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华侨运动讲习所的侨务实践

2021-10-28林干肖韵贤

客家文博 2021年3期
关键词:讲习所华侨国民党

林干 肖韵贤

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始于何时,一直以来大部分论者都以延安成立朱德负责的海外工作团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央华侨工作委员会为开端。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广州中国国民党党立华侨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广东咨议局旧址,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认为,广州华侨运动讲习所虽然仅举办了一届,但它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侨务工作实践,它对此后中共的侨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成立于1926年12月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华侨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华讲所”)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彭泽民借鉴毛泽东同志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功经验举办的海外华侨革命运动干部的培训机构,以动员海外华侨群体参与国内革命为主旨。它的教学体系取经于农民运动讲习所,它的教务主持人以及大部分教员是共产党人,它的教材也是以共产党人编写为主,它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很显然,它如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举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样,由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主办,但实际上是中共在主持教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2019年旧版大事记

长期以来,关于华讲所的资料非常少,比较完整的仅见华讲所学员胡一声、关卫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北伐战争时期的“华侨运动讲习所”》,而相关的研究也不多,目前有一定成果的是郭满的《中共与华侨运动讲习所史事探析》,许肖生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华侨政策与侨务工作》有所提到,以至于史学界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地位和作用语焉不详,而它作为中共最早的侨务实践这一珍贵历史,更是少有提及,甚至在华侨运动讲习所旧址(原广东咨议局,现广东近代史博物馆)都没有相应的标识和标注。而它作为中共最早的侨务实践这一珍贵历史,更是少有提及。因此,挖掘华讲所的历史资料,了解中共早期对侨务活动的参与情况,厘清中共早期侨务政策的一些历史脉络,有助于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有所弥补。

一、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侨务状况与华侨运动讲习所缘起

(一)广州侨乡都市的历史特点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也是著名的侨乡都市,广州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唐末黄巢起义军攻陷广州,引起广州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海外。明清时期,越海“南漂”的珠三角商人有留居东南亚地区繁衍子孙。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进入华南地区,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广州港市衰落,大批为广州对外贸易服务的行业,陷入停顿和衰微;珠三角数以万计、十万计的船夫、舵工、水手、商伙等“借外来洋船以资生计者”,成为生活无着的无业游民。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混乱,以及尔后“红兵”起义、土“客”械斗触发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成批的劳动者移往海外,以谋生路;在国外,新大陆的开发,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

广州作为主要的通商口岸和省会城市,不仅“猪仔馆”成行成市,成为大批出洋华工的出发地,也是出国经商和留学华侨的离岸港口。更被归国的华侨作为回国第一站或者定居点,华侨在广州投资置业,兴办实业。如华侨商人陈启源从安南(今越南)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其生丝贸易行便是设在广州;客家籍著名侨商张弼士在广州靖海门(今靖海路)创办了张裕安堂药行,还创办了广州振益公司、亚通(织布)公司、广东靖海门农工商矿局等十多家企业;澳洲华侨马应彪开办的先施有限公司粤行;福建籍侨商胡文虎在广州投资永安堂虎标万金油商行。

(二)大革命浪潮中侨界的力量

近代以来,华侨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广州是斗争的主战场,辛亥黄花岗起义,华侨革命志士更是主力军。大革命时期,华侨革命家更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孙中山、李大钊、廖仲恺努力下,以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为基础,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以广州为中心,掀起了大革命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直接控制的仅广东与广西,而当时革命根据地中心的广东,集居着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各方面团体,军队和人员。他们的经费开支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与革命政府的经费开支,主要靠两广地区财政收入来承担,此时,广东华侨吸收海外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工商业发展经验,在广州开办侨资和侨办企业,成为新兴经济实体。据统计,广州地区在北伐战争期间的地方财政收入,约有1/3是来自侨办企业。

1925年6月爆发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这是大革命时期震撼中外的反帝斗争。1926年1月,刚上任海外部长的彭泽民正以筹委会主任身份筹建“华侨协会”。根据革命形势,筹委会以“华侨协会”名义开展首个革命行动就是华侨声援省港大罢工。

2月6日,“省港罢工委员会”领导人苏兆征率代表来见彭泽民和许甦魂,要求“华侨协会”援助省港大罢工。彭泽民对苏兆征表示:华侨和工人阶级一家亲,支持省港罢工是广大华侨和代表华侨利益的“华侨协会”责无旁贷之事。2月8日,海外部和华侨协会举行联席会议讨论援助省港大罢工问题。会议决定:以海外部和“华侨协会”名义,通电海外支持省港大罢工;致函省港罢工工友,表示声援和慰问。

