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护理联合膳食调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
2021-10-27肖斌琼谭晓林
肖斌琼 谭晓林 尹 泉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内科,广东中山528400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反复或持续发作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腹胀、腹痛、大便性状异常与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但缺乏明显的生化、形态学与感染性病因。该疾病多见于中青年群体,其中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两倍[1]。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肠易激综合征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积极心理学护理倡导心理学需同时关注人的积极力量,挖掘个人优势,激发个人潜力,调动患者自我积极性。有相关资料指出,将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应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进而改善预后[3]。在本试验中,对86例肠易激综合征病患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开展对比与探析,旨在探析两种护理对策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的差异性,现将研究结果阐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中女27例,男16例,年龄20~66岁,平均(43.75±4.57)岁;病程10个月~4年,平均(2.52±0.63)年;严重程度:轻度24例,中度13例,重度6例。对照组中女28例,男15例,年龄21~67岁,平 均(43.79±4.62)岁;病 程1~4年,平 均(2.56±0.67)年;严重程度:轻度26例,中度12例,重度5例。本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或其家属已签署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各项一般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订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4]中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②经隐血试验、粪便检查、结肠镜检、腹超等检查确诊;③具备完全行为与认知能力。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其他肠道功能性疾病患者;③沟通障碍与精神障碍患者;④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障碍及其他系统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43例,实施一般化护理方式。确保环境卫生达标,密切关注患者,充分掌握其具体病情,了解用药情况,并遵照医嘱给药,给予匹维溴铵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36,规格:50 mg)50 mg、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36片/盒)1.5 g进行口服,每日3次,及时向医师汇报病情改善情况等。
观察组43例,额外实施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重要护理内容如下。(1)积极心理学护理:①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介绍院区环境,指导其进行隐血试验、粪便检查、结肠镜检、腹超等检查,集合患者召开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知识讲座,告知其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情况,包括该病的病理病机、临床用药和护理对策等情况。护理人员需保护患者的选择权、隐私权与知情权,充分与患者沟通,尽量满足其对周边环境的各种要求,多与患者沟通,通过注意力转移、心理暗示等方式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②心理评估。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加以医院环境比较陌生,心理较为脆弱,护理人员需对其心理情绪状态与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因素,询问其具体护理需求。③鼓励。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指导,并为患者讲解自我护理方法,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护理中,协助其制订短期护理目标,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达到目标后给予口头鼓励,若未成功达到目标,需分析原因,并重新制订目标。④激发治疗信心。在自我护理运用一段时间后转变沟通方法,护理人员采取倾听方式,引导患者诉说自我护理感受,缓解心理负担。对于缺乏信心的患者,可通过分享前期治愈成功的案例,激发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2)膳食调节:按照患者的舌苔脉象与具体病情进行体质辨型,结合其具体情况制订膳食调节原则,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体质辨型即阳虚型、湿热型、气虚型、气郁型、血瘀型、痰湿型、阴虚型、特禀型为其搭配饮食,在营养师协助下,制订个性化食谱。因机体复杂,少数患者可同时兼有两种体质,故将不同体质的饮食搭配装订成册,发放至患者手中,遵循荤素搭配、冷热软硬适宜、少食多餐、清淡营养等原则,叮嘱其忌冷、生、不洁饮食,同时在日常三餐基础上,早晚各增加一次进餐,叮嘱家属加强监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5]。两组均应用20题问卷测试法,使用1~4分4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症状轻重改善,每题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1分,分值越高,代表抑郁、焦虑症状越严重。②通过肠易激综合征生命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定[6]。评价条目包括行为障碍、焦虑不安、社会反应、身体角色与人际关系等,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③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I-90)对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应激水平进行评定[7]。评价条目包括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与恐怖等因子,使用5级评分法,分别赋予1~5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x ± s,分)
2.2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IBS-QOL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IB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行为障碍、焦虑不安、社会反应、身体角色与人际关系的IBSQOL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障碍、焦虑不安、社会反应、身体角色与人际关系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IBS-QOL评分比较(x ± s,分)
2.3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两组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与恐怖的SCL-90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与恐怖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x ± s,分)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症,人群患病率为5%~25%,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包括便秘型、腹泻型、不定型与混合型等分型[8]。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9]。部分学者认为其是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异常、炎症、脑肠调控异常与精神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0]。
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随之产生的心理问题可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11]。医学界倡导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进而促进疾病康复。给予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12]。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体验,进而调动自我积极性[13]。其主要通过实施认知干预、心理评估、鼓励、激发治疗信心等措施,采用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疑虑与心理压力进行排解,引导患者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相关资料指出,饮食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14],所以,饮食调护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的体质辨型,在营养师协助下,制订个性化食谱,并遵循荤素搭配、少食多餐、清淡营养等原则。在本研究中,相较于一般化护理方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过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更低,行为障碍、焦虑不安、社会反应、身体角色与人际关系的IBS-QOL评分更高,强迫、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与恐怖的SCL-90评分更低,提示膳食调节结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佳,通过积极心理学护理,可促进其心理正性改变,而膳食调节有利于肠道症状的改善。两者结合可发挥协同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进而改善预后。
庞苏滨等[15]认为积极心理学护理模式联合膳食调节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其结果和本研究结果类似,可见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的应用效果受到一定的认可。但是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需扩大样本量及延长观察时间,从而进一步探讨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