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对“自主——合作”教学的再思考

2021-10-27邓春苗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双减

邓春苗

[摘要]为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学校必须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本文笔者从对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自主合作教学中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对“双减”下对“自主——合作”教学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双减”;“自主——合作”教学;课堂教学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推动学校做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切实落实“双减”有关任务,暑假以来,教育部通过多种途径,促進校内服务质量“做加法”,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今年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实施近一个月来,总体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呈现了新变化新面貌,社会反响良好,学生学习回归了校园,回家写作业时间短了,在小区里玩的孩子多了,课后生活更丰富多彩。但是如何才能坚持两个并重,“减负”和“提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呢?

笔者认为,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必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进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其中尤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为关键。下面是笔者对“双减”政策下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再思考。

一、对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的再思考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实验是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至今已有近10年时间。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预习,引发问题;自主学习,初探问题;合作研讨,深究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规律;培养能力,训练技能。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效果稳步提升,居抽考学校前列。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本次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引导者、参与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20多分钟活动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达到“20大于40”的目的,即讲课20分钟的效果要比教师讲40分钟的效果好。比外,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对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要起促进和调和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导”。教师的“导”,要充分体现在“指导”“引导”乃至“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上来。

一是“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个性并发展自己的优势;指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二是“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应逐渐将指导变为“引导”学生学习。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第一,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学习内容;第二,在学生自主探究时,为他们提供导读提纲,提出教师的导读建议;第三,有关结论性的知识或规律,教师不要自己读出,而是引导学生来主动寻求得出。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是激活活水的源泉。

三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要将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共同学习,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些问题、议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交流一些思想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协作共同研究问题的立体式的互动过程,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觉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究的开放状态,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重组吸收,并内化为个人的思维品质,进而转化为能力和觉悟。

二、对自主合作教学中学生如何学的再思考

1.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主动状态。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下放“权力”,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主发展的天空,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自主创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协助者、共同探讨学习者。

2. 强调全体学生的整合参与。

参与性表现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参与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必须是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的各个活动过程。全体参与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合作学生,小组内每个成员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学习理解知识,并共同讨论、争论和综合意见、互相学习、共同探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以及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空。

3. 学习过程即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探索、理解、掌握知识及其形成过程,并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共同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发现新方法的过程。

总之,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不因“模式”而“模式”,关键在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在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过程、自主发展的过程。一句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知识的过程,达到“合作”以致“共赢”。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