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慢节奏的孩子,将来可能更有出息
2021-10-28云台
云台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反应快是聪明的表现,而做事总是慢半拍的孩子则前途堪忧,于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再快点。不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数学考试的时候,小奇慢条斯理地做题,最后两道大题往往没时间做,所以成绩仅仅是中等。后来,老师让他先做分值高的题,他的成绩大大提升
玲玲是个3岁女孩,妈妈总叫她“蜗牛”,因为她做事像蜗牛一样慢:早上起床,她总是斜靠在床头长时间发呆;吃饭时总是细嚼慢咽,从没见她狼吞虎咽过;出门时,她系鞋带需要两分钟,对蝴蝶结的系法斟酌再三;当然,走在路上她也是慢吞吞的,总被妈妈催促:“小祖宗你快点走!”
玲玲的父母都是雷厉风行的个性,对玲玲的慢节奏大惑不解。
玲玲妈说:“这孩子的蜗牛性子到底随谁?她该不会真是一只蜗牛转世吧?”
玲玲爸说:“这孩子不够机灵,该不会是个弱智孩子吧?”
8岁男孩隆隆的慢节奏也让父母大为恼火。
隆隆爸说:“这孩子的个性好像随他姥爷,做事特别磨叽,再好吃的东西也没见他抢过,再着急的事也没见他跑过,他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让人看着心里发慌。学校的运动会,他从来不报名参赛。老师告诉我,他站在跑道边助威的喊声都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我真担心,这孩子以后会在竞争中成为失败者。”
隆隆妈倒是没有失去信心:“隆隆确实不够聪明,但他每天不慌不忙的,也能把作业写完,考试成绩好歹也是中上等,老师还夸过他成绩稳定呢。如果他再振作一点,一定不会是失败者。”
14岁的小奇是个“万事不争先”的男孩,数学课上,他从来不抢着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如果前面几名同学回答得不对,老师一定会提问小奇,而小奇的回答往往是正确的。老师很奇怪:“既然知道答案,为什么不举手?”
小奇总是羞涩地挠头:“我得好好想想。”
数学考试的时候,小奇也是慢条斯理地做题,浑不把时间当回事,结果,往往最后两道大题没时间做,所以成绩仅是中等。后来,老师让他考试时先做分值高的题,他的成绩大大提升。
“这孩子的智商是全班最高的!”数学老师断言,“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说明他很会思考,善于总结。只可惜他是慢性子,不知道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会有怎样的命运在等着他。”
生活中,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就气不打一处来,可是无论怎么催促,孩子总是我行我素,像是故意跟家长作对。有些家长怀疑孩子脑子笨,担心孩子在竞争中落后,殊不知,慢,也是一种节奏,而且更优雅、更高效。不信?让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慢节奏的孩子总是能够表现得更加专注。在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能够集中精力,排除外界干扰,因而未来学业成绩更佳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則,那么,自家孩子的先天气质属于哪种类型,就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经过长期跟踪研究,根据活跃水平等9个维度将孩子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这类气质的孩子占研究样本的40%。
困难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功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孩子占10%。
迟缓型的孩子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引导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孩子占15%。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气质外,还有35%的孩子属于混合型气质。
做事总是慢半拍的孩子,气质大多属于迟缓型和以迟缓为主导的混合型。
托马斯强调,迟缓型气质的孩子只要能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通常会慢慢适应环境,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对其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关心,如漠视、粗暴等,孩子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进入学校后,与同龄人相比,这类儿童显得有些适应困难,如表现出焦虑、不安等。
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长期来看,迟缓型气质的孩子,优势往往越来越明显,有后来居上之势,甚至被心理学家称“大器晚成型气质”。
研究发现,慢节奏的孩子更善于思考。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很快作答的孩子会给人一种机灵的感觉,但是,那些愿意进行深度思考的孩子往往是最后的赢家。虽然慢节奏的孩子思考的样子容易被人误以为迟钝,但事实是,他们的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慢节奏的孩子总是能够表现得更加专注。在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因而未来学业成绩更佳。拥有超强的专注力是孩子天赋潜能的显现,他们也因此拥有了比同龄孩子更优秀的资本。
慢节奏的孩子,思维模式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相反,那些快节奏的孩子很容易因为情绪急躁而轻易放弃。能理性思考问题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更加坚韧不拔,更能快速地从负面情绪中脱身。
慢节奏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在竞争无处不在的环境中敢于有条不紊地做事,本身就是抗压能力强的表现。在成长的过程中,慢节奏的孩子会被家长、老师、同伴无数次催促、呵斥和嫌弃,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做事节奏,抗拒拔苗助长的人为伤害,更说明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凡响。
