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兵工厂:中共苏区最早的红色兵工厂
2021-10-28孙国亮黄光礼
孙国亮 黄光礼
在过去闽西的革命史研究中,我们一般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上,对“人民军工”的发源与成长往往关注不多。
2014 年10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镇主持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就“强国、强军”提出了国防军工产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方略。全国著名的“十大军工集团”与福建省龙岩市率先响应,“军民融合”在龙岩大地上生机勃勃,迅速发展。这时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中央苏区的第一家红色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旧址”就在龙岩中心城市不远的湖洋村中。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打算在原“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旧址上修旧如旧,为筹建“中央苏区第一家兵工厂——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展览馆进行深入调查时才发现,“中央苏区第一家兵工厂”并不是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而是“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的前身——“山塘兵工厂”。
我们翻遍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闽西人民革命史》等史料,都没有发现“山塘兵工厂”的记载。正巧2016 年龙岩市政协“挂钩扶贫”新罗区江山镇山塘村,也就是“山塘兵工厂”旧址的所在地,经过龙岩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中共新罗区委党史研究室、新罗区博物馆等专业部门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考证,最终认定中央苏区最早的红色兵工厂应为“山塘兵工厂”。那为什么这么多年,那么多地方党史、闽西革命史研究机构,那么多专业人员都没有发现?而“山塘兵工厂”又为闽西地方党组织、“闽西四大暴动”、红四军入闽、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龙岩县党组织被迫转移到山塘村
通过深入调研后我们发现,曾任中共龙岩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龙岩地区文化局局长的张惟(已故)撰写的《中央苏区演义》纪实文学记述,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前夕,福州、厦门先后暴发了国民党政府清除共产党员的“4·3 事变”和“4·9 事变”。龙岩县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郭滴人、陈庆隆等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已经有所察觉,他们召开紧急会议,以“龍岩县农民运动训练养成所”人员需要军训为理由,及时从国民党龙岩县政府智取了15支破旧的步枪和几箱子弹,随时准备发动武装斗争。反共“清党”的罪恶活动中,凡认为是革命积极分子均被逮捕或罚款,邓子恢、郭滴人等13 人被通缉。一时,白色恐怖笼罩龙岩城。为了安全保存和维修好这批枪支和弹药,他们经过反复比选,及时把这批枪支和弹药转移到离城区30 余华里的山塘村廖氏宗祠秘密隐藏起来。
随着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武装斗争成了十分紧急的任务,红色兵工厂因此应运而生。
红色兵工厂设在龙岩山塘村的原因
山塘村离龙岩城区不远且易守难攻,可防国民党军警的攻击。山塘村虽与龙岩城区仅隔一重山之遥,但山高路陡,海拔680 米,比城区高出300 多米,而山塘村地处江山大峡谷内的葫芦形底部,葫芦内纵深数十里,山高林密,兵乱时可藏军民千万而不显人影,狭窄的葫芦形入口却十分隘狭陡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一个十分隐蔽、便于开展军工火器试验和生产的地方。
山塘村革命基础好。郭滴人的先祖郭氏家族历代英雄豪杰辈出,“江山郭公庙”中供奉的郭氏两兄弟跟随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入侵,在江山一带坚守斗争数十年的历史深入人心。郭滴人从1926 年冬就经常到江山山塘村一带宣传马列主义、成立农民协会,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运动的热情高涨,参军参战、前赴后继。据解放后统计,该村当年全村人口不过400 人,但有名有姓的在册烈士竟达31 人之多。
山塘村资源丰富。兵工厂生产所需要的木炭、土硝、煤炭、铁矿等原材料在当地均可自产,取用方便。
郭滴人的祖籍就在江山。郭滴人在山塘村一带有千丝万缕的亲戚朋友关系,便于开展农民运动和兵工火器生产等工作。
山塘兵工厂旧址历经90 多年依旧保存完好
