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10-28岐少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肢体依从性家属

岐少丽

甘肃省平凉市妇幼保健院 744000

临床上小儿因生理、心理发育均未健全及年龄较小等原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难以有效开展常规护理[1-2]。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儿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抗拒医嘱等情况[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得到逐步完善,特别是小儿护理已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目前,小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可有效改善患儿行为,明显提高护理效果[4-5]。故本文对小儿患者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并探究其对患儿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常规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78±1.94)岁。实验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2±1.98)岁。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完善,且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系统、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并与患儿积极沟通、交流;定时、定期清洁病房,以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整洁干净、温度适宜;积极鼓励患儿及其家属应正确对待病情,对患儿及其家属行健康教育,并告知其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儿进行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师沟通)及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6]:(1)在开展工作时,护理人员以表情、眼神、肢体语言等方式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如患儿发热时,应轻抚其额头,尽量多地表达出对患儿的关爱。另一方面,患儿发病时会有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要注意语言温和。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动作轻缓,如果患儿家属提出疑虑应为其耐心讲解,注意措辞。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儿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指导患儿家属填写门诊登记卡,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详细询问患儿禁忌证、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情况。患儿家属应在患儿生病期间保证其饮食清淡(如小米粥、米汤等),禁止进食辣椒、冷饮等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事件。(2)在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带领患儿及其家属熟悉住院环境,以使其陌生感尽快消除,保持平和心态。患儿病房应保持整洁、安静,并摆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千纸鹤、海报、贴画等物品,以减少患儿心理压力。如果在治疗期间,患儿存在紧张、哭闹等情况时,可通过摸头等抚摸方式减轻患儿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帮助患儿建立信心,关注患儿安全问题。如果患儿在治疗时出现恐惧现象,应抚摸患儿头部、轻拍打其背部,以缓解其恐惧心理。此外,针对治疗配合要点,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详细讲解,以便在医生实施治疗时患儿及家属更好的配合,提高其依从性。(3)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护理人员应认真聆听其倾诉内容,并微笑点头,对其表达的内容给予肯定,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以便取得其信任。

1.3 观察指标 (1)依从性,患儿依从性分为4个等级:①完全接受:住院期间所有治疗操作患儿均愿意积极配合,且治疗期间无哭闹、挣扎、恐惧等情绪及行为。②部分接受:在院治疗期间,患儿愿意配合部分操作,但是部分操作时具有抵抗、恐惧心理,配合治疗操作时需由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暗示。③部分抵触:进行治疗操作时,患儿抵触情绪较大,最终治疗后患儿情绪难以平复,哭闹不止。④完全抵触:在接受治疗时患儿表现出恐惧情绪,不断哭闹、挣扎、不肯配合治疗。(2)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记录并对比患儿住院时间。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儿家属评估护理服务质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3)抑郁、焦虑评分,分别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估患儿抑郁、焦虑严重程度,其中SCARED评分含有41个项目,每项0~2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状态越好,23分以下为正常,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焦虑症状越严重。DSRSC评分包含18个项目,采用3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症状越严重,13分及以上提示患儿存在抑郁症状。年龄较小患儿由家属协助完成量表评估。

2 结果

2.1 患儿依从性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依从性为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79%(χ2=4.266,P=0.039<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 护理干预后,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抑郁、焦虑评分 干预后,2组SCARED评分、DSRSC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小儿的生理发育及心智均不成熟,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临床治疗时疼痛等因素影响,小儿往往会在患病后对治疗手段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亦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想法及感受,故常发生拒绝治疗、哭闹等情况[7]。此时,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均不能清楚掌握患儿病情变化及真实需求,但是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加重家属焦虑情绪及患儿抵触心理[8]。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取合理方式实施护理。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沟通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沟通能够进一步掌握患儿情况,提高护理有效性及针对性。肢体语言沟通为目前心理沟通的深层发展方式,因患儿主诉能力欠缺,难以使用语言表达自身想法,故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时可通过肢体语言,以提高效率。护理人员需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并充分利用以达到安慰患儿、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的目的;肢体语言沟通还能表现出护理服务精细度,体现人文关怀。面对复杂的医疗器械、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其他诸多因素,患儿易缺乏安全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严重者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即会不停哭闹,这种情况对护理的依从性及临床治疗影响严重。因此,为消除患儿恐惧情绪、提高患儿安全感,应加强与患儿沟通。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肢体语言沟通是与小儿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弥补患儿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不强等方面的不足[9-10],通过手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方式与患儿积极沟通,可帮助患儿树立配合治疗的信心,尽量消除患儿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度。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实验组患儿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且干预后SCARED评分、DSRSC评分明显较低。提示实施肢体语言沟通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抑郁、焦虑情绪。推测可能是与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更利于与患儿沟通,使患儿充分表达自身想法并得到相应重视,护患关系得以拉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得以避免有关。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用于小儿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肢体依从性家属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