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为何总跟自己的身材“较劲”

2021-10-28李则宣黄任之

大众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厌食症审美观外貌

李则宣 黄任之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渴望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他人面前,从外貌到内心都能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欣赏,从而发展出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连接。因相貌不佳而被否定和拒绝,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绪体验,会严重地削弱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意识。适度求美、进行形象管理没有什么问题,但因对自己的容貌、身材不满意而过分焦虑,则“伤心” 又伤身。

年轻人的“流行病”

锥子脸” “ 直角肩” “ 筷子腿” “ A 4 腰” …… 如今, “ 瘦益求瘦”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流行病”。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王葵副研究员和她的团队,针对我国年轻人的求瘦意愿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2.6%的女性大学生和13.5%的男性大学生对体型满意;有72.8%的受访女生希望更瘦些,这个比例在男生中为46.2%。研究者进而分析了参与者自我报告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发现其中只有1 0 . 5 8%的人真正超重,其余的人不仅不胖,而且属于偏瘦体型。

总是与自己的容貌和身材“ 较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身材焦虑”的背后是一个消极意象的自我。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介多样,互联网能随时随地将世界上好看的男性和女性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大量优势形象的冲击,加上单一化的社会审美标准,人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意,进而产生焦虑情绪,严重者发生体相障碍。体相障碍是指个体在客观上外貌正常,但主观上认为自己每个部位都丑陋无比,因而内心极其痛苦、焦虑的一种心理疾病。

2.对自己的形象过度关注,对他人的评价过分在意。人在青春期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有一个比喻很形象,说的是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就像生活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论。

3.缺乏独立的自我。拥有独立的自我,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对自己不认可,总想迎合别人,让别人喜欢和接纳自己,也是导致“身材焦虑”的原因之一。

和“身材焦慮”说拜拜

告别“身材焦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是具有多样性的,不要被单一的审美观禁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小缺陷,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的身材标准,有助于帮助你在社交媒体中保持清醒,减少焦虑。

2.减少对身材的关注。身材好固然令人羡慕,但生活不应该被追求“好”身材填满。在日常生活中,试着主动关注你正在做或正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关注它们带给你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感受,试着去体会那些你早已习以为常的细节。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你的舌头、牙齿和两颊是怎么互相配合完成咀嚼动作的?进门的时候,你的手臂和手是怎么用力、扭转,用钥匙把门打开的?从家走到学校,你都会闻到哪些气味?学会集中注意力,你将越来越擅长把过多的放在外貌上的注意力,分配到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上去。

3.提升内在价值,增强自信心。外貌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信,而自信却能让人更加美丽。多看书、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优良的内心世界,会让人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4.适当运动。研究表明,运动能让人分泌“快乐激素”多巴胺,从而减少焦虑。同时,以健康为前提进行运动,也是拥有好身材的有效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身材焦虑”的人,热衷于节食减肥,甚至通过催吐等极端方法,减少进食。这样的人很容易走上节食—厌食—拒食的道路,最终发展为厌食症。厌食症患者常常极度消瘦、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严重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恶病质状态、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可因严重抑郁而自杀。因此,应高度重视厌食症状,防止从“身材焦虑”走向疾病状态。

猜你喜欢

厌食症审美观外貌
节食?催吐?说说对厌食症的误解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