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探究
2021-10-28娄嘉伦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助力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儿童剧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彰显文化性、教育性的特征。文化产业化背景为儿童剧创作、发展、开发等模式带来了契机,推进儿童剧的转型升级,实现儿童剧的发展价值。对此,本文立足于儿童剧的本质,分析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的方向,并提出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儿童剧;文化产业化;深度开发;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008-03
儿童剧的受众面大多是儿童,其具有独特的创作与开发规律。优秀的儿童剧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促进意义,在社会发展层面意义非凡。文化产业化背景下,需要儿童剧进行升级与转型,使儿童剧进入新的开发模式,实现自身创作、呈现的多元化,在满足儿童对儿童剧不同需要的同时,增强儿童剧商业化价值,使儿童剧的创作、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取较高的收益,进而推进我国儿童剧产业全面性发展。
一、 儿童剧的本质
儿童剧的内涵是指由儿童自己演出的剧目,受众面大多为儿童以及喜欢儿童剧的成年人。同时,儿童剧的另一个内涵为专供儿童观赏的剧目,但演出的个体不一定为儿童,也可以是成人,通过成人演绎,呈现儿童喜欢的剧目,以此获取儿童的青睐。从艺术层面来看,儿童剧无论其是以电影、电视剧或是话剧形式呈现的剧目形式,其受众面都是儿童,需要以儿童的视角来呈现相关的信息内容,从而吸引儿童的目光,使儿童从中获取快乐、自信、知识等信息。儿童剧的开发与创作需要立足于受众面,增强剧目的观赏性,融入儿童喜欢的人物以及植物、动物等内容,呈现良好的剧目形式。多名儿童剧研究学者与专家一致认为,儿童剧的演绎不能局限于儿童演绎形式,儿童剧也可以由成人来演绎,真正取决于儿童剧自身价值的是其内容、风格、题材以及样式,这些都需要根据儿童发展规律进行设计与研究,并且儿童剧内容的呈现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文化性,以儿童剧为载体,达到对儿童良好的教育性,使儿童通过观看儿童剧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彰显儿童剧开发与创作模式的价值,这也是儿童剧开发的本质需要。
二、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的方向(一) 调整审美文化与儿童剧创新之间的关系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模式需要向创新方向发展,在创新的基础上,做好儿童剧的审美文化与创新关系的调整,以形成创新与审美共识的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首先,儿童剧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其深度开发模式应意识到儿童剧并非游乐场,而是需要内容的支撑。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提出:“个体在童年时期最少需要看10部儿童剧”。由此可见,儿童剧对儿童个体发展与生长的关联。从这一层面探析,需要赋予儿童剧审美文化特点,推进儿童剧开发模式的创新,彰显儿童剧内容的呈现价值。儿童剧并不是游乐场,真正让儿童接受儿童剧的媒介是通过儿童剧的内容塑造、情感的表达,引起儿童的共鸣与反响,为儿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儿童剧场景,使儿童从中获取较多的智慧力量。其次,儿童剧内容的呈现要避免一味的“童话化”“低龄化”,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儿童发展需要,借助好的文本素材,加以创新与改变,使儿童剧呈现的模式更加多样化。尤其在网络时代下,儿童获取儿童剧的信息面得到了拓宽,如果儿童剧还是以“童话化”“低龄化”来呈现,则会使儿童剧过于落伍,跟不上时代,影响到儿童剧的商业发展模式。儿童剧不仅是在文化产业背景下谋求发展,更需要儿童剧与时俱进,顺应当今儿童剧的传播方式,重视调整审美文化与儿童剧创新之间的关联,进而提升儿童剧开发成效。
(二)关注传统元素的融入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开发模式重视文化信息的融入,以文化为导向,实现儿童剧创作模式的创新与革新。儿童剧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艺术载体,能以此传递相关的信息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彰显一定的育人性,需要推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其融入儿童剧中,提升儿童剧的创作价值。
例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儿童剧《驴友阿凡提》采用了家喻户晓的阿凡提和他的小毛驴的经典形象,适应时代发展,在传统的经典故事里进行现代改编,并结合当代儿童心理,讲述阿凡提和他的几个伙伴搞笑而有趣的生活事件,启发少年儿童面对问题要勤于思考,通过故事传递给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剧在央视少儿频道已经推出了5季,全部采用室内情景喜剧的拍摄方式,为少年儿童演绎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斗智斗勇的搞笑诙谐故事,幽默的故事中富含着智慧和哲理,把传统的国学知识,充分融入到了儿童剧的表现当中,将传统文化赋予到剧情中,为儿童看剧开启了寓教于乐的家庭亲子收看模式,同时,也提升了儿童剧开发模式的专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该剧制作数年后也遇到了瓶颈期,一直在寻找突破,后期推出了姊妹篇《驴友阿凡提奇妙假期》,从传统室内摄影棚走出去,亲近大自然,走向全国,从外在形式的拍摄环境改变,融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加了赋予当地实景的客串人物和动物,但本质内容还是停留在传统故事的构架中。如果能把儿童受众学科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小实验等各个学科的重点知识以趣味的形式融入其中,开发多种元素,提炼出主角功能形象,顺应融媒体传播方式,则更能体现其商业价值,这将是未来儿童剧的创作由拓宽广度走向拓宽深度的新思路。