2月11日,彭泽民和许甦魂联名向海外各党部、各侨团发出通电,号召华侨在经济上继续援助省港大罢工,誓为之后盾,并成立“华侨援助省港罢工总会”,统一领导华侨援助罢工斗争。

广东咨议局旧址

据海外部刊物《海外周刊》1926年8月第23期统计,华侨捐助支援省港罢工款达300万元,另有大米、衣物、药品等一批物资,对罢工斗争的坚持具有重大意义。罢工领导人邓中夏指出,“罢工维持,自然是靠海外爱国同胞及全世界工人阶级在精神上予以不断援助,然后罢工工人觉得后援不孤,更能安心作战”。(邓中夏《一年来省港罢工的经过》)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职责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北伐”。彭泽民赞同这项主张,并以国民党中央执委名义,向行将召开的国民党二中全会递交《请迅速出师北伐案》。5月27日,彭泽民与许甦魂联名通电国民党海外各党部和侨团,力促国民党出师北伐,以造舆论。海外华侨敦促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热潮不断高涨。7月10日,彭泽民和许甦魂发起举行了“华侨援助北伐战争大会”,来自南洋、澳洲、北美洲等所有侨团驻粤代表出席会议,同时决定在广州建立“华侨北伐后援总会”,在海外设分会,统一领导和推动华侨支援北伐的爱国运动,统筹为北伐筹募军饷、宣传北伐意义、慰劳前方将士,彭泽民兼筹款部长。仅一周时间,海外各地先后组成后援分会500多个,承担工作会员约100万人。一个月后,华侨的资金和物质纷沓而来,据统计从1926年8月至年底,华侨捐助北伐军饷达300万大洋,还有装甲车、枪支及弹药、医药品等,一些地区还派出自己优秀儿女,组成了“华侨炸弹敢死队”、“北伐军海外北伐工作团”、“华侨特别宣传队”等组织分赴北伐前线。

(三)左右两派对侨务主导权的争夺

广州革命博物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广东咨议局旧址)

华侨是国民革命的重要力量,孙中山确立改组国民党的决策之后,党在派遣李大钊、谭平山等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同时,还通过海外的党团组织,派遣一批已经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的优秀共产党人,分赴海外各地,推动国民党驻海外的各级党组织的改造。据统计,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全国党员420人,其中在海外从事华侨工作及其他工作者,就有44人,占1/10左右。在共产党人的热情帮助下,海外国民党各级组织的改组工作进展顺利。到1926年9月,经整顿和改造的国民党海外总支部14个,分部524个,党员97400多人,真正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后,以“西山会议派”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对群众日益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十分恐惧,公开破坏国共合作,反对“三大政策”,提出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党籍,解除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职务,还大造反苏、反共、反“三大政策”舆论。他们还在来自海外的华侨代表中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妄图争取侨界代表为右派势力拉选票、夺权。

国民党“二大”会前、会上,著名华侨革命家彭泽民等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代表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终于挫败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大会通过了多项有利于革命的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并对国民党右派骨干分子给予组织处理,从而伸张正义、严肃纪律,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右派嚣张气焰,维护了几被摧毁的国共合作大局。

彭泽民在国民党左派、共产党人及多数华侨代表支持下高票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在二届一中全会上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和共产党人、国民党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许甦魂主政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在中共的支持下,彭泽民首先改组海外部,剔除以林森为首的右派势力,吸纳了30名共产党员和一批爱国华侨青年参加工作,积极开展宣传反帝、反封建斗争,动员海外华侨声援省港大罢工,支持北伐的斗争中,使大革命时期的侨务工作充满革命活力。

根据国民党“二大”--关于以实力保护华侨的决议案,彭泽民和许延魂在大会结束后,着手组建华侨协会,6月6日,华侨协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22名各地爱国侨领和华侨优秀分子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至此,华侨协会的组织机构正式建立。海外各级党组织根据国民党中央海外部的指示,纷纷附设华侨协会分会,发展会务,至1927年初,华侨协会在海内外已拥有20万会员,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华侨协会,是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人倡导和指导下,在国共合作旗帜下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华侨群众团体。

