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021-10-28蔡艳婧施丽红邢俊鑫

河北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工类工匠培育

蔡艳婧,施丽红,2,邢俊鑫

(1.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后,教育事业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新工科建设是一次新的历史征程。自“工匠精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后,现已成为国内制造行业的热议话题。对于此精神的研究目前多停留于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传承等,其次为将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进行融合,目前较少有有效的通过运用思政教育对它进行弘扬的研究。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科设置缺乏明确性,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自我国深入贯彻施行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下,我们提出该精神,需要在学术界内对它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讨论,重新挖掘背后的价值和内涵。

(一)理工类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1.学生的地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需要在技术方面实现创新,更要重视文化和信仰培养。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建设者,技术的创新需要他们实现,要依靠他们的力量,实现创新发展[1]。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让我们意识到,社会更看重学生是否有爱岗敬业、诚信、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避免理论知识和头脑中的价值观念出现失衡。

2.思维严谨但缺乏创新意识。科技的飞速发展来源于人才严谨的思维能力,在经过系统的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成果。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大体符合这一要求,在尽最大能力培育同学严谨思维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家根据各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在论证后,得出最终结果[2]。然而,这种育人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易造成同学头脑中形成既定的思维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大家创新能力的养成。

(二)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内涵

1.尊师重道精神。自古代以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是师徒关系的主要原则,对当代学生而言,培育工匠精神包含了“尊师重教”这一重要的思想。学生是否准确的掌握理论内容,其关键因素在于他对课程的学习付出程度。众所周知,只有懂得尊敬教师,刻苦学习,才有掌握本领的机会;此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兼顾对每个人思想道德的培育,真正的体现教育的价值。

2.严谨的求学态度。工匠精神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严谨细致。工人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专心、严谨,保持极为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作为一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实践锻炼中,也要拥有上述品质,对每一篇作业、每一项实验实训均要严谨求实,心无旁骛的完成,追求极致。态度认真,行为专注,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基本准则,把握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3]。在当今时代,大家要具备抵御诱惑,承受寂寞的能力,潜心研究,将追寻完美作为一种日常习惯。

3.坚定的信仰。工匠精神其内在的信仰教育不仅是为追求极致的专业态度,更是始终不渝的坚定信仰。在实践和工作时,对工作保持信仰,在科学研究中,摆正态度,坚定自己正在从事活动的信仰,这是新时代的同学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身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每个人认识并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4]。

(三)培养新工科环境下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推动智能制造业的稳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在步入新常态后,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制造业迫切的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作为国家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的重要精神力量,培养学生该项精神,可确保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创新作为一个国家未来是否能够保持长久繁荣的风向标,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大环境下,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的内容之一[5]。工匠精神其主要的特征即为去发现规律特征,并学会合理利用,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自我国古代至今,涌现出了诸多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对高职学生进行精神培养,既可以强化他们对优秀人物的认知了解,又可以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是继承优良的传统。在当今社会,通过大力弘扬并培育匠心精神,从而使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文化上的繁荣发展[6]。

图1 新工科主要内容

3.有效推动高职教学事业发展。为了进一步开拓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路径,突出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和目的性,让思政课堂变得深刻且形象。倡导同学养成热爱岗位,忠诚奉献的职业精神,不断的追求卓越创新,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精神的践行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实际育人时需要将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促使每个人可以勇敢的承担其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一)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关注

在学生可以接触的事物里,例如报纸、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大家过多的关注娱乐性节目,而忽视对《大国工匠》这样节目的关注,学生们在关注政治事件之余将重心置于文娱节目,也就忽视了那些为国家发展默默奉献的工匠们。

(二)缺乏学习主动性

部分同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在离开了学校教育以及家长的监督后,学生易出现放松的心态,没有良好的自律习惯。此外,部分同学由于缺乏对自身所读专业的了解,丧失了求学的主动性。多数人在脑海中认为所谓的工匠精神是工人的价值选择,与他们无过多的关系,不能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不愿意主动地自学。

(三)缺乏人文素养

长时间以来,众多理工类高职院校只重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7]。当前,各个院校的专业知识理论构架较为完整,但人文知识严重匮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长期发展,另外,部分老师道德品质的有待提高,也给同学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国家政策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国家的政策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制定合理的政策,确保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变工作。目前,该项精神已经连续几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已经引起强烈关注,但是由于其被正式提出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部分学校停留于形势,没有深入开展,需要国家出台系列政策,为众多院校提供教学指导。

(五)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教育模式上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实[8]。将工匠精神和课程相结合,仅仅通过开展论坛、讲座等方式,形式过于单一,无法系统的开展。教师对该精神的讲解多在思政课堂上,但从整体角度而言,这种授课方式过于狭隘,制约同学思维发散能力。此外,理论授课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实践,教出的学生处事不够细致严谨。

对同学进行学习评定是促进每个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步骤,部分学校单单通过分数进行评判,造成教师和同学缺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出色的人才,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师是思政教学的主体,担当着引导者的身份,其有责任、有义务将工匠精神延展到课堂上,部分老师为了做实验实训项目,提升个人职称,对教学工作没有付出足够的重视程度,严重阻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四)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方式

(一)国家在政策上加强引导

首先,需要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践行工匠精神。根据目前经济发展情况而言,为建设经济实力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需要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引导,将其作为经济实力获得提升的强大保障[9]。通过广泛的宣传爱岗、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念,助力人们完善个人道德品质,在社会上广泛的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此外,完善现有的用人制度,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做到科学合理,改善市场环境,切实提升工匠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完善法律,对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开展表彰活动,净化环境,优化结构,提高各类人才的收入,提高社会公平性。

(二)完善教学课程结构

为做好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要完善现有课程体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大家切实的领悟到工匠精神。将该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学方案,设置考评环节,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好课程设置,避免其变为“水课”[10]。改变授课模式,更新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让大家真实的体验到相关知识。摒弃以笔试为主要考核手段的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科学的评价体系,强化综合素质。

(三)树立家国情怀

准确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依据,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再次认识到了制造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纷纷出台新政策。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伟大战略见图2,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在革命中牢牢占据主导权,培育工匠精神变得至关重要[11]。我们必须要客观冷静的认识到该精神的回归对制造业整体获得发展的意义。树立家国情怀,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图2 “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

(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深刻意识到社会各界人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高职学生新的职业道德的观念,坚定大家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未来的择业奠定基础。

(五)拓展工匠精神的创新理念

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下,对学生创新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授课方式过于局限,学习模式公式化,难以让大家具备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12]。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鼓励每个人善于探索、发现问题,提升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语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理工类高职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在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存在进步空间;学校在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学弊端。总而言之,这是一项长期的培育过程,我们需要从教育主体这一角度出发,在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完善目前的教学结构,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思想上认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理工类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工匠赞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