我国文化信息内容包罗万象,根据儿童发展模式与规律,深入挖掘我国文化信息,把这些信息融入到儿童剧创作中,并借助儿童剧呈现这些文化信息,能够使人们产生认同感,使儿童能够从小认知与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例如,把禮仪文化融入儿童剧中,让儿童通过儿童剧观看形式,获取较多的文明礼仪,规范自身行为,能以儿童剧中的主人公为自身榜样,做到律己的成效,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同时,把我国文化中的英雄人物融入其中,以儿童剧的形式刻画英雄人物,展示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儿童未来更好地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儿童剧中融入文化内容,也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儿童剧在社会层面中推广能够获取较多的商业产业价值。因此,在儿童剧开发模式中,需要重视文化的融入与渗透,以文化突出儿童剧创作的可贵性、新颖性。
三、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的路径(一) 加强儿童剧剧本创作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需要加强儿童剧剧本的创作。儿童剧的优质成效,很大程度上立足于剧本创作的质量。因此,以文化产业化为导向的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需要重视剧本的创作,实现剧本创作的特色性,改变剧本同质化形象,以剧本之光彩,提升儿童剧呈现效能。首先,在儿童剧剧本创作中,需要选取优秀的素材,素材可以根據时代发展下儿童成长规律进行选取。例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规律,设计、编写不同的儿童剧剧本,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观看需要。同时,儿童剧剧本素材的选取,也可以是一种童话故事,通过把审美元素、文化元素等信息融入其中,实现童话故事的创新,把童话故事以新颖的模式进行呈现,达到良好的剧本创作模式;其次,在儿童剧剧本创作中,重视民族元素的融入,根据受众面的不同,融入受众面需要的民族信息。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都有自身文化信息特点,可根据儿童所在的民族不同,融入适合的民族性信息内容,增强儿童剧的观赏性。同时,把民族的音乐元素、舞蹈元素融入其中,烘托儿童剧氛围。
(二) 让儿童剧回归童真
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推进儿童剧回归童真,要把儿童剧立足于儿童,培养儿童编写者,让儿童以自身视角写剧本。通过对儿童剧本的后期制作,形成儿童剧剧本,以此信息内容编排成儿童剧形式,进而实现儿童剧回归童真的创作模式。儿童作品能够实现儿童剧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吸引较多同龄儿童融入到儿童剧编排中,提升儿童剧创作以及开发模式的价值。因此,儿童剧的开发模式,以儿童为视角,不仅要重视儿童编写者的培养,更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活动,组织更多儿童参与其中,共同编写自身感兴趣的儿童剧,并通过评委的选取,增强儿童的参与兴趣,实现儿童与儿童剧共同发展的模式。例如,每年都可以开展儿童剧自主编排剧本的活动,让儿童参与其中,编写剧本,能够提升儿童写作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 拓宽儿童剧传播领域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传播路径需要进行拓宽,其不仅需要在舞台、电视等媒体平台上呈现,也要与时俱进,推进儿童剧在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中的广泛传播,以此使更多的受众获取到儿童剧信息,为儿童剧传播赢得更多的受众。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中,传播儿童剧信息内容,使家长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并传递给儿童,让儿童通过观看儿童剧,获取一定的技能与本领。同时,在短视频平台中传递儿童剧,把儿童剧制作成适用于短视频播放形式,在短视频平台中进行传播,获取一定的忠实观众,达到儿童剧良好传播与传递成效。2020年开年为适应融媒体传播形式,采用传媒矩阵的传播方式,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风车》栏目(《风车转转转》)推出了室内儿童情景剧,首次尝试室内儿童剧采用融媒体传播形式,剧情时长适应于短视频的传播,少儿频道主持人们在各路分众传播帐户中分享录制中的点滴片段。此次儿童剧全部由少儿频道的主持人进行反串角色扮演,演绎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生活趣事,通过性格各异的故事人物、搞笑的角色造型、风趣幽默的台词对话,让孩子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熟悉历史,滋润儿童心灵,引领塑造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儿童剧在网络平台中传播已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发挥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可以推进儿童剧向商业化方向的发展进程,进而突出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的价值。
四、结语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的研究十分必要,其不仅是文化产业背景下的儿童剧全面性发展与创新的需要,也是儿童剧向商业化、儿童化、文化产业化全面性发展的需要,更是使儿童剧满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以文化产业化为导向的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需要树立新的开发、创作理念,实现儿童剧发展与转型,使自身获取较多的受众面,进而使其在推广与传播中获取较多的经济收益,推进我国儿童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丁付禄.重庆题材戏剧对重庆小学生美育作用研究——以红色儿童剧三部曲为例[J].大观(论坛),2020(5):86-87.
[2]殷兆玥.朝阳产业的发展之路——浅析国产儿童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戏剧之家,2020(6):23+25.
[3]刘平.儿童剧创作的新气象 观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有感[J].中国戏剧,2019(12):64-66.
[4]高小军.国内儿童剧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深圳小橙堡的案例分析[J].文化月刊,2019(8):156-157.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10-23
作者简介:娄嘉伦,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风车》节目编导,主任编辑,主要从事儿童栏目剧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