(四)华侨运动讲习所缘起

1925年彭泽民在广州准备出席国民党“二大”。受彭湃之邀到第五届“农讲所”给学员讲授华侨革命运动和剖析华侨问题。讲课之余对“农讲所”培养农民革命骨干的做法深受启发,同时也感觉需要更多的华侨革命人才在海外宣传发动华侨支持国内革命和开展海外华侨革命运动,有必要仿效“农讲所”举办华侨运动讲习所。1926年12月,根据国民党中央海外部的建议,经国民党中央第65次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国国民党党立华侨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办。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彭泽民兼任华讲所所长,中共党员张航声担任教务主任并主持实际工作。

在华侨运动讲习所的招生章程可以看到:中国国民党举办华侨运动讲习班以增养华侨运动人材,本部以海外党务,亟须派人指导进行,特于中央第65次常务会议,提出创办华侨运动讲习班,以培养华侨运动人才,经已通过。兹将该班简章及科学录下:

(一)定名,中国国民党党立华侨运动讲习班。(二)宗旨,以养成海外党务指导人才,作华侨运动为旨宗。(三)任务,毕业后派往海外各地活动,如担任党务教育、报馆编辑及其他工作。(四)名额,每期暂定50名(须有30名以上为海外同志)。(五)学费,学费及一切书籍、讲义等费免收,膳宿什费则自备(远地到者,得代谋宿舍)。(六)投考资格,不论性别,凡本党党员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曾在中学毕业,或有相当程度,及略懂英语者,为合格。(七)毕业时间,定为3个月。

华讲所自1926年12月成立到1927年3月为止,只开办过一期讲习班,吸收包括国共两党党员及进步青年80名,约80人,编为1个班,办班地点在位于广州大东路30号广东咨议局旧址(即今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并聘请包括彭湃、邓演达、郭沫若、恽代英、肖楚女等一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主体,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际斗争经验的人士到“华讲所”任教员,还任命中共党员张航先为教务长主持日常工作。虽然由于北伐战争开始后革命形势变化,“华侨运动讲习所”只办了一期,但它是国共合作环境下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共同培养首批华侨运动骨干的成功尝试。

二、中共对华侨问题的关注

(一)团结华侨是统一战线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外同胞有1000万左右。如何对待海外同胞,是检验一个党、一个政府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抑或为一群一党一派私利服务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民国初期执政的北洋政府,却视华侨如草芥,甚至是盘剥对象。瞿秋白在本世纪初赴俄考察时,揭露在火车上遇到北洋政府外交官员对待华侨的丑恶行径:他们根本不懂外交,问到中国外交界对俄国革命有什么看法?留俄华侨如何处置时他们瞠目结舌,竟无话回答。日常只听到他们谈在北京时玩了哪些地方,打麻将赢了多少,输了多少……在车上,他们对在哈尔滨印就的留俄华侨护照,锁好又取出,又锁好,互相露出会心的笑,甚至原形毕露地说:“到了莫斯科,这就是钞票啊!”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如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等人,大都有海外留学居留的经历,他们熟悉华侨,了解华侨,对海外华侨华人都有切身的了解,同情华侨的命运。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华侨呼吁,为华侨请命,为维护华侨的利益而斗争。1920年底。瞿秋白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赴苏俄采访十月革命的新闻。入俄之后,发回国内的第一条专电和第一篇通讯,就是报导旅俄华侨问题的。题目就叫做《旅俄华侨》,他对华侨的处境充满同情,认为苏俄劳农政府应华侨联合会请求,将免费遣送旅俄华侨回国,“欧俄数万困苦颠连的华侨从此有生还之望了”。

从共产主义小组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留意华侨问题,关注华侨命运;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经过艰苦的努力,党成功地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共同的敌人。但是,当时以曹锟、吴佩孚为头目的北洋军阀势为仍相当强大,统治着除两广之外的中国其他地区。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人士以及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成为当时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共首先提出“保护华侨”政策

