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饭圈文化”回归清朗
2021-10-27
近年来,一些“流量明星”屡屡“翻车”,成了当下健康清新文化环境中的不和谐音。“流量明星”的产生,离不开娱乐资本、粉丝群体等推手。“流量明星”的外形条件是优先考量因素,隐含大众流行文化“颜值崇拜”“颜值即正义”等偏颇价值观。
“流量明星”们也需要专业技艺的加持。“流量明星”们年少成名、社会阅历不足、家庭引导不力,都可能让他们在公民素养、平等意识、人文情怀、职业道德方面先天不足。虽然成名,却远未“成人”!而缺乏理性约束的“饭圈”恰如决堤的洪水,不仅让粉丝个体迷失自我,也让“流量明星”们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迟早“翻车”。
“流量明星”理应有“流量明星”的担当,须立身成人、不断提高修养,才可能成为发挥正向影响力的时代明星。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戴清
“饭圈”形成的核心在于利益,粉丝们付出金钱,而明星用见面会等福利给予粉丝回报,让利益关系更加紧密。这种“利益化”的走向已经相当清晰。
“饭圈文化”极大地影响着粉丝群体的辨识能力和心理状况。在“饭圈”中,自己的偶像形成一个完美“人设”。在对“人设”的追逐中,粉丝对社会及人的认知能力都会变得简单弱化。当违反公序良俗的事情被曝出来时,周边的群体会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或其他原因,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将事情掩盖下去,但真实存在的问题最终是不可能被掩盖住的,这样做只会造成一些偶像“网红”的有恃无恐、无所顾忌。
对“饭圈”的整治和规范确实已经迫在眉睫。“饭圈文化”所带来的网络乱象和社会乱象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并形成合力加强治理。一方面要多管齐下,进一步发挥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平台等的作用,让“饭圈文化”的链条更加规范;另一方面,要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让年轻人能够理性追星,一定要设立规范和底线:一是不能影响自己的正常社会生活,二是不能盲目、极端地追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特定趣味的特定群体通过虚拟空间凝聚在一起,同时大多也有公共表达的诉求。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考虑公共传播的各种因素,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侵犯我们这个社会最基本的价值、情感和道德规范。特别是在我们的近现代史部分,有一些耻辱、痛苦的历史记忆是我们不能冒犯的民族情感底线。
面对这些有特定趣味、诉求的粉丝群体,不能“一封了之”,而应加强“三观”引导。我们需下大力气引导青少年粉丝群体充分辨析和认知“爱豆”“饭圈”等文化现象的当代生成。广大演艺从业人员务必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在民族大义面前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动摇。这都是我国在完善、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和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问题,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文化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一大考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孙佳山
青少年是“饭圈文化”的主要受害者,“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全时态、全领域的,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严重冲击尤其值得关注。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粉丝群体之间相互攻击、彼此割裂,抹黑、告密、造谣行为屢见不鲜,冲击“文明”“和谐”价值观;二是资本主导下的明星出道主要基于颜值或运气而非作品和努力,并导致“五官决定三观”的不良现象,“私生饭”和利用公权力打榜应援的新型“微腐败”,冲击“公正”“法治”价值观;三是明星的流量数据造假或炮制虚假繁荣,“饭圈”选边站队、针锋相对,冲击“诚信”“友善”价值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 邓希泉
今天,公众对“追星”现象早已不再持有妖魔化的异样眼光,粉丝群体更是有高度的自我认同。在“年轻主导互联网”的语境中,从粉丝群体的内部入手,细分其情感认同与价值诉求,在粉丝社群中培育必要的意见领袖,发展规范化的社群运营机制,使“饭圈”团结在正确的价值观和认同感之下,既避免资本的“流量收割”,又正向地促进国内娱乐产业的文化消费,亦不失为一条路径。
——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副教授 林玮
对操控“饭圈”产业链的资本、平台、演艺公司等行为主体进行治理和规范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从提高青少年群体网络媒介素养的角度,减少青少年被“饭圈”裹挟,沉迷于非理性、不健康的追星行为而不能自拔的风险,防止分辨是非能力还比较弱的青少年被商业力量利用、占有而造成“三观”不正,行为取向偏执、片面、激进等沉痛代价。学校和家长要更早、更多联手,提升、培育网生代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
首先,要深刻剖析、主动理解青少年将艺人、明星当作偶像热爱的深层次心理原因,关注青少年特殊时期的心理取向。因势利导,建立科学、开放的心理辅导机制,教育青少年用好互联网、新媒体。
其次,要从小引导、教育青少年,网络不是法外空间。网络上的所有行为与真实空间的行为一样,必须遵循国家法律、道德的准绳。
最后,网络空间、新媒体平台与线下真实世界的信息相通、互联,个人的线上言行也是自身形象、声誉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因网络的技术属性能够永久存留,不能将自己的网络行为与现实割裂开来。
网络、新媒体言行,既是今天的人生记录,也是明天的网络记忆。青少年应当培育、提升媒介素养,别让今天“饭圈”的盲目言行,绊倒自己的明天和未来。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郭媛媛
无论是“饭圈”青少年还是青年艺人,都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自觉加强学习,提升认知能力和个人本领。青春形象是悦目的,时尚文化点缀了我们的青春,流行偶像为我们带来难以磨灭的回忆。但青春的美好更应该在于内在的自我锤炼,让我们通过时间的洗涤,走过青涩与懵懂,成为身心完善的人。“饭圈”青少年终将面对现实生活,当他们走过因荒废时间而碌碌无为的青春时,是否会后悔没有把盲目“追星”的时间用来奋斗?青年艺人也终将走出角色回归平淡,当一些人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找不出一部质量上乘的作品时,是否会后悔没有把用在炒作上的心思放在钻研作品上?
无论是粉丝群体还是青年艺人,只有加强学习,自我锤炼,才能更好地提升认知能力,理解何为“真善美”,确立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青少年如花之蓓蕾,又有幸生逢伟大时代,理应把握寸金光阴,修学储能,提升个人本领。因为年轻人所面对的,从来都不仅仅是耳目之娱,还有未来给予我们的责任。
——中央团校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教研部教师 董大伟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