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2021-10-27

新传奇 2021年40期
关键词:易经杨振宁道家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完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化石。

9月22日,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杨振宁是华人科学家的骄傲,而他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也有所研究,曾从独特角度研究了《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

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周易》,其所奠定的一些思维方式开启了中国文化传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思维,是讲天人冲突、融合,之后和合的模式,而非无人无冲突的和合。这种思维体现了天与人的独特特征,包含着三层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身(心与身)的关系。

《周易》的整体系统思想揭示了一个用天道推及人道,由天文而展示人文的逻辑进程,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扩展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再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由于受《周易》“天人合一”思维的影响,儒、道两家对“天人合一”的认识上有同有异,二者共同重视生命,顺应自然,但也有差异。儒家偏重人的道德哲学,突出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道家倡导人回归自然的哲学,突出无为而治,重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強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互相补充,融合为共同和谐的思想。

杨振宁表示,“天人合一”造就了中华儿女的博大胸襟和天下和谐的精神,天、地、人相贯通,形成影响广泛、源远流长的“天地合一”观念。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认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宿处。它从中体现了《易经》整个系统的思维,影响了很多仁人志士。”

另外,《易经》中的阴阳思维构成了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书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例如,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运用了八卦取象的概念,明确了中医的用药原则。《伤寒论》则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合而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辩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影响了汉字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

《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编码所依据的四论对汉字造字、用字的“六书”有着直接影响,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都可以在《易经》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中找到依据。

杨振宁指出,世界上原始语言与成熟语言几乎都是复音,单音的语言是独有的。其他成熟的语言没有像汉语这样是单音的。近些年的考古学家发现,一万六千年以前的江西居民已经将野生稻作为主要的粮食。所以,在一万多年以前已经开始形成中华文化。我们可以相信,他们已经有语言。我们也可以假设,那时我们的祖先所用的语言是复音的。那么后来怎么变成单音的呢?

杨振宁说,他有一个大胆的假设是:这种变化是受了《易经》的影响。《易经》中的卦名,如乾、坤……都是单音。这些单音应该是为统治者所使用,很神秘,也很有影响力。久而久之,中华文化中就形成了重视单音符号的价值传统,也影响着后来整个汉语的发展。

此外,《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 “谦谦君子”“虎视眈眈”等。还有,“喹”仍是陕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词,“与时俱进”典化于《易经》的爻辞,“和谐社会”典化于《易经》的“和谐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来自《易经》。

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

杨振宁还表示,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有共同的深层文法,在此深层文法上,不同的语系又有各自的发展。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极少用助词。例如不说“我的父亲”而说“我父亲”;不说“慢慢地跑”而说“慢慢跑”,把助词省略掉了。所以,西方人说中文是电报式的文字,尤其是古文。其实,好的古文是极美的文学,美的原因之一就是古文不遵循通常文法的发展方式,而力求用最少的词表达出最多的意思。这种审美观念应是《易经》浓缩化、精简化的延伸。

除了语言之外,《易经》对审美的影响也体现在艺术领域。例如,中华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西方传统绘画完全不同,是“观物取象”的“象”,不是照相的“相”,这种思维就是从《易经》而来。

还有书法也是与《易经》的浓缩化、符号化、抽象化的精神有直接关系。书法把《易经》的精神具体化、现实化了。

总之,《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完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化石。(中国新闻网等)

猜你喜欢

易经杨振宁道家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我所认识的《易经》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漫画道家思想
杨振宁的放弃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放弃也可以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