广东革命根据地局限于两广地区,面临三方敌人的包围,广州当地商团与革命政府作对,时常故意欠交税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财难危及之际,只能扩大在海外华侨中的募捐活动,以解除危机。同时,当时广东各地的近代民族工商业。大多数由华侨投资所创办,而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华侨在国内兴办企业。一方面发展当地的社会生产,加速经济的繁荣,另方面,又把大量的利润资金支援祖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国共合作以后,为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推进北伐,广东革命政府迅速地建立起了国民革命军。从国民革命军初创、两次东征和南征、到北伐战争打响,甚至进军到长江流域,乃至黄河流域为止,枪支弹药都相当紧张。同时。随着军队的扩充,兵源也相对缺乏。为了迅速扩充军队,保证军用物资的充足供应,动员海外同胞捐资、捐款、捐枪、捐炮就成为当时一项紧迫的任务。而当时华侨华人的侨居国,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皆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让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各种关系,从这些国家将先进的精制的武器、弹药、军用品输送街国,捐献给国民革命军,以增强革命军队的实力,这是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确立保护华侨的政治经济权益的有关政策与法律。

因此,为了保证广东革命政府的财政经费和革命发展的需要确立保护华侨的政策,就成为国共两党对内政策的重要内容。

共产党从保护华侨的基本点出发,通过团结,组织和吸引华侨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最终达到维护华侨自身根本权益的目的。党的这一华侨政策,是通过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中央的有关决议案以及党的有关领导人的讲话具体体现出来的。

1925年12月25日,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华侨代表,共产党人许魁魂,代表广大海外同胞的意愿和切身利益。向国民党“二大”筹备委员会提交了《以实力保护华侨案》。他指出,华侨是祖国的儿女,因生活所迫而漂洋过海求生。华侨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和摧残。痛苦万分。用泪眼望祖国,盼我国政府来保护。但是。历届政府只知卖国,只知媚外,不但无丝毫保护华侨的能力,且无丝毫保护华侨的意思,使广大华侨失望和痛心。他指出,中国国民党是代表民族利益的政党,国民政府是革命的政府。应该关心华侨的疾苦。以实力保护华侨。他建议。国民党中央应制定保护华侨的条例,国民政府应建立侨务机关,办理华侨事务;中央海外部应附设华侨协会,藉以团结广大华侨。许魅魂的提案,受到大会的重视。1926年1月12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实力保护华侨的提案。大会决议;(一)对我海外同胞,极力保护;(二)使本党指导下之国民政府恢复侨务局;(三)中央海外部附设海外同志招待所;(四)由本党赞助组织华侨协会。这样,由共产党人所提出,被国民党“二大”所通过的以实力保护华侨的议案。就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的符合华侨切身益的华侨政策。

(三)中共对海外华侨运动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肖楚女,对大革命时期华侨政策和党的侨务工作的指导方针有过系统的论述。在他发表的《华侨与革命》一文中,首先指出:国民党人(经过改组的国民党)不是要帮助华侨革命,而是要发动华侨起来革命,为维护华侨自身的权益而斗争。他说:第一,要知道,国民党并不是看见华侨可怜,要去帮助他们革命,从革命中拯救他们;第二,要知道,国民党也不是要利用华侨来帮助国民革命,乃是要叫华侨自己起来为他们华侨自身利益而革命。

其次,肖楚女指出,要把华侨组织起来,置于党的组织之下,以三民主义的理论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去训练他们。再次,肖楚女指出,要照内地一样,应用农工商学联合战线的策略于海外,把华侨的各个阶层都吸引到革命统一战线中来。在建立华侨革命统一战线时,肖楚女指出:“第一应该注意华工。华侨中80%或90%都是苦力。其余的虽然在商业上有点地位,但也不过是一种贩卖的商业资本——不过是一些小商人。……所以我们说华侨简直就是华工。我们在世界革命史上,和最近这几年中国革命的事实上,已经知道工人是最革命的,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的,是革命先锋队,所以我们在海外去做革命工作,便要从工人下手。其次要注意小商人。当然,华侨中的资产阶级,我们也还是要他们来参加革命的。……在海外办学校的小教员,他们是华侨中唯一有知识的阶级,他们又系青年,富于革命情绪。且其自身所受的帝国主义压迫尤较—般青年革瓷者更要激烈。”因此,要注意训练他们成为革命的骨干。

最后,肖楚女强调,“我们首先要告诉华侨,现在的帝国主义组织是国际的,我们打倒帝国主义之革命也应该是国际的。切不可把中国的革命,依然如同盟会时代,看作是中国一国关起门来干得成的事。我们应该把弱小民族的革命。和一切国家一切殖民地中的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运动,也看成是助我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华侨如果要求革命。便应当与海外一切的党派(只要是受帝国主义打击的),都结成亲密的同盟,以应用总理“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的策略。

