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1-10-28梅婷婷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乘务实训室高铁

梅婷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是当今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高铁以其安全、舒适和准点的优势很快成为当今客流的主力军。截至到2019年底,我国铁路通车总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3.5万公里。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覆盖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城市,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3.91万公里,高铁发展带来了中国交通运输的革命,也带动了装备制造、仪表、电子、旅游和钢铁诸多行业发展。[1]国家非常支持其发展。为了更好地迎合高铁事业发展,必须要培养符合其产业需求的人才,该产业涉及机车设计、修理和检验等专业。高铁乘务专业则是适合在高职层次大力培养,各大高职学院必须要认真研究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基本条件的保障,创新专业改革,走出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该专业学生从事的是基础服务岗位,但是随着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逐渐从事高端接待和服务。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起步工作岗位主要是服务区域内的高铁、地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票务员、列车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和站厅管理人员等。经过多年经验积累,该专业学生逐渐走向管理岗位,从事企业培训讲师或者部门管理人员,也就是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

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标准,分别是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

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政治信念则是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科学认知能力则是有着正确的审美观、能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积极生活态度则是身心健康、有自我缓解压力和解决挫折的能力,能够由主动适应环境和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高度的服务精神、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知识。

专业素质主要就是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最大区别的表现。专业知识主要由三大块组成:铁路、轨道交通基础知识、管理类知识和旅游服务类知识。

技能素质则是培养人才能够直接上岗所施展的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培养人才多种技能,这些技能在毕业前的实习环节中得到反复练习,最终无缝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的时间和人力培训成本。技能素质主要在实践和实训课程中得到培养。该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技能有:英语表达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高铁服务技能、高铁应急事件处理技能、轨道交通服务技能、高端接待设计和管理技能和礼仪管理和化妆技能等。

三、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1.基于工作过程原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构建就是以真实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之前,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就业和高铁服务以及相关企业调研,调研具体企业的具体岗位,并对这些岗位所有的能力进行归纳,最终进行序化和整合,形成具体的课程门类,这些课程之间相互存在联系,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

2.够用为原则。够用原则主要就是指理论教学的够用,高职学生面对的基层工作,理论基础要求不高,他们仅仅只是需要将理论研究的实际成果运用到工作岗位当中去,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譬如在高铁基础知识环节,对于高铁的动力原理就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需要知道高铁动力的来源、种类和特点,重点讲解高铁每个部件的名称、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等。在高铁英语课程体系中,尽量避免对英语语法等英语专业知识的讲解,将高铁工作各种情景下的英语对话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

3.灵活和弹性原则。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从最开始的双元制教育、教学做一体化、校中厂到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1+X职业证书、产教融合和职业本科教育。每一次的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了对接新的改革模式,课程构建体系必须要有弹性,课程设置要灵活,课程结构要与新的高职理论相融合。除此以外,课程体系还要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的人才需要,譬如区域内地铁事业发展快,地铁运营和管理人才缺乏,所以在课程培养方向上多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结构

高职课程主要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建。理论课程主要四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技能课和专业拓展课。[3]实践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技能模块实训、企业跟岗实训和顶岗实习。高铁乘务专业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需求,课程构建结构如表1。

表1 高铁乘务专业课程结构

四、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一)师资保障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该政策的提出,弱化了高职教师学历要求,但对企业经验的要求却更高了。[4]为了提升高铁乘务专业师资力量,一方面要遵循教育部的政策要求,积极从铁路企业引进技能大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师资苦练内功。目前高铁乘务专业教师一部分是交通运输硕士毕业,他们交通运营管理理论知识丰富,而高职高铁乘务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一线基础服务,重在服务,所以该专业教师必须要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学习服务技能。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国培学习、行业学会等,结交全国同行,共同提升该专业培养人才水平。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逐渐建设和形成该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实训保障

实训保障主要是实训基地开发、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指导教师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企业,专业建设必须要进行产教结合途径发展,积极对接区域高铁的相关服务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共同起草相关的实习条款,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训室建设除了建设专业专有实训室外,为了节省实训室建设费用,避免重复建设,部分实训室可以共享,譬如礼仪训练相关实训可以借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餐饮服务等实训可以借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专有实训室要高起点建设,采取最新的信息模拟技术和VR技术,通过高科技创造类似真实的高铁工作场景。校企可以尝试组建共享实训室,可以供企业员工培训和专业学生共同使用,也可以向其他学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全面提升实训室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实训教师要以工匠技术为首要选择标准,进一步降低学历标准,试图从参加相关职业大赛毕业生中选择优秀对象加入实训教师队伍。改革实训教师收入体系,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去工作。[5]

(三)就业保障

高职教育最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就是就业率、就业薪酬和用人单位反馈。除了平时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外,就业相关的工作必不可少。就业工作的核心是产教融合,开放共享。该专业一定要积极面对就业企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合理预测未来人才需求数量,制定合理的招生规模。根据企业来定制个性的就业班,尤其是在教学中灌输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培养学生忠诚企业的品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要积极提供相关的就业知识和技能供学生学习,譬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等。随着该专业办学经验逐渐成熟,毕业生是很好的就业资源,一方面可以树立部分毕业生为就业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向榜样靠近。另一方面,毕业生逐渐走向管理岗位,企业如果有用人需求,他们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6]

猜你喜欢

乘务实训室高铁
地铁乘务排班计划优化的最短路快速算法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高铁会飞吗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