山塘兵工厂旧址是山塘村廖氏宗祠,始建于1811 年,距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兵工厂创办于1927 年,历经90 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保存较好,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修旧如旧,比较完好地恢复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面貌,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红色遗址。原因如下:
宗祠是宗族后裔祭祀祖宗的神圣场所。中国人有崇拜祖宗的文化传承,供奉有祖先灵位的宗祠一般每隔一定年限都会由族人集资翻修,这是房屋历经200 多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宗祠是宗族后裔的共产,毁坏易引起众怒。据该村老人回忆,当年红军长征后,江山的民团曾经派团丁欲纵火烧毁山塘兵工厂房屋,但一来都是乡里乡亲,团丁怕事后被廖氏族人报复,加上廖氏族人送了几只母鸡给团丁,团丁们也就做做样子,没敢真放火烧毁。
解放后被分给无房的群众居住。有人住就会常有维护,不致于倒塌毁灭。尽管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人居住,但房屋的主体结构依然较好,为旧址修复留下了较好基础。
地方史料为何较少记载“山塘兵工厂”
到目前为止,关于山塘兵工厂的明确记载尚未发现,但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兵工史料》第39 页有“江山兵工厂”的记载,可以肯定地说“江山兵工厂”就是“江山山塘兵工厂”。没有史料记载,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山塘兵工厂是在白色恐怖来临的紧急情况下创建的。当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来得非常突然,共产党人有些措手不及,各地党组织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大量的共产党人或被捕杀害或退党。在这种组织不健全的情形下,留下记载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为了防止泄露秘密。郭滴人等把枪支子弹藏到山塘村是秘密进行的,在这里创建兵工厂更需要高度保密,所以必定是秘而不宣,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三是创始人郭滴人去世较早。党史资料一般是在建国后根据革命亲历者的回忆收集整理的。创始人郭滴人1936 年病逝,没有留下相关的回忆记载,地方党史部门在查找这方面资料时就没有找到相关的痕迹。直到龙岩市政协挂钩该村扶贫工作时,才通过当地村民口述,发现了这个被历史烟尘淹没的革命历史遗迹。
山塘兵工厂的历史贡献
山塘兵工厂在山塘村生产长达三年,为闽西革命、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闽西“四大暴动”提供了武器装备支持。郭滴人等创办山塘兵工厂的目的是进行武装斗争,特别是举行农民暴动。1928 年3 月4 日,“龙岩后田暴动”率先在闽西暴发,郭滴人通知山塘村农民赤卫队员带上武器参加了“后田暴动”;1928 年3 月8 日,平和县党组织在其领导人朱积垒(郭滴人在广州农讲所的同期学员)发动“平和暴动”时,郭滴人派出人员携带武器支援了“平和暴动”;随后,郭滴人又率领龙岩江山赤卫队员带上自制的武器支援了“上杭蛟洋暴动”和“永定金砂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把闽西暴动推向高潮。闽西“四大暴动”相继暴发震惊中外,为中共闽西各级党组织和闽西红军、闽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为土地革命和朱毛红军的入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红四军三打龙岩城提供了武器装备支撑。1929 年5 月22 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进驻小池镇,部署一打龙岩城;第二天拂晓,红四军兵分两路攻打龙岩城。据兵工厂工人廖水发(家住山塘兵工厂旧址旁边)生前讲述,朱德当天早上骑着一匹白马来到山塘,视察了山塘兵工厂,亲手用杉树皮沾红泥在兵工厂围墙上写下“我们一定要革命到底”标语,并将破损枪支留给兵工厂维修,带上九节龙炮等武器奔赴龙岩城北山攻打龙岩城。根据开国少将林忠照回忆(江山硐钵村人,家距兵工厂1 公里多,后任福州军区炮兵政委),朱德当天经山塘来到硐钵村,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大家闹革命。据史料记载,红四军一打龙岩时,第一、三纵队从龙门往西门方向进攻龙岩城,而第二纵队绕道山塘、硐钵、圆田塘从北门方向进攻龙岩城。朱德正是随红四军第二纵队前往攻打龙岩时来到山塘。史料记载与开国少将林忠照、当地村民的回忆完全吻合,以此证实朱德于1929年5 月23 日到了山塘兵工厂。
据开国上将张宗逊(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回忆录记载,1929 年6 月19 日,红四军三打龙岩城,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九支队支队长张宗逊率领部队经过山塘村,得到山塘兵工厂的武器弹药支持,率先从龙岩北门攻入龙岩城,为三打龙岩城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龙岩的地方党史关于红四军第三次打龙岩城时第三纵队绕道山塘、硐钵直取北门的记载也完全一致。