在中共关于华侨革命运动的理论,事实上也是党在大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一部分。

三、中共在开办华侨运动讲习所的侨务实践

(一)中共参与筹办领导华侨运动讲习所

华讲所是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向国民党中央提议后所设立的机构。鉴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彭泽民和中共的密切关系,华讲所在具体筹办中,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共党员张航声担任教务主任并主持实际工作,同时,通过彭泽民的安排,聘请中共和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人士担任华讲所的教员当中就有郭沫若、施存统、肖楚女、邓中夏、熊雄、熊锐、恽代英、任卓宣、许超循、区梦觉、陈友琴等著名共产党员,“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讲习所的教员”。

彭泽民曾经被彭湃邀请到第五届农讲所演讲,毛泽东举办第六届农讲所后,他更是与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彭湃等人交往密切,他对农讲所培养农运干部的成绩极为欣赏,因此,在党的影响下,华侨运动讲习所采用了仿效农讲所的条件选拔录取学员。

毛泽东筹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制定的招录条件为:(1)决心从事农民运动;(2)中学文化程度;(3)年龄在18岁以上,28岁以下,身体健康;(4)富于勇敢斗争精神。此外,还规定须经过考试录取。

华讲所学员的招录条件与前者极为相似:(1)志愿做华侨反帝运动,并无他项思想;(2)富坚韧与勇敢奋斗精神;(3)不论性别,凡本党党员,年龄在18岁以上、35岁以下,身体强健无疾病,曾在中学毕业,或有相当文化程度,及略懂英语者为合格。两相对照,不难发现,华讲所的学员招录条件是对在农讲所学员的招录条件稍微进行调整而已,同时,根据海外工作需要增加懂英语的要求。由于中共党员张航声实际负责办学,中共方面参与华讲所第一期学员的选派工作,因此这批学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照农讲所的经验来组织的。

(二)中共主导华侨运动讲习所的教务

华讲所是培养华侨运动干部的,在筹办华讲所时,在彭泽民的支持下,中共仿效农讲所的培训理念和方法,“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为革命斗争服务的原则”。主导制定华侨所的课程包括内容:

理论方面:(1)三民主义;(2)社会主义;(3)帝国主义:①帝国主义的意义;②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③帝国主义的侵略殖民地。(4)社会群众心理。

党务方面:(1)何谓国民党;(2)国民党史;(3)各项政党;(4)党的组织;(5)党的训练。

政治方面:(1)世界政治经济状况;(2)中国政治经济状况;(3)国民政府的过去及现在;(4)世界革命史;(5)中国革命史;(6)殖民政策;(7)殖民地民族运动近况。

工作方面:(1)华协会的作用;(2)海外的团体活动;(3)工人运动;(4)商人运动;5)青年运动;(6)海外的交通及华侨状况。

华讲所规定每天授课6小时,每周36课时。

从内容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原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殖民地民族运动、海外工人运动等内容都为党宣传和动员群众革命理论。

华讲所开展培训的教材《革命文献讲义》中有演讲稿16篇(见表1),可以了解华讲所的具体授课内容,当中,共产党人的革命热情和干劲以及先进的革命理论可见一斑。

表1 革命文献讲义内容

著名共产党人肖楚女1927年2月10日,开始担任华讲所教员。其间,先后讲授过《个人主义之分析》、《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华侨与革命》等报告。他在以《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华侨与革命》为题的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华侨为求自身解放而革命的历史使命,指出华侨群体存在“不能不革命的义务”。他认为华侨革命既是“华侨自己起来为他们华侨自身的利益而革命”,同时也可以打破帝国主义殖民地压迫体系,因为“帝国主义之生存,虽然不能说他的基础全部在殖民地,但总可以说有十分之六七是靠殖民地的”,华侨在殖民地是“替帝国主义者努力开发殖民地,筚路蓝缕以建立帝国主义之基础”,“一旦殖民地发生革命,帝国主义者如不死,也应半僵”。如何开展华侨革命,他主张重视在华侨中占据多数的侨工群体,将华侨革命“置于党的组织之下,以三民主义的理论,和总理的革命政策去训练他们”。肖楚女对华侨革命的思考代表了当时中共在华侨问题上以及意识到必须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华侨革命结合起来以及重视华侨在世界范围内反帝斗争中的地位,动员华侨正视自身所处的压迫境地并起而从事革命运动,而且对如何动员华侨参加革命提出了具体办法,包括组织农工学商联合阵线等,因而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华讲所是中共培养华侨运动骨干的开端

