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细读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21-10-27张妍语
张妍语
随着近些年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古诗词鉴赏教学亟需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对诗歌的自主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解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诗歌,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文本细读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什么是文本细读?“所谓‘细读,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做尽可能地分析和解释,在阐明每首诗中各种因素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把握诗的有机统一结构,即诗中的所有因素都是相关的并围绕着中心悖论展开的。”简单来说,细读就是排除其他一切参考资料,单一分析文本,对文本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
本文依据文本细读的概念,结合孙绍振教授的文本细读方法,认为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备课时从细读文本出发,并结合诗人生平、相关参考资料,对诗词文本的跳跃空白、语言变形、有悖于情理处设置细读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诵读、讨论、阐发、鉴赏,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品味诗词之美,并最终形成和提高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诗词中需要细读的内容
细读诗题 细读古典诗词,首先必须从题目入手。中国古代诗词的题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解密诗歌内容、情感的钥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的词题,点名了作者创作此词的地点。此外,“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还暗示了苏轼创作此词时的背景,乃是被贬黄州时所作,从“寓居”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漂泊、无依之情。这些信息对接下来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感情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细读诗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诗题并从中提取信息的习惯。
细读诗人(注释) 此处所说的细读诗人,即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诗人的创作背景、生平、写作风格都与诗歌创作密不可分,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诗歌解读的能力,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知人论世的习惯。细读诗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我们对此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处境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诗歌创作背景有了基础的认识,才能在接下来细读诗句时准确地把握“孤鸿”这一意象的象征之意。
但是,“细读诗人”在高中教学时往往变成“贴标签”,学生对主要的大诗人、大词人往往流于表面化、标签化的理解,对常见的创作背景生成了固化的认识。这种理解惯性,是诗歌解读的大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注意的。只有培养出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来提取信息,为阅读文本服务的意识,才能真正落实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
细读诗句 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摆脱“贴标签”的惯性,真正走进诗词、理解诗词呢?又或者,怎样的诗词阅读可以称之为“细读”呢?过常宝教授的看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难讲的诗要抛开成见,让诗的本身来说话,要分析它的形象、句法、结构和质地。”细读诗词,不能脱离诗题、诗人的相关信息,但最终,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走进诗句本身,品味诗句中传递出的作者的悠闲、旷达,抑或是失落、惘然。
不过,诗句细读包含大量的信息,如古诗词中的艺术手法、意象意境、“炼字”等等,内容繁杂,不一而足。由于本文重在探讨如何帮助学生读懂诗意、理解诗句内容,以及诗句中传递的诗人情感,接下来仅从理解文意、意象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细读诗意。由于古典诗词的文体特征,其文字高度凝练,讲究韵律,且多使用典故、意象等曲折地表达情感。这正是鉴赏诗词的美感所在,但同時也造成了学生阅读诗词时文意理解的困难,长期以来,便形成了学生对诗词阅读的畏惧心理。所以,细读诗句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诗句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即理解句意。理解句意,首先要对古代诗人锤炼词句的一些常见方法有所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句本身的扭曲、倒装等等,帮助学生读懂句意。细读诗句的第二步,是要帮助学生读懂诗意。既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句间联系,补足诗句空白的意识。
二是细读意象。意象,即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相互契合而成的产物,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往往蕴藉于意象之中而传达。在细读了诗题、诗人、诗意之后,对意象的解读难度已经不大了,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学生细读诗句,把握住意象所具有的所有特点,做到真正还原出诗人当时心境,而不是套路化诗人的情感。
对意象的解读,要建立在对意象本身特点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即细读诗句,体会意象之特点,再结合诗歌的整体信息来品味诗人情感。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细读诗句,对诗词情感的体会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细读诗歌的习惯。在细读诗句前,从诗题、诗人相关背景中提取信息,帮助理解诗句,并在掌握诗词阅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读懂诗词,进而领悟诗词的深层意蕴,品味诗词之美,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