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中识图技能的培养
2021-10-27刘焕嵩
刘焕嵩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同学们学习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所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多彩,凡是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具有的空间分布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来表现。在地理考试中,大部分题都需要以地图作为辅助工具来进行解答。同学们识图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能否学好地理这一门学科。
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同学们需要将“图与字”相融合。首先,要将“文图融合”,即从文字中能够读出“地图”,进而构建基本框架。其次要将“图文融合”,即从地图中抓住题目所要表达的关键信息,进一步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含义。最后要“弃文读图”,要看到图能够说出题目的主要信息,同时进行相应的延伸和拓展。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可以最终把所学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图像记忆,进一步提高解题效率。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同学们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识图技能。
一、描图与学习相结合,形成图像记忆
描图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时将教材上和地图册上的图“印”下来,通过描图初步形成图像记忆。此外,在描图的过程中,相关知识也能得到强化,用图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洋流分布内容时,由于不同区域洋流的成因以及方向不同,同学们很难通过单纯的文字学习来记住,这就需要利用地图进一步加深印象。 同学们可以通过描绘全球洋流的分布图来大致了解全球洋流的分布情况,初步形成图像记忆。
二、绘图与学习相结合,巩固图像记忆
在地理学习中,能够绘制出一幅图胜过能浏览数十幅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做到,通过文字绘制出相应的图,如地形图、等值线图、饼状图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图像记忆。
例如,在学习太阳光照内容时,同学们要想进一步理解不同地区太阳光照的情况,就需要通过作图来进行学习。不同的时期,即使是同一地点,太阳的光照情况也不相同。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会出现等长的情况;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当学习了文字知識后,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教材上的文字知识以“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太阳光照这一内容的理解。
三、绘制空间演变过程,内化图像记忆
例如,在学习产业区位因素内容时,同学们除了需要了解基本的产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外,还需要了解原因。这就需要同学们结合自然地理因素、人文自然因素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前种桑养蚕业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而如今“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桑蚕业从江浙地区转移到了广西,这一转移正是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的。我们可以利用地图来表达这一转移过程。从具体的例子中,我们能掌握运用地图的技巧,也只有在剖析出深层次的内容后,才能将知识内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学的改革,高中地理学习应当与时俱进,同学们应掌握地理学习的新方法与技巧。同学们不能仅仅进行“纯文字学习”,要“图文相融”,快乐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在课堂上收获更全面的知识,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