在筹备华讲所的时候,中共对华侨问题非常重视,党派出大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参加华讲所学习,华讲所自1926年12月成立到1927年3月为止,只开办过一期讲习班,招收人数约80人,编为1个班。据被中共派到华讲所学习的邓兆兰回忆,与她一同前去的有从香港回来的黎子云、李伟代、黎纯之三人,整个华讲所“学员有70多人,其中多数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因此,华侨运动讲习所实际上是在中共的掌握之中,也是中共早期华侨运动干部的培训班。

由于华讲所是培养海外党务活动骨干和华侨运动的积极分子,毕业后到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相关工作业务培训必不可少。《革命文献讲义》中一篇题为《海外工作须知》的文件,对在海外如何从事革命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引,如在“调查”一项中指导调查内容就包括:(1)该地政府对侨民的态度;(2)该地民族运动及对侨状况;(3)侨民有无该地民族联络;(4)侨民的利害在何处;(5)侨民的需要是什么;(6)该地党务活动怎样;(7)各种民众运动能否受本党指挥;(8)各种民企组织怎样。

此外,讲授者在文件中还提出关于通信联络方面的保密事项,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记述了一段如果被帝国主义政府逮捕后的应对技巧。这份文件中特别备注“此种稿不得乱放免被帝国主义拿去以后工作就很困难”。

中共侨务人才的培养从华讲所开始起步。1927年3月,华讲所第一期结业,其毕业学员立即参加到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中。不久,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华讲所学员的政治思想出现分化,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华讲所学员出现分化,一部分学员投入国民党右派阵营,一部分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更多的为逃避屠杀和迫害,流亡在海外,他们开展文化教育、报社编辑、筹建工人夜校等一系列侨务工作,成为侨社的革命骨干,推动了海外侨胞爱国主义情操和反帝思想觉悟的提升,促进了他们参与祖国革命事业的热情。

从华讲所毕业的学员,后来有些就成为中共开展华侨运动的骨干。例如,曾在讲习所受训并担任其党支部书记的黎子云,就在培训结束后被中共派往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从事地下工作,并担任中共海外特派员、地下党支部书记,在这些地区开展华侨救国运动。再如,汤有雁从华讲所毕业后,被中共秘密派往新加坡开展工作。他担任新加坡工人夜校的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对象,对东南亚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其为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曾当选广西省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政协委员、常委。

(四)华侨运动讲习所开启了中共华侨统一战线工作

1926年1月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上,彭泽民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中共党员许甦魂被任命为秘书长。彭泽民兼任侨务委员会委员,与中共方面联系非常紧密,彭泽民和许甦魂任职后,开始密切合作,对国民党中央海外部进行改组,“吸纳了30余名共产党员和一批爱国华侨青年参加工作,许甦魂并担任中共海外部总支部书记职务”。国民党中央批准通过《海外党务专员条例》后,彭泽民和许甦魂派遣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董方城、林炳铨、郑省一、项与年、戴平万、李芳园等人为海外党务专员,奔赴海外各地,贯彻国民党二大决议。

因此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共合作领导海外国民党党务的中央机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共对侨务工作的态度。而中共也就正好以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为依托而展开侨务工作,由此,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也成为最能体现中共统一战线的部门。

国民党中央海外部名义上虽为党务机构,实质上专负海外侨务工作之责,其内容除了重新登记和建立海外各总支部、支部外,还协助创立了华侨协会,出版其海外机关刊物海外周刊》,创办华讲所,支援省港罢工、北伐战争等国内革命斗争。另外,还在海外华侨中开展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活动,打破了林森等国民党右派控制海外党务和华侨的企图。

许甦魂作为中共在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中的代表人物,为执行中共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共侨务工作的重要代表。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他和彭泽民在1927年5月3日以国民党中央海外部的名义发出《海外部紧急通告》,揭露和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径。除了许胜魂以外,还有不少中共骨干分子活跃在国民党海外的党务工作中,如国民党旅欧支部(后改称“国民党法国总支部”)执行部总务主任是周恩来,宣传主任是李富春,妇女主任是郭隆真。另外,国民党巴黎通讯处处长是聂荣臻。