做精细的工作是慢节奏孩子最擅长的,他们不会因为惊慌失措而草率行事,也不会因情绪起伏而无暇思考,在艰苦的求学生涯中较少受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慢节奏的孩子反应不够快,但是善于总结、归纳,不会重复犯错,因而更有主见。很多家长发现,慢节奏的孩子在生活中几乎不犯大错,他们遇到麻烦总能从容面对、积极思考,然后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
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强硬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培养孩子,结果不仅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也会伤害亲子关系
气质,是孩子先天的性情,而家长提供的环境和教育是后天因素。孩子的性格特点是在气质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一般而言,如果家长的养育风格能和孩子的气质特点相匹配,孩子就会成为家长心中的理想孩子,家庭教育就会很顺畅。
但事实上,无论家长有多爱自己的孩子,在现实中,很少有家长的养育风格和孩子的气质特点完全匹配。这种不完全匹配表现在:有的家长喜欢安静,孩子却喜欢闹腾;有的家长做事谨慎,孩子偏偏喜欢冒险;有的家长活泼开朗,孩子却胆小内向……不匹配的程度越大,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也就越多。
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强硬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培养孩子,结果不仅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也会伤害亲子关系。家长只有分别了解自己和孩子的特点,并学会接纳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才能与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有慢节奏孩子,家长不妨这样做:
1. 尊重孩子的慢节奏,切勿拔苗助长
世间的一切都有规律可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家长不应该用一般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更不能盲目攀比,过早地把孩子逼上竞争的跑道。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慢节奏,顺应孩子的迟缓气质,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教育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如果家长过多地催促孩子,会让孩子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自己有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形成两个极端观念,要么认同父母,变得和父母一样,结果是频频忙中出错;要么自暴自弃,变得更加磨蹭拖沓。
家长要明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拔苗助长没有好结果。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过早进入竞争跑道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
在生活中,当孩子做事出现卡顿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慢节奏的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只不过需要更长的时间,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倘若孩子动作一慢就受到家长的责怪,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其成长更加不利。
2. 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
做事慢的孩子十分关注别人的评价,如果家长经常责怪孩子笨,孩子的内心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笨。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自卑。慢节奏的孩子更容易因为一件事情而自我否定,因此家长的帮助和鼓励是极其重要的,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慢半拍”“笨小孩”等负面标签。
家长要对慢节奏的孩子有信心,他就像蜗牛,虽然走得慢,却有毅力,只要坚持往前走,总有一天会爬上山峰,看到美丽的风景。
3. 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对于慢节奏的孩子来说,学会高质量地完成既定任務是他成长的最好方式。在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孩子凡事做计划的习惯,计划越详细越好,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慢节奏孩子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帮助他逐渐克服拖延、犹豫的毛病。
如果孩子对于任务的结果有所期待,他就会更加主动地努力,想到更多的办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活跃度,提高理解能力。
4. 不露痕迹地帮孩子适应快节奏
孩子的慢节奏需要尊重,但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也要适应,否则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需要提醒的是,家长的帮助必须不露痕迹。
比如,担心孩子上学迟到,家长可以早10分钟准备好早餐,把孩子要穿的衣服提前放在床头,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类似的准备工作要慢慢移交给孩子。
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孩子加强时间观念,比如玩一些有时间限制的游戏,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习惯,这样考试的时候他就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了。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