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画意”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与探索

2021-10-27简爱

公关世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诗情画意思政课运用

摘要:“诗情画意”法是助力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探索、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从“诗情画意”的内涵生成及融合优势,“诗情画意”教学法与“诗情画意的思政课”,“诗情画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重要价值四大层面对高校思政课开展“诗情画意”教学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 :诗情画意,高校,思政课,运用,探究

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情画意”法是助力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和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一、“诗情画意”的内涵生成及融合优势

“诗情画意”一词由“诗情”和“画意”两部分组成。“诗情”就是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即诗的情意、境界、诗韵。“画意”就是画的意境、画境、画韵,即图画的境界。“诗情画意”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从古至今,诗与画、诗情与画意往往并联而用,诗是以构建有声无形的文字符号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画是以构建有形无声的视觉形象状物绘形的图像艺术,诗借画构形,画借诗赋意,诗与画优势互补。因此,“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1]画中之诗以情赋画,实现了画从景境到情境、平面到空间、静态到动态的转化。诗中之画以画解诗,可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理性为感性。诗画相融,借诗传情,以画寄情,情景一体,形神兼具,塑造诗情画意的意境的美,借助文本和图像形成的話语合力,表达自己态度观点,进而激发主客体情感上达到共鸣。

二、“诗情画意”教学法与“诗情画意的思政课”

“诗情画意”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继承性和创新性、政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旨在构建“诗情画意的思政课”。目前,学术界对“诗情画意”法的运用多见于文学课和历史课,而关于高校思政课的诗情画意学术界鲜有提及。本文认为学理性较强的思政类课程更需要诗情画意的教学。

“诗情画意”的思政课不是诗歌与绘画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简单相加或叠加,它指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我国诗画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契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的诗情画意教学法为手段,在思政教学中借用诗画创设的艺术情境,将晦涩、枯燥的思政教育内容外化为通俗易懂的视觉化表达,使受教育者通过诗画传递和构建的直观情境体验,实现思政理论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理性为感性,并通过学生写诗、作画,学中做,做中学,将思政课程的内容通过自学-教学-理解-创作-修改的运动轨迹转化为诗情画意的思政教育图本,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构思、实践创作的再创造活动中,知识应用能力、价值评判能力得以内化提升转化,真善美得以陶冶,立德树人得以实现。

三、“诗情画意”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发表的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讲话,为“诗情画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遵循。

(二)“诗情画意”法的教学资源来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诗画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情感认同,特别是这些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情怀和思想观念,能最快最广泛地实现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同心圆。在实践过程中的诗画创作,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实践依据。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所创作的诗画作品,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诗画重构,体现了艺术与思政、艺术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做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的“四为服务”,是“诗情画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有力支撑。

(四)“诗情画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是对思政教育工作规律的遵循,体现了思政教育的本质,反映了教育最本体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育人先育德这是历史上所有教育的共性。美育具有内在的德育功能,它可以储德、促德、固德、育人、化人[3],“诗情画意的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学美育的至高境界,“诗情画意”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其实质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道德教育的完美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四、“诗情画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解决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弱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对思政教育的逐步重视和高校思政课的持续性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思想政治教育其理论本身的抽象性、思辨性、理想化和教育内容的孤高,教学方法的呆板僵化,教学评价的学生“缺席审判”,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欠缺、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感“淡化”,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不强,思政课只能在学理的高位被晦涩枯燥定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价值认同感低、获得感低。“诗情画意”教学法的提出旨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喜闻乐见的国粹诗画,以全新的视角,独创性的配方和工艺,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和中国传统诗画串联起来,通过搜集现有诗画作品融入日常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中借助诗情画意构建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缓解学生“理论教育接受性困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创作诗画作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消除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弱点、痛点和难点问题。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诗情画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包括选诗选画,配乐讲解,品诗悟画,作诗绘画四大步骤。其中选诗选画、作诗绘画要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积累资源、进行诗画重构,增强了学生思政学习思想性、针对性。配乐讲解、品诗悟诗旨在使思政课教学呈现出诗画般的审美意境,通过形象化的诗画加深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情感认同,借助诗画创作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诗画的启示和顿悟中强化真理的判断,在诗画的美的感悟中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强了学生思政学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整个流程旨在构建诗情画意的课堂,以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诗画艺术,创造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发挥政治课的政治引导功能。

“诗情画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思政课集神韵、情韵、风韵、意韵于一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想象力、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其实施过程的价值远大于其结果。除此之外,诗画的引入和创作是为思政教学服务的,在实施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诗情画意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学生创作实践研究与经验推广”(项目编号:PHSZ19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559.

[2]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3] 李鹏.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辨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8(03).

(作者简介:简爱,硕士,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诗情画意思政课运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论中国纱罗织物的诗情画意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诗情画意》教学实录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