在华讲所,中共提出华侨统一战线政策。肖楚女在华讲所讲义《帝国主义压迫下的华侨与革命》一文中,明确提出华侨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号召华侨帮助海外殖民地的革命运动,表示“要照内地一样,应用农工商学联合阵线策略”,华侨革命工作,“首先从工人下手,其次是小商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已经开始越出国界,向海外华人群体延伸。

四、中共在华讲所的实践对其日后侨务政策的影响

1926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国民党党立华侨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产物。它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始侨务工作实践的平台,期间,它对华侨问题的认识,它的保护华侨、成立华侨革命统一战线的侨务思想和政策,对以后中共的华侨政策影响深远,后来逐渐演变成中共侨务政策的基本方针。

1935年《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海外华侨回国参加“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与“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并希望派出代表团回国同国内各党、各派、各界共商抗日救国的各种问题。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要采取“积极保护华侨的政策”,并表示“欢迎华侨资本家到苏区发展工业”。1938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指出,要“保护华侨利益,并经过华侨的努力推进各国反日援华运动”。1940年,为加强对侨胞的宣传和联系,在延安成立了“延安华侨救国会”。当时,中共中央先是设立了海外工作小组,后又升级为海外工作委员会,都由朱德担任领导。毛泽东、周恩来都亲自做过著名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的工作。1945年3月,《陕甘宁边区奖助实业投资暂行条例》又规定:为“增长抗战力量起见”,鼓励“无论家在边区内外,或回国华侨,一律依照本条例予以奖助”。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要求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

中国共产党的华侨工作,极大地调动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积极性,巩固和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1937年至1945年,“南侨总会”捐款每年达16200万元;美国华侨在司徒美堂发动下,捐款达5400多万元。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继续做好华侨工作。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城工部改名为统战部及该部工作任务等问题的指示》中,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并明确华侨工作是中央统战部的重要工作之一。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向党外人士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南洋华侨民主人士”可改为“海外华侨民主人士”,其代表人物仍以南洋为主,“海外华侨民主人士”作为新政协筹备会的单位之一,也作为新政协的参加单位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大批海外华侨华人回国等新情况新问题,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加强与华侨所在国的沟通,加强与华侨华人的联系,切实保障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权益。

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了《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对华侨土地财产,区分不同情况,规定不同处理办法,并规定住在农村的无地、少地或缺乏生产资料的侨眷,同农民享有同等待遇,获得土地和生产资料。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党组、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关于侨汇及华侨投资的报告》,对调动华侨汇款、资金内移的积极性等,做了具体规定。此外,人民政府还颁布了一些保护侨汇、鼓励华侨投资的政策和法规。

在农村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和政府对归侨和侨眷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政策,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量力而行。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归侨、侨眷的关怀与爱护,受到他们的一致拥护。

在国外,东南亚一些新独立的国家由于不了解新中国,不了解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采取了封闭爱国华侨的报馆、社团、学校等措施,甚至逮捕和驱逐他们。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海外侨民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将国外侨务工作纳入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轨道,制定了国外侨民工作的方针和具体政策。

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华侨华人以及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和爱国热情,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1979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的通知指出:“要放宽视野,把统一战线的范围搞得宽一些,只要赞成祖国统一,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也要团结”,要“开展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统一战线工作”。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要走出去,请进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做好几千万海外侨胞的统战工作。放眼世界,大胆开展海外统战工作。1986年1月,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了海外统战工作座谈会。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统战部《关于海外统战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指出,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是新形势下我党统战工作的重大发展,是中央在统战工作上的重大决策。进一步阐明了海外统战工作的形势、任务、政策、做法和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推动了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伟大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统一战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亮点和新创新,它引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进入新时代。

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侨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权益,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侨务战线的同志们坚持胸怀全局、坚持为侨服务、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为主题,当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成为侨务工作的实干家,最大限度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语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历程,从当初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华侨问题的认识为开端,100年来,党的侨务工作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工作方法,在海外侨务工作中发挥了团结侨胞的巨大作用。但从历史源头上讲,却都可以追溯到华讲所的早期探索和实践,当中保护华侨和建立海外统一战线则成为中共侨务理论和实践的精髓。

猜你喜欢

讲习所华侨国民党
我的华侨老师
快过关了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大革命时期苍梧农民运动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新时代农民 (市民) 讲习所工作大事记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精气神“习”出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