据失散老红军吴四姑生前回忆(吴四姑生于1920 年,是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五老人员”之一),她的叔叔吴义煌在山塘兵工厂当工人,会做枪、做九节龙炮,她七八岁的时候曾给吴义煌送饭。1929 年5 月23日,吴义煌等带上九节龙炮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时,因没有炮架,吴义煌以自己的肩膀作炮架,因炮管炸裂而英勇牺牲。吴四姑的回忆与龙岩文史资料第四辑关于此事件的记载完全一致。根据1929 年6 月1 日(一打龙岩后的第7 天)毛泽东起草的《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提到“请中央在最近期内派遣医生和造炸弹师各数名,在一个月内赶来”,两者可以印证当时兵工厂的存在及造炸弹的技术亟待提高。由此可见,当时山塘兵工厂配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不仅有装备支持,而且也派出了人员支援,为三打龙岩城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人民军工事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山塘兵工厂从最早储藏枪支到修理枪支,从生产梭镖、大刀等到聘请广东师傅制造单响枪、九节龙炮,逐步从小到大、从草创到科学,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为人民军工事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塘兵工厂为后来组建的闽西红军兵工厂提供了人才、设备的储备。1929 年6 月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后,龙岩城及周边成为红色区域。为扩大兵工生产能力,1930 年8 月闽西特委决定,闽西应建立小规模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集合各县、区造弹匠后,收集各种器材,必需时请中央派技师、购置材料,厂内设弹药与造枪二部。可见位于郭滴人家所在地湖洋村的“闽西红军兵工厂”的创办是在山塘兵工厂等的基础上组建的,这与龙门镇湖洋村的老人关于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是从山塘兵工厂搬出来的讲述是吻合的,即山塘兵工厂的工人、器材搬到了闽西红军兵工厂。山嵣兵工厂也为中央红军兵工厂的组建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等的支持。《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报告》要求一个月内派造炸弹师数名过来,目的是短期内提高生产炸弹等的技术水平;而根据山塘兵工厂旧址保存的“生产规则大家遵守”的内容可以得知,当年山塘兵工厂生产炸弹等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两者之间是有直接关系的。据当年闽西红军兵工厂的亲历者赖祥瑞(永定虎岗人,从闽西红军兵工厂筹备开始到参加中央红军兵工厂工作的亲历者)的回忆,“湖洋闽西红军兵工厂”于1930 年12 月迁往永定虎岗,改称为“闽粤赣军区兵工厂”,毛泽民来闽西后曾担任过厂长,后来又迁往长汀四都,改称为“福建军区兵工厂”。赖祥瑞回忆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工史料》第96 页、第97 页)记载:“1932 年4 月,奉上級命令,我带了7 个造弹技术工赴江西官田中央兵工厂,为该厂培训翻造子弹的技术人员,一个月后归。”“1932 年9 月,奉中革军委命令,福建军区兵工厂除留守30 多人外,其余100 余人由我带领,挑着大批军工器材,在长汀县城修整几天后,来到江西胜利县银坑,与官田兵工厂弹药科合并,组成中央红军兵工厂——银坑弹药厂。”从江西官田中央红军兵工厂的历史展陈中也能查找到,该厂曾从“闽西红军兵工厂”抽调人员支持生产。由此可见,当时由山塘兵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色兵工厂的造炸弹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苏维埃政府组建中央兵工厂时两次专门抽调赖祥瑞等技术工人前往支持,也可以说明,规模宏大的官田中央红军兵工厂是在各地的兵工厂的整合下形成的,其中从山塘兵工厂发展而来的福建军区兵工厂给予的人才、技术、设备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由此,中央苏区红色兵工事业的发展有了清晰脉络,即山塘兵工厂—闽西红军兵工厂—闽粤赣军区兵工厂—福建军区兵工厂—江西中央红军兵工厂。
万川汇水,终归大海。纵观中国红色军工历史长河,我们不能忘记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从我们闽西大山中的涓涓细流开始发轫。因此,将山塘兵工厂定位为“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和“人民军工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准确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