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出版集团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1-10-27黄笑宇加春阳
黄笑宇 加春阳
摘 要: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文化建设对促进文化自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为例,分析出版企业在服务公共文化建设、供给模式改革、加快行业标准建设、加强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探索新时期出版行业在丰富文化产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出版产业 公共文化 供给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公共文化产品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资源,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出版行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公共文化氛围、引导公共文化消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改善人际交往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河南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根据新变化和新动向,立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要,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积极改革供给模式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促进出版行业的稳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突出主干业务,服务社会文明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始终将传媒企业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公共文化建设在提升社会文明、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紧抓时代特点,聚焦产品服务
国家现代化一个鲜明标志就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提升社会文明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紧盯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矛盾、新任务,充分认识出版产业在服务社会文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当中的重要作用,夯实公共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积极创新文化表现方式、产品业态、消费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赋能,做到紧贴时代,引领时代。组织创意策划、选题策划,精准对接群众需要和市场需求,提供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公共文化产品。落实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工程,聚焦获奖书、资助书、畅销书、版贸书,从月度出版论证、年度重点选题、重点项目管理加强出版管理,提升出版产品的影响力、传播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2.重视出版的思想建设,突出文化导向功能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坚持将思想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职责,充分发挥出版在引导社会意识形态上的功能和作用,明确出版在服务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分级做好内容质量把关,做好出版的分析、研判和后期管控,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2021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大力开展全民阅读“七进”工程,组织各类全民阅读活动3万多场次,增强群众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信心。
3.注重产品质量,强调文化产品价值引领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出版物的选择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党和国家在各个阶段和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结合“四史”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等内容,深入挖掘时代性、群众性、通俗性的文艺创作素材,丰富文学创作形式,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出版产品,多维度、多渠道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围绕百姓文化云,进一步加强优质文化内容资源集聚,扩大文化场馆、文化活动覆盖面,其所属的云平台总用户达到734.68万人,上线文化场馆9694个,汇集各类文化活动67450场,各类资源累计点击量超过1.57亿次,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提升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立足创新驱动,扩大产品影响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重视研究公共文化领域的新变化,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强企业内部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出版规划,以创新驱动企业在公共文化建设的功用。
1.优化产品结构,凸显产品优势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深刻认识到供给侧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改善产品服务运行机制,优化出版类型和出版结构,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出版物。推出“三农中国”“文献中国”等20个特色品牌和50条特色产品线,其中,“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丛书”及《国家植物标本馆种子图谱》《开天辟地创伟业:建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精神史》等图书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2.完善出版规划,增加市场供给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落实出版质量提升工程,强化现实题材文化文艺作品的生产,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新创造的文化精品。优化出版行业的文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在产品战略布局上,坚持文化服务“上网下乡”工程,实行新华书店、新华·百姓文化云、新华超市、新华快的“四个新华”包容互促,不断实现文化资源空间地合理布局。在产品选择上,策划出版了反映时代热点、体现人民生活的主题出版物,如《忠魂——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追逐太阳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3.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创新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积极培育新的产品增长点,实现出版资源在多种媒体间的多元化开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济效益。打造和建设“中国手工创意产业数字服务平台”“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手工非遗传承出版融合平台”,将数字出版物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带动出版行业的产业升级,并将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的策划和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使出版刊物能够紧贴时代脉搏,及时满足人民需要。
三、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文化繁荣
公共文化建设需要一批管理规范、标准严格的优秀出版企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注重行业标准建设,依托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企业产业链,使出版产品的内容、价值链和社会影响得到很大提升。
1.立足行业定位,规范出版标准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我国在出版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管理规范》等一系列重要的标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出版行业标准化工作,促进了出版行业的有序发展。在服务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致力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握公共文化产品的特点和规律,整合资源要素,规范集团内部制度,形成以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出版企业,推动区域公共文化产业建设,积极促进新的出版产业格局的形成。
2.重视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
出版产业的标准建设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建立出版行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对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平台、形式等进行严格把控和管理,为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使数字出版物能够通过便捷、生动的方式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打造新型出版企业和文化消费模式。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构建“1+n+n”的数字平台,即一个大数据超算中心、n个传播端口及n个内容数据库,实现出版产品数字形态多元化、传播发行智慧化、运营手段科学化,探索建立数字化的全媒体、全渠道传播大格局。
3.完善出版产业生态链建设
出版行业的发展,要规范相关的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链建设,紧随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设施建设,使出版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向上向下同时延伸,制定适应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出版行业系统管理标准,使出版行业在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当中,形成有效的行业合力,带动整体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以创新为导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分析了知识服务平台、精品内容综合运营平台、编辑出版加工平台的优势和功能,立足出版产业全产业链条,向出版行业的上游和下游延伸,构建出版行业的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四、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边界
新时代,中国出版企业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用文质兼美的图书精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涵中国智慧的优秀出版物。”[2]中原出版傳媒集团利用多种传播渠道,拓展产品边界,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构建协同发展的大宣传格局,积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道路,实现企业在公共文化产品发行的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1.重视多渠道互动
出版行业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要在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土壤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文明精华,发展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围绕人民精神需要,加强移动互联网、社会媒体新平台、自有媒体传播渠道及第三方商业平台建设助力集团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全媒体、全渠道传播矩阵,构筑起自有传播渠道冲锋在前,诸多互联网平台、广大用户积极响应的大宣传格局,寻求发展与合作的新模式,破解产业发展困局,从而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等有营养的内容。
2.加强对外交流
出版企业应利用优质出版物、版权资源、文化产品以及版权衍生产品与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融入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疫情期间,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围绕抗疫主题,策划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知识读本》,分别以英语全媒体、全渠道传播大格局、法语等8个语种15个版本出版发行,并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组织推荐,免费向其全球缔约成员分享中国的抗疫方案,为世界人民应对疫情危机提供中国智慧,宣传中国包容、互惠的价值观念。要强化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国际化当中的应用,与全球大型出版集团在图书版权、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公共文化领域进行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引入国外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惠及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实现出版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7(42):68-96.
[2]黄坤明.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出版力量[N].人民日报,2021-09-11.
(作者单位:黄笑宇,中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加春阳,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