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饭圈”乱象需构建长效机制
2021-10-28任红禧
任红禧
“饭圈”乱象俨然已成一种“社会疾病”,其恶劣影响人所共见。
一个普遍的社會共识是:整治“饭圈”乱象刻不容缓,而且必须要花大力气重拳打击、构建长效机制,务求实现标本兼治。
事实上,相关整治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自2021年6月15日开始,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各地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深入整治“饭圈”乱象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整治“饭圈”乱象的相关数据在不断刷新。
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2021年8月25日,中央网信办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10项具体措施,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切实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
显而易见,“国家队”不断出手整治不良粉丝文化,持续保持对整治 “饭圈”乱象问题的高压态势,顺应了广大网友对加强治理“饭圈”乱象的热切期待,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饭圈”乱象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到标本兼治,首先要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画出来、把言行规范起来,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那些顶风作案、依然不收手的“饭圈”乱象行为,做到处理一批、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其次要细化完善“饭圈”乱象的整治措施,制定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整治当前的“饭圈”乱象,还要管将来、管长远,做到有章可循。
当然,立足长远整治“饭圈”乱象,法律不容缺位,必须加强依法治理,用法律为“饭圈”画个“圈”,从法律的角度实现治理常态化。一方面,要加强依法整治,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围绕“饭圈”消费所形成的灰色、黑色产业链;另一方面,还要依法加大对经纪公司、“职粉”等群体的监管力度。
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要做好“长期作战”准备,对“饭圈”保持常态化监管,积极作为,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整治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合力;同时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食品浪费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对“饭圈”乱象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切实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唯有如此,方能营造文明理性的“饭圈”,还网络生态一片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