数学阅读,从题目中初步获取相关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即“头有35个,脚有94只”和“鸡、兔各有几只”;而对于题目中隐含的两个条件“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很多学生没法直接悟到。

为此我们出示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35个头,会有94只脚?”引导学生悟出题目中隐含着的条件。进而,将信息提炼成简约的图示。(如图4)

从课后的“鸡兔同笼”访谈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原本理解困难的数学问题,在简约化提炼信息后,能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这样,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简约提炼信息的过程,是通过共同阅读、理解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再造,将原来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提炼后,把数学问题本质给予清晰表达。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感悟到一一对应和符号化的数学思想,又让他们体会到了阅读图示的作用——简明、清晰、直观。利用简约化的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最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增强了数学阅读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三、设计核心问题,强化阅读思考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思维过程,它可以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选择、提取和分析。教学中,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使他们在问题的驱动下有目的地阅读、思考、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能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思考,并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一课时,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理解平均数有三个角度:算法理解、概念理解、统计理解。为了突出学生对平均数特征的认识,可以先借助一个记忆数字的游戏,让他们亲历游戏过程。在游戏后我们根据记住数字的5次经历,提出以下3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问题一:如何选择一个数来表示对数字的記忆水平?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平均数与现实的联系,激起探究平均数的欲望,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问题二: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平均数的方法,如用“移多补少”的操作方法来求平均数,如果不能求出,可以通过计算求得。

问题三:在统计淘气记忆水平时所收集的数,为什么没有“6”这个数平均数?这个问题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对统计意义的量有亲身的体会,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慢慢体会到“平均数”是匀出来的,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是虚拟的,它可能出现在记忆的数字中,也可能不出现在记忆数字中。

以上三个核心问题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学生以内容为载体进行操作、尝试并顿悟。学生在挑战性问题的驱动下,经历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了阅读中的思考能力,使“平均数”的意义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渐明晰起来。学生在总结阅读时的思考如下:

1.可以动手操作,通过移多补少求平均数,也可以很精确地先求出总数,再求出每份数。

2.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它不能代表每个数的具体情况,但能反映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3.平均数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它很神奇。

4.学完平均数后我知道,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当裁判。

四、课后拓展延伸,深化阅读表达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阅读的动力和深度也常常取决于表达和写作的需要与推进。没有表达,就像没有输出,那么输入和加工就变得没有意义了。”数学阅读单单依靠有效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数学阅读内容因为课堂容量的限制无法一一达成。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云端推送的方式,来补充、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一)“云”阅读

后疫情時代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是未来学生学习的趋势,阅读也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注入时代的新元素。基于深化阅读体验,我们在课后延伸拓展中做了如下尝试。(如图5)

一是利用“希沃白板”的“知识胶囊”功能,将课堂实录推送给学生,不理解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实现线上的延伸与云端补救。

二是通过“知识巴士”向学生推送阅读习题,通过数据的收集,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更精准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学习“集合”后,可以分三个层次推送阅读习题。第一层次,告诉条件,根据给予的数据来填写人数的个数。学生就要根据题目的信息阅读后,仔细阅读弄清重复的信息,可以解答。第二层次,根据阅读获取信息计算总人数。该题加强对集合模型的应用与巩固。第三层次,用“文具店昨天引进5种货物,今天引进5种货物,两天一共引进几种货物?最多可能引进几种货物?最少可能引进几种货物”的开放题,包含交叉重叠与不重叠等情况,帮助学生阅读时对信息的分析和取舍,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真正学以致用。

三是基于“班级优化大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后数学阅读延伸即“云端阅读”。如利用云端推送数学阅读的篇目,通过数学日记把自己在数学阅读中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促进数学阅读的理解和表达。

(二)“绘”数学

学生在数学阅读之后,可以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示对知识的理解和收获。如在学完“除法”单元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单元进行整体阅读,并以绘图的形式进行整理。有的学生以“智慧树”的形式整理、有的绘出思维导图。这样,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了联系更紧密的知识网络。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更强的学习形式,是对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增加了知识面,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综合能力。

(三)“话”数学

学生会阅读,善于思考,最终还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敢于、乐于、善于发表自己的数学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像史宁中教授所说的“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课堂上,要注重让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或易错内容,用个性化方式讲清道理。在高年级中可以组织数学阅读分享会,如学完“分数的解决问题”之后,可以推送一道题目:“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一个,大和尚有几人,小和尚有几人?”这是一个传统的数学趣题,学生就可以在阅读会中交流和畅谈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学会了数学阅读,能让学生具有思辨性,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数学阅读空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的魅力。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能真正学会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激发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余文森.论"读思达"教学法[J].课程·教材·教法,2021(4).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丁云,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高级教师。郑珊珊,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一级教师。葛洁如,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立项课题“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0-KCX2020013。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核心素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山有路“读”为径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